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有何說法
大雪節氣有何說法
大雪節氣的說法為: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一、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
降雪,那第二年農民朋友就要遭殃了。這句農諺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大雪節氣降雪了,就會凍死地里面降雪,那第二年農民朋友就要遭殃了。這句農諺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大雪節氣降雪了,就會凍死地里面的害蟲,而且等到雪融化了以后不但能給地里的農作物澆水,還能施肥,所以對于農作物的生長是有利的。
反之沒有降雪,那明年的蟲災害就會比較嚴重,這樣就會威脅作物的生長。
二、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河封住
在廣西地區流傳的一句農諺,也是農民長期觀察的經驗總結,其意思是說在大雪節氣的時候,當地的氣不成年景”, 這些都是古人經驗的總結,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到了大雪節氣的時候,因為氣溫已經很低了,這個時候河面也開始結冰了。而到了冬至節氣之后就要正是進入數九天了,氣溫進一步降低了,河面已經完全冰凍住了,所以船舶就不能在河面上行駛了。
大雪節氣的天氣特點
氣溫明顯下降,天氣寒冷。進入大雪節氣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完全的冬季來臨,很多人會覺得很寒冷,其實也就是溫度降低了,隨時都會有下雪的情況,注意保暖,而且可以吃一點熱的食物來保暖。
1、進入大雪節氣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
2、北方大部分地區12月份的平均溫度約在–5℃~–20℃之間,南方的強冷空氣過后,有時也會出現霜凍。
3、陜西南部、江漢西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福建東南部、華南南部沿海、臺灣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雨,廣東西南部沿海和海南島中北部等地局地有中雨。
4、在南方冬天的氣候要溫和一些,下雨雪的現象也會比較少,氣溫平均在零上二至四度左右,雨量在全年中占有百分之五左右,并且也只是偶爾才會有降雪的情況。
大雪節氣的傳統習俗
1、大雪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復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將腌出的鹵汁入鍋加水燒開。
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鹵,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后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
2、大雪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里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大雪晴天好還是陰天好
大雪節氣陰天更好。
大雪節氣下雪或者是陰天,也就代表著來年雨水比較多。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春季是莊稼返青的時候,也是茁壯成長的時候,春季雨水多,莊稼的收成就會比較好。所以說:“大雪不下雪,來年人吃鐵”,因為大雪不下雪,莊稼容易干旱。
如果大雪那一天是晴天,寒冷的氣候特征就會往后推移,到了來年春季之時,溫度依然會很低,所以到了立春之后就會下雪,到了驚蟄之時,冷凍的地面依然不開。
大雪節氣不下雪好嗎?
大雪節氣不下雪不好,有以下兩個原因:
1、開春可能會有“倒春寒”
反之呢,假如大雪節氣沒有下雪,也就是說在最該下雪的時候沒有下雪,那么積累的寒氣就會往后推移,如果時間推移到春季,那就會形成反常的天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倒春寒”。暫且不說大雪節氣沒有大雪,就算是大雪節氣沒有出現普通降雪,也能從側面說明這樣的天氣很不正常,也很不應該。
2、開春很可能雨水不多
如果在大雪節氣,能形成雨雪天氣,就說明空氣中的濕度比較高,冬季的溫度和濕度越高,就預示著來年的雨水也就越多。反之,冬天的雪不多,雪不大,就說明明年的雨水可能會很少。
這個雨水不是倒春寒帶來的雨水,而是農作物需要的雨水。咱們都知道“春雨貴如油”,春天是小麥返青的時候,也是需要水的時候。咱們反復說過小麥返青期,是小麥高產管理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小麥是茁壯成長的時候,此時雨水多,小麥的收成就會好。此時雨水不多,就會影響小麥最終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