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
我喜歡老家的年,喜歡它那獨一無二的氣氛,喜歡它那得天獨厚的環境。
在那黃昏太陽還未消逝前,陽光象破碎的蛋黃傾泄下來,金黃的濃汁流淌天邊。一望無際的田野與天在遠處合為一線,微風輕輕撥撩著人們的鬢發,吹起黃河之水簌簌的波瀾?;鹈缭陲L間跳動,吞噬著金色的元寶紙錢,直到它化為一縷細灰,隨風飄散于天地間。村民們手拿香柱,在這廣闊的天地間,祭拜著自己的祖輩們。這一刻,他們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壯闊的天地中。周圍靜默下來,只有風還在輕輕撥動人們的碎發。遠處樹林搖動,似是天地給人們的回聲。
風聲過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來,燈籠依舊散發著幽幽的紅光,漆黑的夜晚依舊冷冷清清。我離開窗臺,默默回到了自己屋內。這么多年沒有比在老家過的更好的年了。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2
在我的家鄉,一進臘月人們就充滿了迎春的熱情。第一個節日當是過臘八,每年的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婦們就早早地起床,忙著洗糯米、撿各色豆類、選各種干果,備齊各種佐料,用文火慢慢熬制臘八粥,等到熱氣騰騰,香味彌漫整個房間的時候,臘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溫暖,是商店里買來的八寶粥是無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渾身熱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竄到了眼前,就連行走時的腳步也加快了幾分。接下來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來,臘八過后,接著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有一個很傳統的儀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爺上天,各家各戶點上香燭,擺上貢品,在香案前念念有詞:“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時有一種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和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家里的壞事。
沿襲了幾千年的風俗,在現代化的今天也賦予了其新的含義,因為每年從這一天開始,在外奔波的親人們無論身在何方,都會加快回家的步伐,于是“祭灶”也就演變成“聚灶”,送灶王上天變成了迎接在外游子的回家。緊接著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掃衛生,準備年貨,家里要收拾得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廚房里備足雞鴨魚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規矩要吃上七天,這就叫夾年飯,預示著豐衣足食,年年有余。除夕之夜把過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貼對聯,掛燈籠,包餃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熱鬧非凡、忙亂有序的氣氛中迎接年的到來。一家人邊看電視邊聊天,細數一年中的收獲,分享一年里的快樂,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難得的相聚時刻,等到午夜時分砰砰啪啪的爆竹聲響起時,人們懷著不舍的心情,帶著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歲,按當地的風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會越健康長壽,有的甚至守歲到凌晨,一夜無眠。
迎春納百福,過年求吉祥。正月初一,是最熱鬧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群,結伴團拜,小輩要給長輩行拜年禮,長輩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在一片寒喧聲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戶紅燭搖曳,大街小巷彩燈高掛,興奮了一天的人們進入了甜甜的夢想,講究個“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預示著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親戚訪朋友馬不停蹄,直至紅紅火火鬧完元宵,隨著年的腳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覺越走越遠,越來越淡了…
家鄉的風俗還有很多,希望各位來我的家鄉旅游,體驗民間風情。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3
“草長鶯飛二月天,湖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月初三,碧空如洗,萬里無云。我和哥哥來到了草地上放風箏。哇!各種各樣的風箏布滿天空,有燕子的,有恐龍的,有兔子的,還有大象的,奇形怪狀的風箏數也數不清。
我拿起風箏向天上一扔,飛快的向前跑,可風箏怎么也飛不起來。哥哥也試了一試,還是飛不起來?!斑@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我疑惑的問。
這時哥哥對我說:“你不要灰心,雖然前兩次都失敗了,但他總會飛起來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聽了哥哥說的話,要放棄的我又充滿了信心。一鼓作氣的拿起風箏,這一次我和哥哥一起來完成。我在前面拿著風箏,哥哥在后面放線。三,二,一,跑,我拼命地向前跑,哥哥也努力的在放線,慢慢的風箏像飛機一樣飛了起來,我看著它快樂的身影在天上越飛越高。
我和哥哥在地上隨著風箏的飛行軌跡追逐奔跑,周圍是喝彩聲和歡笑聲。風箏在天上飛,我們在地上追,風箏就是快樂的使者。天上有一群快樂的風箏,地上有一群快樂的孩子。
通過我和哥哥的努力,風箏終于飛了起來,我們也通過自己找到了快樂。經過這次放風箏的經歷讓我知道:“做一件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快樂就在我們的手中。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還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不僅有利于傳遞親情、尊崇孝道、弘揚正能量,而且有利于傳承文化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輩。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家人一起去掃墓時,經常看到人們在燒香、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大量焚燒紙錢造成灰燼遍地,濃煙紛紛,甚至引發了不少山林火災。這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還能好嗎?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家鄉的祭掃習俗悄然發生著變化。
鏡頭一:網上祭祀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園開展祭掃烈士活動。在烈士墓前,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花,齊唱歌曲《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師的號召下,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綠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將“鮮花”獻給烈士,并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
鏡頭二:綠色祭掃
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帶著我們去祭掃祖宗。在祭掃時,我卻發現,周圍的人都沒有什么人在燒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樣啦?”爸爸笑著說:“過去,人們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F在,不是都在提倡綠色祭掃嗎?大家都很自覺配合啊?!闭f著,爸爸在爺爺的墳前敬了一杯酒,媽媽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墳前。接著,爸爸給我們講起了爺爺生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了迷,心里對爺爺充滿了敬重與懷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動手,在爺爺的墳前種了一棵樹,爸爸說:“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這棵樹就長大了?!彪x開時,我戀戀不舍地回頭看了一眼,“爺爺,小樹,明年再見……”
網上祭祀、綠色祭掃,真好!家鄉的綠色習俗,我為你點贊!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5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家鄉要進行一年一度的民間活動——煉火。聽媽媽說煉火之前還有表演,而且媽媽也要去參加表演。
晚飯過后,我懷著一顆快樂的心來到煉火場。抬頭一看,煉火場那塊地方放著一堆木炭,木炭旁邊有一大塊地方空出來,上面鋪著一塊布。五點三十分,表演時間到了,首先是花頭臺,然后是腰鼓,第三個節目是舞蹈,接著我媽媽也出場了,她們表演的是紅色娘子軍,穿著整齊的軍裝走出來,手中拿著一把玩具槍,演得多么精彩!
節目表演很快結束了,人們在那空地上盼著、等待著。那些工作人員把火堆用工具往中間推,然后生起來。那堆火從遠處看去就像一座火山?;鹪絹碓酵?,人群也多起來了,有些人站在火堆旁,有些站在山上,還有些人拿來梯子站在梯子上,真是人山人海。
八點左右,煉火活動終于開始了,勇士們到小河邊把腳給洗了,領頭的“勇士”在桌子上說著話,好像為煉火的“勇士”祈求神仙保佑,領頭的祈求完畢,向火堆的四個方向噴了一口水,然后勇敢地沖了過去,后面的“勇士”們相繼沖過了火堆。第二次沖鋒時,領頭的又飛快地沖過了熊熊的烈火,后面的人用他們的工具——鐵鍬把烈火往兩邊翻,翻的時候總有一群群火苗冉冉升起,沖過去時也會有一些火苗升上天空,好像成千上萬只螢火蟲在空中飛來飛去,似乎那些“螢火蟲”也在為那些勇士們鼓掌。煉火漸漸接近尾聲,我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煉火場?;氐郊依铮疫€在不斷地回憶這次煉火的場景。
煉火是我們家鄉的一種民間活動,它能吸引全國各地的來客,據老人們說,能去邪,保一方平安,讓家鄉的人們一年四季安居樂業,開開心心地生活在美麗的山村土地上。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6
我的家鄉坐落在連州的一個小山村,一出門就會看見一座座郁郁蔥蔥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風力發電的大風扇,有時候風扇還會發出嗡嗡的叫聲,就猶如勤勞的小蜜蜂。我們家鄉的人非常熱情而且直爽,老媽常自嘲說那是“開門見山”的緣故。
在我的家鄉有個非常非常熱鬧的習俗,那就是中秋節的舞“火龍”,要說這火龍它卻不是真龍。它的龍珠是由柚子與龍香組成的,龍頭與龍身是由稻草和龍香組成的。而所謂的龍香用料則是平時人們祭拜的那種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別的香更大些長些,因為這樣舞龍的時候才會更耐燒,不用時常的換龍香。
中秋舞龍時間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飯,村里有經驗的.中年人就開始著手準備了。搬來割稻谷時準備好的稻草在村里門樓的大樹底下就開始編龍了,先把龍頭弄好。接著編龍身,這龍身的編法其實就跟女孩子編辮子是一樣的,可別著簡單要編出二三十厘米寬,十幾米長的“大辮子”還是挺費手勁的,如果舞龍的時候不小心拉斷了可是要倒霉的。
吃過晚飯大概七點鐘的時候,咚咚咚咚鏘,羅鼓聲喧天而起。這時只見十幾個早以準備好的赤膊青壯年,大聲喊道:“舞龍咯”,他們把準備好的龍珠、龍頭、龍身等,先在一頭插上一根直徑五厘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龍時操作。龍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龍的青壯年們迅速的把香點著再快速的把香均勻的布滿在龍珠、龍頭、龍身上。
一切準備這時指導員一聲令下,十幾個赤膊青壯年齊刷刷的把龍舉起,那龍珠上下翻動,那龍頭搖來晃去,那龍身則是S形的,那龍香發出的光芒是火紅火紅的,表示生活定會紅紅火火。儀式開始要先祭拜村里的祠堂、水井,這時的鞭炮聲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將進入高潮了,只見那龍珠像個圓圓的大火上下翻飛,逼真的龍頭也跟著擺動,龍的身軀也跟著一搖三擺的出現了。“嘿哈”舞龍者雙臂用力龍舞動著,活靈活現生動極了,更像一條真正的火龍在半空騰躍。
咚咚咚咚、鏘鏘鏘,鑼鼓喧天,人們的情緒頓時高漲,只見天上有紫色、紅色……各色的煙花,光彩奪目。還有的觀眾把鞭炮往舞龍者的身上扔,別看他們打著赤膊,可他們并不害怕把鞭炮燒傷,據說挨的鞭炮越多來年的生活也將越紅火。
這就是我們家鄉帶有傳奇色彩的中秋節,據說舞火龍能避邪、祈福、來年風調雨順。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7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但我更喜歡端午節里的劃龍舟。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午日節。這個節日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之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都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古時楚國人屈原不愿做亡國奴,而投江自盡,人們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同時又為了避免魚蝦吃食屈原的身體而制作了粽子扔入江中,后來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星期三,我們一家去西溪濕地看賽龍舟。
我一來到西溪濕地便看見了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蕩漾著許多龍船,每條船上有十來個選手挺拔的站著。然后,他們緩緩坐下,似乎在等待著什么。忽然,哨聲響起,選手們像發了瘋似的劃了起來,旁觀的人有的鼓起掌來,有的興奮不已,大聲叫喊著。選手們拼命地劃著,口號更是聲如洪鐘:一二三,劃!一二三,劃!落后的選手也不甘示弱,緊追其后,仿佛一條條發威的蛟龍在水面上騰飛著,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臉頰,衣服,但選手們并沒有停頓,每一個動作還是那么力量十足,戰況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讓人沉浸在濃烈的比賽氣氛中,使人嘆為觀止。
比賽結束了,我看著碧綠的江水,心中不禁贊嘆著:龍舟比賽真是扣人心弦。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8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并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里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閑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后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9
“春節到,春節到,穿新衣,放鞭炮,走訪親友真熱鬧;壓歲錢,裝口袋,包餃子,貼春聯,小孩盼望春節到。”這一首順口溜說的是小孩盼望春節的來臨。在寒假中,我也是最盼望著春節的來臨了!
春節到,每家每戶都喜氣洋洋,大年三十早上,早起的小朋友們就把爆竹放得“呯啪”直響,也把我從好夢中叫醒了。我心想,過年了,也要為家中出點力,便飛快地起床,幫著大人貼春聯、準備年夜飯、放煙花。
我拿著爺爺遞過來的春聯,我先在一張上黏上膠水,來到大門外,門外的小孩還在“啪啪”地放鞭炮,我一邊用手捂著耳朵,一邊用手拿著春聯,足尖踮起,小心翼翼地把一張春聯貼在門的右側,然后照樣貼上另一張。最后,我把橫批也粘上了膠水,搬來板凳,站在板凳上用手擺正,橫批貼好了?!懊废闳鹧┐?,山舞銀蛇景”橫批“蛇年大吉”這幾句話不正是訴說了春天來臨銀蛇狂舞的景象嗎?
緊接著,我來到廚房,準備幫奶奶做年夜飯。廚房里,煙霧彌漫,只見奶奶在煙霧中忙碌的身影,我大喊了一聲,奶奶。奶奶邊忙活著手中的活,邊回答了我。我問奶奶要幫忙嗎?奶奶回過身來,指著桌上的素菜,和幾個盤子,對我說:“把這些素菜搭配起來吧,什么和什么在一起,不用我教你吧!”我高興極了,平時看大人們拼菜的時候,覺得非常有趣,這次終于可以自己嘗試一下了,邊大聲地嗯了一聲,便撩起袖子,洗干凈了手,學著大人們的樣子,有模有樣地弄了起來。一開始,我以為會很簡單,可是做起來就難了。我勉為其難地拼好了一盤“雙耳拌銀杏”,又重新拿了一個盤子,按著自己的記憶拼了起來。
吃完年夜飯,我便和家中的孩子玩了起來。我們三五成群地去買煙花,我手拿禮花棒,大膽的女生過來點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煙花騰空而起,隨風落下,化作了云煙。我最喜歡看“仙女散花”,點燃引信后的煙花呼嘯著直射天空,化成千朵萬朵五彩繽紛燦爛奪目的火花,把天空裝點得艷麗迷人。呼嘯聲驚天動地,歡呼聲此起彼伏。
在人們聲聲歡呼聲中,春節就這樣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怎么寫家鄉風俗的作文篇10
今年的三月三,有史以來第一次放假4天,嘿嘿,好玩吧。媽媽帶我回壯族的外婆家。
外婆家在南寧的一個小鎮。三月三在當地稱作“歌圩節”,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那天,表哥表姐打扮得很漂亮,聽說他們準備到河邊去對歌。到了河邊,哇,人滿為患!男男女女,數不勝數,這邊唱來,對面又唱,彼此對歌。好不熱鬧!看完對歌,媽媽又帶我去玩竹竿舞,居然有上千人玩,我一學就會。
最后媽媽又帶我看了彩車巡游、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展演、中國壯鄉歌王大賽、武術散打擂臺賽、拋繡球比賽等等豐富多彩的節目,令我大呼過癮。晚上,外婆給我吃五顏六色的糯米飯,真好吃!
啊,難忘的三月三!好吃又好玩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