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
不同主題的作文,需要的素材各不相同;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范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篇1)
罩上薄紗的文化神秘而富有魅力。匡衡愛慕文化,他鑿壁偷光;孫敬熱愛文化,他懸梁刺股;孔子摯愛文化,他廢寢忘食。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作為華夏子女,怎能不熱愛它,迷戀它?
秋風瑟瑟,伴著落葉,我踏入了校園,學習了第一個漢字——“火”。它只由簡單的五筆構成,卻形象地描繪了火的形態。漢字猶如活潑自在的精靈,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她有形,有義,亦有情。細讀她,就如一篇清新華麗的小說;細品她,猶如一幅靈動脫俗的水墨畫。啟蒙老師曾說過:“漢字她方方正正,是教導我們正直做人;她有菱有角,是讓我們學會不卑不亢的態度。”簡單的文字卻蘊含著如此深刻的含義,讓我不得不迷戀上她。
許久后,我有能力讀書品字了,變熱衷于幽默但極具諷刺意味的寓言故事。“邯鄲學步”提醒我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愚公移山”激勵著我學會執著與堅持,“曲突徙薪”更是讓我懂得了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禍患發生……這樣簡單易懂的語言文化,使我的童年變得充實,讓我從懵懂走向成熟……
漸漸地,我開始接觸唐詩宋詞,領略文人墨客的風流文采,感受騷客或悲壯或婉約的屢屢思緒。在應詔入京,供奉翰林之際,李白豪情滿懷地高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在國破家亡之時,杜甫浸滿憂患的筆下涌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絕世佳句。我們雖不能回溯到那個時代,但從他們精簡的詩句中領會到李白的遠大抱負,讀出了晚唐時期社會的動亂。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閱歷的增加,隨著學識的積累,我愈發能感受到文化散發的陣陣清香,能品味到它獨特魅力。文化高雅的氣質引領著我走入學海,讓我陶醉其中,讓我迷戀熱愛。
中華五千年文化是一條歷史長河,波濤滾滾,前進不息。華夏子孫應堅守本心,讓善良相伴,讓勇氣相隨,以誠信為友,以正義為伴,表達自己對華夏文化的熱愛,表達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濃厚情感,讓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強林。
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篇2)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特質。但是,在當今各種“變異”文化的沖擊之下,人們開始褻瀆文化,把文明積淀看作炒作的工具。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堅守文化的本真,守護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幾何時,我們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頓挫的氣質和風格。微博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藍精靈體”,習慣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話:“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們戲謔調侃之時,傳統文化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半文半白的“甄嬛體”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瓊瑤體”居然號稱能“醫治心靈創傷”。這時的我們,情何以堪!
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被修飾、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們該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鄉之情被無聊地調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對于中國沉淀已久的文化,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完全深諳,但也沒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沒有資格去胡編亂造,去挑戰先人們高超的文學功底。因為我們生在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度,所以我們要堅守本真,不要丟失了對文化應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文化調侃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人們追求適宜的精神愉悅本無可非議。但各種不倫不類的體例的出現卻是一個不好的征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那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當我們對“tvb體”、“流氓體”朗朗上口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聽見那一聲聲來自于幾千年前的天空的無助哀號?
堅守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創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畢竟,那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堅守本真,意味著天空的圓月依然是圓月,它是一輪思鄉的月,而非被人們俗化了的月亮;堅守文化的本真,意味著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飾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堅守文化的本真,給先哲們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畫蛇添足,更不要將經典俗化。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堅守文化的本真,讓自然和諧的春風吹向每一個角落,讓經典文化之樹綻放鮮花朵朵,滋潤萬物。
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篇3)
每一次指尖輕觸琴弦的觸動,每一次琴弓擦弦而過的輕顫,都帶動著人的心弦,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優美而凄婉的故事,二胡,中華傳統文化,民族之樂!我與它緊密接觸,用心傳承!
就在我還在牙牙學語時,母親便為我帶來了二胡這位朋友,我便開始練習二胡,可是漸漸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開始對它厭惡,避之不及,因為媽媽總催我練習,二胡也沒有好聽的聲音,拉起來手還很疼……
窗外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天陰沉沉的,壓得人仿佛喘不過氣來,我無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嘆了一口氣,心中十分煩躁,心想:什么《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么難拉,煩死了!這時樓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媽媽出門時說不讓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罷,重拾二胡,帶著萬分仇恨,拉了起來,刺耳的聲音,令我更加煩躁。
終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機,想到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影片,于是便抱著玩樂的心思打開電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陣飛鳥飛過,綠樹青山,一位佳人出現,是那么的美麗,此時一陣婉轉的二胡聲響起,是那么的柔美輕快,我被帶入到音樂中。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無法喜結良緣時,那凄慘的幽悵的二胡聲,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臟,讓我難受的說不出話來。在梁山伯化為怨靈哭訴時,黃沙漫天,二胡聲也變得低沉憤怒,仿佛在批判控訴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惡。我一口氣看完了整個影片,意猶未盡,時而緩,時而急的二胡聲還在我的耳邊回旋,余音繞梁。我感到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傳統音樂,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傳承。
我輕輕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態與身姿,開始拉奏。一邊拉,我一邊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有歡快輕松,也有沉重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我仿佛與曲子融為了一體,二胡的琴弦時而顫動時而平緩,琴弓時而悠長,時而停頓,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個故事,訴說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也訴說著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著,直到最后一個音符落下時,我好像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華民族音樂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繹,用心傳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劃破,也再也不在意。我與二胡有了親密的接觸!
是啊!“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有義務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也不例外,與二胡的一次緊密接觸讓我理解了傳承的真正含義,無論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艱險,我都會堅持下去,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篇4)
拿到題目,我選擇了文化。我在想,何為文化?我只知道。如今的文化生活和以前大相徑庭了,過去的高山流水空靈輕音已經彌散,過去的戲劇名唱卻成了“庸俗”,現在的文化生活,是欲哭無淚啊!街頭巷尾那么多的書店,真正想增添點文化氣氛,卻蒼白無力。
現今,我們正被一大批現實文化所包圍著,各類小說、韓劇、時裝、廣告向我們襲來。
武俠類、言情類小說如今大行其道,名著類的書架中黯然無光,“瞻仰”也少,武俠言情等庸俗著作卻被包著閃亮的精裝登上架場。并超受人們的熱愛。老師講課,往往拿出一摞書,大談特談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一個勁兒地灌輸給我們經典文化。其實走出課堂,和同伴們一起談《倚天屠龍記》中的復雜愛情,一起論周杰倫的流行rap,一起看日劇、韓劇。我們欣賞并且喜歡這樣的文化,覺得它給我提供了悅我身心的簡單快樂。
毋庸置疑,流行文化是值得肯定的,雖暢談武俠小說的社會地位時,帶著一種諷刺,但是它的內容可以為我們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指引方向。記得小時候看《西游記》中孫悟空的降魔除妖,上天入地,曾決心去鏟除社會上的“妖”與“魔”,漸漸讓我明辨是非。
但是太流行了,必定會引來一定的糟粕。對于武俠小說中的那些頗為血腥的片段,會影響青少年的心智,因為它們可能造成青少年們的一種極端可惡的心理,那就危險了。除此之外,還有些糟粕,電視韓日劇學生們為之瘋狂,做起了狂熱的粉絲。他們以所崇拜的明星作為偶像,模仿模仿,甚至在模仿中已經迷失了自我。
作為中學生的我,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對待文化,經典文化也好,流行文化也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我們要用積極的心態,創新的精神嚴肅的態度去審視當前的“流行”,讓它能成為一種“可傳承的文化”!
文化堅守主題初三作文(篇5)
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傳承下來的文明古國;漢字,是我們的文明的印記,記載了那不知跨越了多少千年的歷史足跡,也是至今為止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這就是中國文化為什么能夠源遠流長的真正原因。
我們驚嘆于漢字結構的復雜多變,漢字的美妙精巧,漢字的變化無常。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文字如同蹁躚而去的蝴蝶散發著生命的氣息和文字的魅力。借助方塊字,中國人宣泄自己的感情,抒發自己的抱負,發而為言,著之為文,綿延不絕淌成中國的文化長河,形成了中國獨有的文化。
一筆一畫中,書寫著中國人的大氣;一詞一句中,流露著中國人的思緒;一段一章中,抒發著中國人的精神。這是我們獨有的文化,它教會了我們什么是中華,它教會了我們怎樣守住文化,它教會了我們什么是一個大寫的人。漢字,我們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字,我們應為它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在當下,計算機革命一次又一次沖擊著漢字的防線,人們不用書寫,就可以在電腦上敲打出一個個漂亮的方塊字,文字最本真的內涵被疏離。英語的來臨更引發了學習英語的熱潮,漢字漸漸被遺忘,一場危機已經埋下伏筆。
在某天中午,你仔細的品讀一篇文章,你會發現漢字的美麗結構、布局是那樣整齊劃一。朗誦一遍,你會發現,漢字不同于那拼音文字,你就會發現它鏗鏘有力的聲律之美,細細體會,你又會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你就會發現你的根就在這里。
我們不得不驚嘆我們祖先的智慧,留給我們這樣一筆豐富的財產,讓我們受之不盡,用之不竭。
因此我們要用好這筆財富,在漢字的長河中尋找生命的哲思和文字的魅力。
如果說黃河長江哺育了我們,那漢字便教導了我們。這是國家,民族的根,更是中華文化之根,讓我們親近漢字文化,守住中華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