白露節氣吃什么食物
1、梨:白露之后,自然界中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空氣變得干燥起來,容易出現秋燥的癥狀,比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結、咳嗽有痰、皮膚干裂等,因此白露節氣適合吃梨,可以很好的滋陰潤肺、緩解秋燥。
2、菱角:秋季是菱角采摘的季節,因此白露節氣可以適當吃些菱角。菱角營養豐富,又容易消化吸收,具有很好的健脾養胃、補腎養血的功效,無論是直接煮著吃,還是炒菜紅燒都是不錯的選擇。
3、蓮藕:秋季是蓮藕上市的季節,因此白露節氣可以適當吃些蓮藕。蓮藕脆爽多汁,還含有植物蛋白質、維生素、鈣質、鐵質等營養成分,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熱潤燥、解渴除煩的功效,可以清炒,也可以燒湯。
4、百合:白露節氣可以適當吃些百合。白露的時候由于氣候干燥,人們容易上火、失眠,而百合具有很好的寧心安神、清心除煩的功效,因此適當吃些百合可以幫助緩解上火、失眠等不適癥狀。
5、花菜:白露節氣可以適當吃些花菜。白露過后,早晚溫差加大,人體一時間難以適應,容易出現疲乏困頓、免疫力低下的情況。花菜里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可以有效緩解疲勞、提高免疫,使人體更好的適應氣溫的變化。
白露節氣的其他含義
白露是9月的頭一個節氣。露是因為溫度的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代表著天氣已經慢慢變涼了。
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了,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以后,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晝夜溫差非常的大。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這個時候就會興起。
到了白露的時候,陰氣就會逐漸的加重,清晨的露水就會隨之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被稱之為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之后,就是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后若有露,那么晚稻將有好收成。
白露節氣的氣溫特點
至白露節氣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后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此外,華南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華南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候(5天)平均氣溫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華南秋雨多出現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華南中部相對較少。"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后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華南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
白露節氣的三候知識
鴻雁來: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詳見雨水節下(雨水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玄鳥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鳥解見春分(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此時自北而往南遷也,燕乃南方之鳥,故曰歸。
群鳥養羞: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羹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羞”是“饈”的本字。古代“羞”、“饈”通用。養羞是漢語詞匯,拼音yǎng xiū,指儲藏食物。《逸周書·時訓》:“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羣鳥養羞。”朱右曾校釋:“養羞者,蓄食以備冬,如藏珍羞。”
白露節氣有哪些海鮮好吃又新鮮
螃蟹: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到了白露時節,螃蟹蟹肉豐腴、脂肥膏美,比平時的蟹都好吃,其中營養還豐富。
海參:在民間就有“秋吃海參正當時”的說法。白露時節上市海鮮營養成分高,食用之后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
對蝦:九、十月間是對蝦捕撈汛期,白露時節就是在陽歷的九月份,此時購買的對蝦從口感上比較比其他時節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