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癥需要住院治療嗎
目前,厭食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療、中醫治療、推拿療法、行為療法和補鋅療法。孩子出現厭食癥,除了體內缺乏微量元素外,精神壓力過大,強迫性要求孩子進食會引起厭食癥。
對于厭食癥的兒童,應選擇適當的飲食方案,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厭食癥治好的還會復發嗎?
厭食癥治好后,還是有可能復發。
厭食癥往往由于錯誤的觀念,導致患者為了追求苗條的身型,刻意地控制飲食,久而久之引起進食障礙。
厭食癥其實就是對食物感到厭惡的一種心理疾病。由于食量很少,根本不能滿足機體的正常需要量,時間一長會導致明顯消瘦。嚴重者還會因為營養不良出現貧血,甚至低蛋白血癥等,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
厭食癥的治療是個綜合的手段,首先進行心理干預,必要時給予抗抑郁藥物。同時還需要給予營養支持治療,甚至通過強制治療的手段。部分患者治療效果差,容易反復發作,需要反復住院治療。
厭食癥體重上升是恢復了嗎?
厭食癥出現體重上升,表明患者的病情正在恢復中。出現厭食癥后,由于身體中存在有營養不良現象,因此患者的體重會逐漸下降。在嚴重情況下,還會對身體臟器功能造成影響,而威脅到患者健康。
厭食癥在經過有效治療后,患者的不當飲食現象會逐漸恢復。并且隨著飲食的恢復,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會逐漸恢復正常。這時,不僅身體免疫力會逐漸提高,并且體重也會逐漸上升。
在患者病情逐漸恢復的過程中,家屬依然需要建立患者的自信心,而且要避免存在有抑郁情緒,否則有一定的可能性會導致疾病再次復發。
神經性厭食癥是什么呢?
神經性厭食癥,又稱為厭食癥,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體重明顯下降至正常生理標準體重以下,并極力維持這種狀態的一種心理生理障礙。
由于長期控制進食,甚至還不斷地用手指刺激咽部,使吃進的食物再吐出來,這樣人為地打亂了正常的神經生理反射,導致大腦“見到”食物信號不再興奮,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面對食物不再有饑餓感,而是真的從心里感覺厭惡、想吐,最后心理、生理反應趨于一致,形成病理性神經反射。多見于青少年,發病年齡多在13—25歲期間,主要罹及女性,男性與女性患病之比約為1:9.5。
厭食癥的社會因素是什么呢?
常與社會因素有關,多有過度追求身體苗條的心理。由于擔心發胖,認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所以對身材的要求和對自己的期望,使她們非常注意飲食和體重,唯恐進食就會發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進后再設法吐出來。多見于那些謹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強的成功女性。此類患者多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緒不穩定、無端的挑剔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