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作文隨筆
但是我卻一直這樣鼓勵著自己:“只是一次小小的失敗,只有經歷風雨,才能看到彩虹。”這樣一句話鼓勵著我,使我一次次的下定決心,繼續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
經過幾次的失敗,我沒有放棄,而是勇敢的面對了,最后終于考好了,得到了令我滿意的分數,雖然不怎么高,但是我還是很高興。
為什么要有勇氣,因為它讓人們學會了敢做敢當;因為勇氣讓人們決定舍生取義;因為勇氣讓人們明白了救人于危難之間。
小溪有勇氣,它不畏崇山峻嶺,不畏腳下的道路崎嶇,勇往直前,奔流不息。大樹很堅強,它不畏風吹雨淋,不畏狂風暴雨的打擊,昂首屹立。燈塔是無畏的,它不畏常年的孤獨,不怕被黑暗包圍,永放光芒,引領導航。
從此,我學會了,不管什么事,面對它都要鼓足勇氣。
勇敢作文隨筆篇2
威廉·華萊士,蘇格蘭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壓迫中誕生,在壓迫中成長,在反壓迫中死亡,他似乎命中注定要肩負起反對壓迫,實現民族自由的重任。父母雙亡,給威廉幼稚的心里埋下了復仇、自由的種子,愛人的死亡挑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領導蘇格蘭熱民開始了實現自由的漫長征途。
在那個信仰上帝的國家里,上帝好像是真的賦予了威廉·華萊士無比的勇氣和智慧,他的勇氣喚醒了處于壓迫、奴役的蘇格蘭的人民,他的智慧使英格蘭人聞風喪膽,他連克城池,捷報頻傳。他的理想遍布于各個角落,為民敬仰,震天動地。
威廉的怒吼響徹天際,劃破長空,使得敵人信心全無,似的蘇格蘭人民奮起反抗,他的怒吼似的整個英倫大地都在為他顫動。
他身先士卒,勇敢無比的精神鼓舞了士兵,但卻遭到了蘇格蘭貴族的背叛與出賣。被捉,被審,終于被帶上了刑場。
也許,在他揭竿而起的那天起,就已料到了這一天的到來,他沒有說mercy,freedom已經深深地植在心中。
結局是悲壯的,驚天地,泣鬼神的,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他用最后一點力氣喊出的一個單詞-freedom。在生命最后一刻,為了民族利益仍是他的理想。
他把生命獻給了所有蘇格蘭人民,他的一生都在為他的理想奮斗。他沒有遺憾,蘇格蘭人民銘記他,世界人民也應該銘記這位英雄。
freedom ,他的怒吼在我耳邊再次響起。
勇敢作文隨筆篇3
昨天下午,我利用休息時間,觀看了美國大片,勇敢地心,的確向岳老師說的那樣,這部片子令人震撼,美國導演把蘇格蘭歷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的英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為了自由,威武不屈的華萊士選擇了抗爭,在茫茫的英格蘭大山之巔,他帶領著起義軍,與強大的英國統治者英勇奮戰,譜寫了一曲民族的悲歌。故事的結局有些讓人沉重壓抑、憂郁憤悶,英雄被出賣上了斷頭臺,但華萊士為了英格蘭的自由,不屈的斗志,那顆勇敢面對酷刑,面對痛苦的心,永遠感召后人。
正像影片中那首主題歌詞一樣,做人就是要做勇敢的人,要有一顆勇敢地心。“我不是一塊石頭,也不是一滴眼淚,我只是一只小鳥,在尋找家的方向。我不是一粒沙子,也不是一聲輕嘆,我只是一個孩子,在尋找愛的懷抱。這是飛一樣的感覺,這是自由的感覺,在撒滿星星的天空迎著風飛舞,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這是同樣的感覺,這是顫抖的感覺,在布滿力量的大地帶著痛狂奔,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這不是一種幻想,也不是一種癡狂,這就是我堅信的燦爛生命的摸樣。這是飛一樣的感覺,這是自由的感覺,在撒滿星星的天空迎著風飛舞,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這是同樣的感覺,這是顫抖的感覺,在布滿力量的大地帶著痛狂奔,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我不是一塊石頭,也不是一滴眼淚,我只是一只小鳥,在尋找家的方向。這是飛一樣的感覺,這是自由的感覺,在撒滿星星的天空迎著風飛舞,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這是同樣的感覺,這是顫抖的感覺,在布滿力量的大地帶著痛狂奔,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影片中刻畫了一個領袖的領導力很多細節,值得我們學習。
領導者的影響力在于要有智慧的頭腦。影片中威廉華萊士和他的伯父出游返回故鄉之后,遇到了他兒時的伙伴,此時已經長得身高馬大,力大無窮。在比試投巨石的游戲中,華萊士輸了。但華萊士說光有蠻力不行,需要有頭腦的智慧。果然他伙伴投的巨石砸不著他,而華萊士一個小石頭砸在他伙伴的面部,就將他的伙伴擊倒了。這一個小小的游戲,便影響了華萊士身邊的人,以至于在后來和英軍的戰斗中,面對強敵,華萊士屢次獲勝,靠的靈活的頭腦和辯證的思維。
領導者的影響力在于要求有效地溝通能力。影片中有一個非常震撼的場面,就是蘇格蘭的貴族統領的軍隊和英國軍隊對壘。當強大的英國軍隊以整齊的隊列出現在面前的時候,蘇格蘭貴族退縮了,要和英軍談判,而部隊軍心也動搖了。此時華萊士帶著隊伍出現了,他在陣前的一番溝通和演講鼓舞了蘇格蘭的斗志。華萊士說:“每個人都會死去,但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真正活過。”“是呀,如果戰斗,你們可能會死。如果逃跑,至少還能……多活一會兒。年復一年,直到壽終正寢,你們愿不愿意?用這么多茍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就一個機會。回到這里,告訴我們的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于是非常弱小的蘇格蘭軍隊在華萊士影響和感召下打敗了強大的英軍。
領導者的影響力在于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華萊士之所以能夠讓眾多的蘇格蘭人甚至包括貴族信服,還在于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苦共命運,從不搞特殊。在歷次戰場上和強大的敵人對壘時,華萊士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第一線,和戰友們一同作戰,不分先后,這就是強大的領導者影響力,是榜樣的作用激發了軍隊的激情和活力。正像岳偉老師說的那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的榜樣就是踐行價值觀,以奉獻精神,傳遞激情,這就是軍隊的戰斗力的核心,強將指揮,精神支撐,情感激發。
領導者的影響力在于堅定的信念,永不屈服壓力。華萊士意志堅定,為了自由他放棄了自己的一切,面對威脅,利用和政治地位的誘惑,從不動搖自己的信念。影片中幾個場面對華萊士的性格做了深刻的刻畫。在那場關鍵的戰役勝利之后,面對蘇格蘭貴族的受封爵位和英國人的誘惑,華萊士不是選擇了安逸和富貴,而是繼續出擊和英國人戰斗。有一段對話特別精彩:“伊莎貝爾:他(國王)建議你停止進攻并撤回去。作為回報,他可以給你貴族頭銜、土地和這箱金子,這些我會當面交給你的。華萊士:封地、爵位、還有黃金,你要把我變成猶大嗎?伊莎貝爾:和平就是這么來的。華萊士:奴隸也是這么來的!”
而華萊士被出賣后,審訊和逼供,拒絕屈服,特別是在行刑臺上,選擇了直接面對痛苦,在行刑官和民眾期望他求的寬恕的環境下,他喊出了“自由”,這是一種頑強的政治信念。
導演把十三世紀英格蘭的悲壯的歷史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為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凄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反抗的凄厲的呼號,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
十三世紀蘇格蘭這一段歷史很像同一時期中國。漢族政權被蒙古人消滅后,面對異族人的統治,漢族老百姓沒有地位,有如貴族的牛馬,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古統治者為維護統治,采用和英國人相同手段就是貴族對平民享有的“初夜權”,蒙古人在最基層每個村子派一個蒙古家庭統治整個村子的漢人,漢族人姑娘要結婚,必須和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覺,這位姑娘的初夜權是屬于蒙古人。對于屈辱的初夜權,當時的漢人結婚后都是把第一胎摔死,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種方法來維持著血統的純凈。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種.種族的仇恨到了元末明初便爆發了,于是爆發了紅巾軍大起義,和蘇格蘭人大起義一樣,都是為了爭得自由。
所以不管是中國歷史還是歐洲歷史,都是血淋漓的強暴和屠殺的歷史。華萊士和眾多民族起義領袖一樣就是人類爭得自由的一面精神旗幟。就像著名歌手汪峰那首歌勇敢的心。“我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樣的聲音?我們最需要的是怎樣的一顆心?在這個浮華而瘋狂的時代,我們需要正是一顆勇敢的心!這一顆心道出了這個時代的癥結,這一顆心唱出了這個時代的悲歡。堅守良知,需要一顆勇敢的心。堅守真誠,需要一顆勇敢的心。堅守質樸,需要一顆勇敢的心,堅守本色,需要一顆勇敢的心。”
勇敢作文隨筆篇4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一蹶不振,能堅強面對挫折并向著夢想拼搏的人,成功的大門必將向他敞開。
“我覺得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在“中國達人秀”的現場,空著袖管的劉偉用腳趾彈完鋼琴后說的話。命運給了劉偉一個美妙的開局,卻迅速地吹響了終場哨。1997年,10歲的劉偉因和三個孩子玩捉迷藏,觸到了高壓線,為了保住性命,他的雙臂被截肢了。失去雙臂后,生活自理都成了問題,但劉偉沒有放棄,沒有絕望,他開始試著用腳來拿筷子、刷牙、吃飯、寫字。對于我們來說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他都要重復好幾遍才能完成。
但失去雙臂的他依然是個有夢的孩子——去追求他熱愛的東西——鋼琴。可去哪里學習鋼琴呢?劉偉找到了一家私立音樂學院,然而學校的校長卻說:你進我們學校學音樂只能是影響校容。劉偉對此回應說:“謝謝你這么歧視我,我會讓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于是,他開始用雙腳來學習練琴,對于別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劉偉做到了。練琴時,腳趾不夠長,他就先練習腳趾的跨度,經常磨出血,抽筋,就這樣一鍵一鍵的按,一步一步地彈著,每天幾乎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是在練琴。僅僅兩年的時間就達到了鋼琴七級。他,用雙腳都可以彈出如此美妙的旋律,我們正常人對于自己的人生還有什么猶豫?
命運有時很無情,剝奪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又在冷眼旁觀中給予我們涅槃重生般的堅韌。當你挺直你的腰板,端正你的態度,付出你的行動,你會發現,所謂困難都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道必考題。
面對人生的挫折,只要我們去奮斗,去拼搏,就一定會有鮮花和掌聲在等待著我們。因為,挫折對于弱者來說是一片荊棘,會把人扎得遍體鱗傷,而對那些敢于面對它的人來說,它是一塊成功的踮腳石。
作者簡介:周冰倩,錦屏中學八三班學生,喜歡的名言是:把困難舉在頭上,它就是滅頂石;把困難踩在腳下,它就是墊腳石。
勇敢作文隨筆篇5
冬天來了,樹葉變黃了,被大地硬生生地扯了下來,而我的乳牙也一樣。
記得我換第一顆牙的時候,那時我才6歲,那天中午,學校的午餐是大家最喜歡吃的雞翅,我跟同學們一樣,吃得狼吞虎咽,實然,我不小心咬到了雞骨頭,緊接著就是“咔嚓”一聲,有一顆牙齒松了,當然,我并沒察覺。我繼續吃我的午飯,直到后來,我用舌頭舔了一下我的牙齒,這時我覺得有一顆牙搖搖欲墜,用手去搖了一下,結果發現真的有一顆牙要掉了。我想:我要掉牙了,會不會沒有牙齒了?以后我只能喝水,喝湯,喝粥了嗎?難道以后我不能吃飯了嗎?我的心跳加速了,心情十分緊張。
“叮鈴鈴,叮鈴鈴!”當放學的鈴聲剛一打響,我立刻收拾好書包,趕到木板區坐下,一邊搖著那顆牙,一邊在茫茫人海之中尋找來接我回家的媽媽。媽媽從人海中探出頭來,往木板區望了望,找到了我,并笑瞇瞇地朝我揮手,示意我好到了可以回家了。我背著書包,來到媽媽跟前,一起走出校園。
在車上,我把今天的發生的事告訴了媽媽,好說:“沒事,這是你的乳牙,掉下來是遲早的問題,會有一次長新的機會,來,回到家我就幫你把它撥了。”聽完,我又高興又害怕。一回到家,媽媽把手洗干凈,讓我坐在椅子上,張開嘴,我照做了。媽媽用手伸進我的嘴里,用力一撥,一剎那,“啊……!”一聲慘叫打破了傍晚的寧靜,我的第一顆乳牙就這樣掉了下來,后來的幾次都是去牙醫那解決的,因為太疼了!
后果,媽媽對我說:“去牙醫那撥牙很浪費錢,一撥就十幾二十元,要不你嘗試自己撥!”我猶豫了一會兒,想到父母掙錢的辛苦,決定以后自己撥。
慢慢地,我就漸漸開始自己撥牙,就像今天中午,吃排骨時不小心咬到了骨頭,搖搖欲墜的牙齒又來打擾我了,于是,我決定把它撥掉。我將手伸進嘴里用力一撥,“成功了!”舉著有血的牙齒高興地叫道。
要想變勇敢,就要大膽去嘗試,每個人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