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題目
新課標I卷作文題為“故事的力量”:
試題內容: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1
一個好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情感和思想;就像一盞燈,照亮我們的靈魂和生命。它有著無盡的力量,可以觸動人心,啟迪智慧,改變命運,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
故事的力量,可以激發我們的情感。當我們聽到一個好的故事,我們會感到它的情感力量,它讓我們笑,讓我們哭,讓我們感到憤怒和激動。這個故事可以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深刻的社會故事,只要它能夠觸動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感到情感的共鳴,它就有力量。
故事的力量,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一個好的故事,就像一本書,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啟示和智慧。它可以讓我們學習到人生的道理,可以讓我們明白人性的復雜,可以讓我們了解社會的種種問題。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可以讓我們感到情感的共鳴,還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啟迪我們的智慧。
故事的力量,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一個好的故事,可以激發我們的夢想和勇氣,激勵我們追求自己的目標。它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人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感到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故事的力量,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可以展現出個人的形象,還可以展現出一個民族的形象。它可以反映出我們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和歷史。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感到自豪和自信,展現出我們民族的美好形象。
故事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觸動我們的心靈,啟迪我們的智慧,改變我們的命運,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好故事,讓它們傳遞出正能量和真善美的價值觀。我們需要更多的優秀作家和藝術家,創作出更多的好故事,讓它們影響更多的人。
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加重視和保護好故事的文化遺產價值。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保護好故事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我們可以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展覽、出版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觸到這些好故事的文化遺產。
總之,一個好的故事有著無盡的力量,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因此,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和珍惜好故事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和價值。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2
故事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人們生活中的娛樂和消遣,更是一種傳遞思想、表達情感、啟迪智慧的重要方式。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首先,好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故事是一種生動的語言形式,它可以通過人物、情節、場景等元素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比如,我們常聽到的“臥薪嘗膽”、“破釜沉舟”等成語,都是通過故事的形式來傳遞歷史和文化的。此外,好的故事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溝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比如,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烏鴉喝水》等,這些故事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也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影響。
其次,好的故事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往往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它們可以讓我們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從而觸動我們的心靈。同時,好的故事還可以啟發我們的思考,讓我們從中汲取智慧。比如,中國古代的《紅樓夢》就是一部充滿哲理和人生智慧的小說,它通過對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寫,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虛偽,讓人們在閱讀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
最后,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們的命運和經歷往往反映了社會的現實和歷史的變遷。比如,美國的《綠皮書》就是一部反映種族歧視問題的電影,它通過講述一個黑人鋼琴家和他的白人司機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南部旅行的故事,展現了當時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和排斥。這部電影不僅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也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高度評價。
總之,故事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強大的力量。好的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因此,我們應該珍視好的故事,傳承好的故事,讓故事的力量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3
故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便被廣泛傳承和運用。從古代神話傳說、歷史傳奇到現代小說電影,故事無處不在,承載著人們的情感、思想和文化。故事有著強大的力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
首先,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以前人們沒有文字和印刷術,通過口頭傳承故事來傳遞信息和知識。即使現在有了文字和印刷術,故事依然是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式。故事通過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能夠將復雜的信息和思想轉化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講述一個成功者的故事,可以激勵人們追求自己的夢想;講述一個失敗者的故事,可以幫助人們從他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故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被理解。
其次,故事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故事有著情感共鳴的力量,能夠讓人們感同身受、深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他人,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思想,從中獲得啟示和智慧。例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描述了王子痛苦而深刻的內心世界,讓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情感和心理;《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讓人們從中獲得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認識。故事可以觸動人們的內心,啟迪人們的智慧,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
最后,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往往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和行動,改變他們的命運。例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講,通過講述一個平等自由的美好愿景,激發了美國黑人爭取平等權利的斗爭;《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成為中國文學經典的代表,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故事可以改變人們的命運,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珍愛自己的文化。
綜上所述,故事是一種強大的文化現象,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種作用。故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故事的傳承和運用,發掘和創造更多優秀的故事,讓它們繼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欣賞和理解故事,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讓故事成為我們生活和思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4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世界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和他的后繼者開創的元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版圖面積第二大的帝國,疆域面積最大時達到三千三百萬平方千米。而他也因為一系列豐功偉績,被譽為“一代天驕”。
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在斡難河上游的一個蒙古部落的首領家中。他的父親名叫也速該,是乞顏部族的首領。這天,也速該在出征塔塔兒的戰斗中俘獲了他們的首領鐵木真,因此他給剛剛出生的兒子取名“鐵木真”,以紀念戰斗的勝利。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九年之后,塔塔兒部落復仇,毒死了鐵木真的父親。從此,鐵木真和家人受人排擠和背棄,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幸運的是,這種艱苦的生活不僅沒有嚇倒鐵木真,反而使他下定決心,為父報仇,重振部族昔日的雄風??恐@種信念,鐵木真慢慢地成長起來,他苦練本領,有意識地招攬各種人才,慢慢地他的名字開始在草原上傳揚開來。
然而磨難接踵而至,鐵木真所帶領的部眾不僅遭到蔑兒乞人的偷襲,而且更讓他痛心疾首的是,新婚妻子孛兒帖被擄走。面對著這一變故,鐵木真虔誠地對著不兒罕神山下拜九次,并發誓道:絕不做待宰的羔羊,而是要做奮起的雄獅,救回自己的妻子,威震四方。
鐵木真迅速行動起來,尋找可靠的外援和伙伴。但是誰能夠幫助自己呢?鐵木真苦苦地思索著,他最后決定向脫里罕——父親的老朋友求助。
鐵木真帶著孛兒帖的嫁妝——一件珍貴的黑貂皮斗篷,來到土倫河畔,這里是脫里罕部落的營地。
鐵木真被帶進脫里罕的大帳,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正中上位的老者。他趕緊上前,單膝跪地,單手抱胸,恭敬地行禮道:“鐵木真拜見尊貴的大首領!”
脫里罕哈哈大笑著站起,走過來邊扶起鐵木真邊說:“好!好!快起來吧!”
賓主落座,鐵木真正思量著怎樣才能從脫里罕那里得到援助。還 沒等鐵木真開口,他就聽見脫里罕長長地嘆了口氣。脫里罕回想起和也速該共同抗擊塔塔兒部落的日子,要不是也速該,自己別說汗位,恐怕連性命也不保了。想到這里,脫里罕不免有些黯然神傷。
鐵木真從脫里罕的嘆息聲中,感受到了他對自己的父親還 存有深厚的感情,對自己也厚愛有加。于是他趕緊獻上禮物,并述說起父親與脫里罕的深厚情誼與自己的打算。脫里罕看到鐵木真聰慧機敏,打心底里喜歡他,欣然接受了禮物,還 收鐵木真做了義子,告訴他說:“放心,我會幫你把離散了的百姓和舊部重新聚集起來?!?/p>
從此,勢單力薄的鐵木真有了一個強大的部落做支持。不僅如此,有幾個勇敢的年輕人也加入到鐵木真的隊伍中來,他們被鐵木真的豪爽和義氣所吸引,成為鐵木真的忠誠下屬兼伙伴。不久,鐵木真又得到朋友札木合的幫助。終于,鐵木真在大家的齊心幫助下,徹底打敗了蔑兒乞人,救回了心愛的妻子。
鐵木真這次的勝利,不僅報仇雪恥,力量也得到了壯大,而且他在草原上的聲望與日俱增。
后來,鐵木真憑借著自己杰出的謀劃能力和正確的戰略戰術,在草原霸主的爭奪中取得了勝利。1189年,鐵木真繼位稱汗,成為各部落的首領。
自此以后,鐵木真的鐵蹄橫掃各部,完成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的統一。1206年,四十四歲的鐵木真被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意為“海洋”或“強大”。
建立蒙古帝國以后,成吉思汗隨即滅金、南宋。后又率軍西征,沖破中亞、南歐各國,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建立了輝煌的帝國。
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征討西夏的戰場上去世,巨星隕落。
在成吉思汗五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共進行了六十多次戰爭,僅一次戰敗。他招攬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和謀士,以雄才偉略和軍事天賦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功績,令全世界稱奇和贊嘆,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5
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于謙在十二歲時寫下的一首托物言志詩——《石灰吟》。這首詩不僅表達出了一種廉潔正直的高尚情操,也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于謙,浙江錢塘(治今杭州)人,1421年考中進士,后踏入仕途。宣德初年,于謙任兵部右侍郎,并在山西、河南一帶做過巡撫。在任期間,于謙克己奉公,愛民如子,威望極高。后來他被提拔為兵部侍郎,召入京城。
當時的明朝正值宦官王振當權,他不顧朝廷大臣的強烈反對,慫恿皇帝御駕親征蒙古瓦剌部。結果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皇帝朱祁鎮被俘,舉國震驚,即著名的“土木堡之變”。隨后,瓦剌部以朱祁鎮為要挾,一路南下,很快就攻到了北京。
一時間,群龍無首,北京空虛,舉國上下人心惶惶,更有甚者,主張南遷都城。正在這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一個人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此人正是兵部侍郎于謙。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于謙厲聲說道,“北京是國家的重心,如果就此遷都,大勢必然不可挽回,難道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教訓嗎?”
于謙的一番話警醒了“代理皇帝”朱祁鈺和各位大臣。于是,北京城內君臣一心,軍民同仇敵愾,一場驚心動魄的北京保衛戰打響了。
防守北京的重任落到了于謙身上。他親自披甲上陣,任人唯賢,指揮得當,主動出擊。經過幾次交鋒,均以瓦剌軍戰敗告終。最后,明軍憑借自己的火炮優勢,將瓦剌軍擊潰,迫使其全部退回到塞外。
明朝終于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避免了重蹈宋朝亡國的覆轍。于謙也成為保衛北京和大明半壁江山、拯救無數平民百姓生命的民族英雄。
于謙不僅具有杰出的政治、軍事才能,而且廉潔正直、不畏權貴,深受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明朝時期,腐敗橫行,貪污成風,各地官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用來滿足自我享受和賣官鬻爵。特別是在正統年間,宦官王振狐假虎威,為非作歹,索賄受賄,肆無忌憚。地方官員來京匯報工作都要爭相巴結獻媚,獻上當地的土特產和奇珍異寶來取悅他。唯獨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來不帶任何禮物。這讓王振極度不滿,心生恨意,準備借機陷害他。有人善意地提醒于謙說:“就算您沒有金銀財寶,送點土特產給王振,也是可以的呀!得罪了他,那可就麻煩了呀!”于謙笑了笑,甩了甩他那兩只寬大的袖子,風趣地說:“帶了呀,這不帶有清風嘛!”
天順元年(1457),于謙遭到奸臣陷害,被判謀逆之罪處死。都察院的官員來抄家的時候,發現于謙的家里異常簡陋。抄家的士兵四處搜尋,翻箱倒柜,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沒有多余的財產,更別說金銀財寶。這時大家把目光鎖定在了正屋,門關得嚴嚴實實,上面還 掛著一把大銅鎖。大家猜想,十有_于謙的財產都藏在這里了。門還 沒開,大家仿佛已經看到了屋里一箱箱金銀珠寶在金燦燦地發光,照得人眼花繚亂。
一聲令下,士兵們把門給撞開了。可是,進去一看,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屋里哪來的什么金銀財寶,屋中央案臺上只整齊地擺放著兩樣東西——蟒袍和寶劍。大家都知道,這是代宗朱祁鈺賞賜給于謙的,以表彰他的豐功偉績。
看到這些,都察院的官員和士兵們既感動又羞愧,眾人默默地轉過身去,一聲不吭地從于謙家里離開了。
于謙身居高位,卻絲毫不改廉潔正直的根本。于謙的一生,正如《石灰吟》中所寫,縱然粉骨碎身,也要保持自己為國為民的一腔浩然正氣,值得后人敬仰和欽佩。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6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出身于書香世家,受酷愛讀書的父親的熏陶,從小也博覽群書,尤其喜歡看忠臣烈士的英雄故事。文天祥十分敬佩楊邦乂、胡銓這些前輩英雄,立志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二十歲時,文天祥高中狀元,從此走上了坎坷仕途。
當時的南宋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內有政治腐敗,外有蒙古人頻繁南下攻宋。文天祥在朝廷中權位低微,空有一腔報國之心卻始終得不到重用。后被外放到地方,擔任負責斷案的官員,一直沒有參與抗擊外族侵略的機會。
1274年7月,年僅四歲的宋恭帝即位。蒙古人見南宋政權交替,內部動蕩,便派二十萬鐵騎借機進犯南宋。南宋軍隊倉促應戰,根本無法抵抗蒙古鐵騎的猛烈攻擊,城池相繼陷落。蒙古鐵騎很快便打過了長江,南宋都城臨安岌岌可危。朝堂內外一片混亂,官員紛紛外逃,太皇太后緊急下詔,要求各地進京勤王。
然而,宋軍將領都被蒙古軍隊打怕了,如此大的一個王朝,僅有文天祥和張世杰兩人響應。文天祥以一介文人的瘦弱身軀挑起了與蒙古鐵騎斗爭的重擔。他捐獻所有財產,并募集大量軍費,組建了一支三萬人的抗元軍隊,立即開赴臨安。
但南宋政權已經腐朽不堪,丞相陳宜中及大部分官員都主張議和,連太皇太后都準備攜年幼的皇帝投降。
文天祥對南宋政權徹底失望,他離開臨安,趕往福建南劍州招募士兵繼續抵抗元兵。之后,文天祥協同各地抗元義軍,轉戰福建、廣東、江西等省,一路收復了眾多州縣。
1278年冬,元軍開始大舉反攻,義軍節節敗退,文天祥戰敗被俘。
元軍將文天祥關押在戰船上,趕往崖山剿滅南宋將領張世杰。抵達崖山后,元軍將領張弘範威逼文天祥寫信勸張世杰投降。文天祥不由想起了慘死的家人和沿途破敗的村鎮,憤怒地說:“你也曾是宋朝的將領,投靠了蒙古人,為虎作倀,殺戮了多少百姓?你難道不感到羞愧嗎?讓我勸張世杰投降,休想!”張弘範聽完,仍不死心,他再三威脅強迫文天祥就犯。
文天祥不予理睬,他凝望北方,悲壯地吟道:“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睆埡牍犅犕晡奶煜榈脑姡挥杀凰强犊八赖臎Q心所打動,沒有再為難他,將他押送到元大都,交給元世祖忽必烈處置。
元世祖忽必烈見文天祥忠貞不屈,更想將他招降。他派已投靠元朝的宋恭帝趙
來勸降。面對這位昔日南向而坐的年幼君王,文天祥心中再無往昔的尊敬。他眼中時而憤怒,時而悲憫,百感交集。最后,他朝趙
躬身拜了一拜,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忽必烈見文天祥誓不投降,十分生氣,便下令給文天祥戴上沉重的枷鎖,將他關進暗無天日的牢房,以此消磨文天祥的意志。就這樣,文天祥在獄中一待便是三年。這三年中,他不僅沒有消沉下去,而且不斷寫出大量的詩作來激勵自己。流傳千古的《正氣歌》就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
1282年12月,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當文天祥來到大殿之上,滿朝文武已在兩邊垂手而立。面對著人人畏怯的元世祖,文天祥昂然不懼,只是躬了躬身,根本不行跪拜之禮。元世祖也不怪責,緩緩對他說:“只要你投靠朕,對朕忠誠,馬上就可以做我大元朝的宰相,榮華富貴唾手可得?!蔽奶煜榛卮穑骸拔乙咽谴笏蔚脑紫啵衷趺纯梢宰鲈脑紫?沒什么好說的,讓我一死就夠了!”元世祖見文天祥居然敢當著滿朝文武的面頂撞自己,十分氣惱,便下令處死文天祥。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元兵殺死在柴市,終年四十七歲。文天祥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不惜犧牲自己,奮起反抗外族侵略,所表現出的浩然正氣、不屈氣節深深影響著后人。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7
蘇武牧羊
公元前121年,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以后,匈奴好幾年不敢來犯漢朝邊關。他們雖然表面上說要跟漢朝和好,而實際上仍對中原心懷不軌。
匈奴的單于多次派使者來漢朝以示友好,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扣留了。漢朝為了報復,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想趁匈奴的新單于剛即位,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了使者來求和,還 答應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就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從?;?,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上禮物,送回被扣留的使者,打算等單于寫了回信就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卻出了意外。
在蘇武到匈奴之前,有一個生長在漢朝的匈奴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單于特別器重他,封他為王。衛律有一個部下叫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贊成這個計劃,并拿出錢財支持虞常。沒想到虞常的計劃不但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于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查問出同謀。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張勝怕受到牽連,到了這時候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匈奴審問以后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菅奂彩挚?,奪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了種種刑罰,終于供出了張勝。單于聽了衛律的報告后大怒,想殺死蘇武,但是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茍且活下去還 有什么臉見人!”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律慌忙把他抱住,但是蘇武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于覺得蘇武很有骨氣,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愈了,單于便勸蘇武投降,為他效力。
單于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律當場殺了虞常,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就投降了。
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p>
蘇武面不改色地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么要連坐?”
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很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榮華富貴。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會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本是漢朝的臣下,卻忘恩負義,背叛了朝廷,還 有什么臉來和我說話?我絕不會投降,怎么逼我也沒有用!”
衛律沒有辦法,只好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這樣有骨氣,更堅定了勸降的決心。他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蘇武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饑挨餓,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餓了,就啃皮帶、羊皮片充饑。
單于拿蘇武沒辦法,只好送他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而且將他和隨從?;莘珠_,禁止他們互通消息,還 告訴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漢朝。”公羊怎么會生小羊呢?毫無疑問,單于是要長期監禁他。
蘇武來到北海,那里荒無人煙,只有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是他唯一的陪伴。沒有吃的,他就挖草根充饑。日子一長,旌節上的毛全脫落了,但蘇武還 是緊緊地攥著那根光禿禿的旌節不肯撒手。
漢武帝死后,漢昭帝即位。
匈奴又跟漢朝進行議和,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單于欺騙使者說蘇武已死,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使者又一次到匈奴,蘇武的隨從?;葙I通監視他的匈奴兵,私下和漢朝使者見面,將蘇武在北海牧羊的詳情告訴了使者,并教給使者對付單于的辦法。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道:“匈奴既然有心同漢朝和好,就不該欺騙漢朝。吾皇在御花園射下一只大雁,雁腳上系著一條綢子,上面明明寫著蘇武還 活著,你怎么說他死了呢?”單于聽了,大吃一驚。他以為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便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還 活著,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時,才40歲,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蘇武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百姓都出來迎接他。看見白頭發、白胡須的蘇武手里拿著光禿禿的旌節,所有人都深受感動,稱贊他是一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高考2023新課標I卷故事的力量作文精選篇8
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詩體。
屈原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二十多歲時便學識淵博,能詩善文,年紀輕輕就當上楚國的左徒,常同楚懷王一起研究政事,接待各國使臣,深得楚懷王的信任。
屈原生活在各國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中后期。當時,在戰國七雄中,數秦國最為強大,其次是楚、齊等國。秦國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對外擴張,一心想要吞并其他六國。而作為大國的楚國也想實現統一大業,為此,屈原竭力輔佐楚懷王,對內舉賢授能,變法圖強;對外聯齊抗秦。屈原因能言善辯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并使楚懷王成為六國聯盟的領袖,制止了秦國的擴張。因此屈原深得楚懷王重用,許多內政、外交大事,都由他做主。然而這讓貴族們非常忌妒,他們明里暗里和屈原作對。
一天,楚懷王叫屈原起草一份重要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上官大夫靳尚就想搶了去看。屈原趕緊收起草稿,冷冷地說:“這是個草稿,還 沒定下來,誰也不能看!”
靳尚自討沒趣,心生怨恨,便去楚懷王那里陷害屈原,說屈原到處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且專權獨斷,根本就不把楚懷王放在眼里……楚懷王聽了信以為真,火冒三丈,從此就對屈原疏遠了,不僅聽不進屈原的忠告,還 將他貶為三閭大夫,管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秦王得知這一情況,竊喜,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在六國之中只要離間了齊、楚這兩個最有實力的大國,六國聯盟也就瓦解了。于是秦王派張儀到楚國,先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等人,同時提出以獻商于六百里土地,換取楚與齊的斷交。可是楚懷王并沒有看出秦國的陰謀,竟聽信了張儀、靳尚等人的花言巧語,背棄齊國,結果上了大當,不僅六百里土地沒到手,而且在攻打秦國的時候損兵折將,丟城失地。楚懷王見形勢危急,不得不重新任用屈原,派他去恢復齊楚聯盟。屈原到齊國后,盡力施展其外交才能,好不容易才恢復了齊楚聯盟。不料秦王聽說此事后,又派張儀來瓦解齊楚聯盟。楚懷王本來想殺掉張儀,但是禁不住靳尚和鄭袖替張儀說好話,又稀里糊涂地把他給放了。等屈原從齊國回來,張儀早沒影兒了。而楚懷王并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仍對靳尚、鄭袖這班人非常寵信,對屈原十分疏遠。屈原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眼看著楚國衰敗下去,悲憤不已。他把滿腔的情感傾瀉到詩句中,寫出了有名的長詩《離騷》。
公元前307年,秦昭王即位。他怕楚、齊再次結盟,就設法拉攏楚王,常給楚懷王送禮,還 把女兒嫁給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以為秦國真的要同楚國交好,就同秦國結盟了。對此,屈原竭力反對,可惜楚懷王當時被奸臣所蒙蔽,屈原忠心勸說不但無效,反而被流放到漢北地區。
楚國的出爾反爾,惹惱了參加合縱的其他各國。公元前304年,齊、韓、魏三國因楚國違背縱約而攻打楚國,楚國向秦國求救,還 把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于是,秦國出兵,三國也就退兵了。公元前303年,留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太子因殺了一個和他發生沖突的秦國大夫,逃回楚國。秦以此為借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殺了楚將唐昧,占領楚國的重丘。這時,昏庸的楚懷王才又想起齊楚聯盟的重要性,讓太子到齊國做人質以求齊楚聯盟反秦。公元前299年,秦又一次攻楚,取楚八城,秦昭王趁勢“邀請”楚懷王去武關會盟。
屈原此時已從流放地返回,他和昭雎等力勸楚懷王不要赴會,可子蘭怕失去秦昭王歡心,竭力慫恿楚懷王前去。結果楚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秦國要挾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不肯,就被押往咸陽軟禁起來,此時他才后悔沒聽屈原的忠告,但為時已晚。楚懷王在咸陽被軟禁了一年多,其間幾次逃跑都沒有成功,最終氣惱成疾,死在了秦國。
屈原聽到這個消息,悲憤交加,又寫了《招魂》一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情。
楚懷王被扣于秦國之際,楚國立太子橫為國君,即頃襄王。頃襄王也是個昏君,他讓子蘭代昭雎當令尹,整日被奸臣的讒言包圍,只顧享樂,不問政事。不久,秦又發兵攻楚,大敗楚軍,奪取楚國15城。屈原見朝廷如此腐敗,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不禁憂心如焚。但他仍寄希望于國君,連寫了幾篇奏章,勸頃襄王親賢遠佞,革新內政,以報仇雪恥。但這些奏章卻落到了子蘭等人的手里,他們更嫉恨屈原,于是又陷害屈原,使屈原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之地。
在流放中,屈原仍時刻心系楚國的命運,希望頃襄王能召他回去,挽救國家命運。然而,一年又一年,他盼來的只是絕望。
流亡期間,屈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百姓,了解他們的生活,又寫出了《九歌》《九章》等優秀詩篇。
與此同時,楚國的形勢越來越危急。不久,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的郢都,毀壞楚先王的陵墓,頃襄王外逃,楚國已朝不保夕。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淪亡,在悲憤交加中,于這年的農歷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理想。這年他62歲。
當地百姓聽到這一噩耗悲痛萬分,爭先恐后去打撈他的遺體。雖費盡周折,卻仍一無所獲。有人就用葦葉包了粽子,投進江中,祭祀屈原(一說是擔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這種活動流傳下來,逐漸成為一種風俗。直到今天,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民間還 有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