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相關作文
河東的熱土是厚重的,講道德、講追求、講責任、講奉獻,這是我們教師要向航天英雄景海鵬學習的。其實,這也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不朽內涵。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2
每?個?村都需要?個鄧?嵐?師----《鄧小嵐事跡》觀后感
前?天看了?部?童電影記錄?叫《馬蘭的歌聲》,講述河北?平有?個偏遠的??村,叫馬蘭村。在這?,?群熱愛?樂的孩?們組建了“馬蘭?樂隊”。年近古稀的鄧?嵐?師在這??償教授孩?們?樂已有6年之久。該?以孩?們對?樂的追求為線索,講述了鄧?嵐和這群孩?之間的故事。
作為?個從?村?出來的孩?,在觀影過程中,好?次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我想起了??的?時候,我們是?村?的?學,我們根本沒有?樂課,就算上?次,也是教你清唱??當時流?的歌曲,10歲以前我不知道鋼琴長什么樣?因為那時家?也還沒有電視,不像現在可以從電視?看到。不光?樂課,體育課也是讓?家?由活動的。
正是這樣,當我?學快畢業時從鄉村?到?縣城讀書后,第?次上?樂課時,?師邊彈電?琴邊領著我們唱簡譜時,我簡直驚呆了。那現在看來簡單的旋律對年少的我??都是?種天賴之?,連那個?樂?師在我眼中都變得特別神圣和美麗。
這個漂亮的??師還教過我們不少歌曲,?如《送別》,《歌聲和微笑》《太陽出來喜洋洋》《飛吧!??鴿》等等。這些歌曲到現在都記憶猶新,?乎每??都能夠完整唱出來。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3
萬佐成、熊庚香:創辦一元愛心廚房的老夫婦。
王海:志愿軍的空中雄鷹。
毛相林:向絕壁要天路的當代愚公。
葉嘉瑩:古典文學的擺渡人。
汪勇:最美快遞員。
張桂梅: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云南公益校長。
張定宇:身患絕癥的人民英雄。
陳陸: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戰士。
謝軍: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
國測一大隊:60多年奮斗逐夢珠峰之巔。
抗疫英雄:特別獎(特別致敬)因為每個人都了不起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4
王蘭蘭,女,50歲,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幸福家園小區“愛心食堂”負責人。
十年前,王蘭蘭女兒因病去世,她一度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發現女兒“我要成為一名慈善家”的遺愿后,她化悲痛為力量,從此她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王蘭蘭下崗后靠政府低保補助和打零工為生,但她相信慈善不僅僅是富人的事。
2012年,王蘭蘭發現身邊小區內有很多獨居老人,吃飯是一大難題,有了開辦愛心食堂的想法。愛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連這個價格也承受不了,他們就免費。
三年來,愛心食堂為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有一葷兩素一湯,每餐收3元錢,按當地物價,實際每餐成本5.5元,差額部分均來源于社會資助。2015年,愛心食堂運轉困難,這個小區的8位大姐也加入到愛心食堂的義工隊伍,她們沒有工資,和王蘭蘭一起免費為老人們做飯、洗衣、陪護。周邊學校、部分公益組織也會定期組織志愿者前來食堂幫忙,為食堂義工減輕部分工作負擔。
有這么一群人,看似平凡,卻能為你帶來暖意和感動;他們在云南這片土地上播下一顆顆善良而美好的種子,感染著身邊的人——他們是“云南好人”。
12月10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云南廣播電視臺聯合省總工會、省婦聯、團省委等相關部門共同舉辦的“2016云南好人”頒獎晚會在云南廣播電視臺舉行,最終評選出2016年度10位好人代表。這10位好人故事不同、經歷各異,但都有著普通人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有著堅定的夢想和信念,為社會傳遞出正能量,樹立起好榜樣。
愛心食堂義工團隊
在昆明市幸福家園小區,有一家愛心食堂,每天都要為小區里60歲以上的100多位孤寡、獨居低保老人及部分殘疾、重病低保老人準備飯菜。每餐一葷兩素一湯,一個月收費200元。這樣便宜的價格,導致食堂常年在虧本狀態中艱難運營,米、油和其他物資都靠愛心人士捐助。
食堂創辦人王蘭蘭是昆明家喻戶曉的人物,8年前被評為“昆明好人”。她說,食堂能維持下去,多虧了背后15名不計報酬、默默奉獻的義工姐妹。她們生活并不富裕,有些還拿著低保維持生活,但還是利用空余時間到食堂無償工作。
義工團隊除采購食材為老人做飯、洗碗外,還為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上門。食堂的工作繁重瑣碎,但每個人臉上都笑容明媚。正是她們長年累月耐心細致的付出,使愛心食堂成為了老人們溫暖的家。
愛心食堂義工團隊
在昆明市幸福家園小區,有一家愛心食堂每天都為小區里60歲以上的100多位孤寡、獨居低保老人以及部分殘疾、重病低保老人準備飯菜。每餐一葷兩素一湯,每個月收費僅200元。這樣便宜的價格,導致食堂常年在虧本狀態中艱難運營,米、油和其他物資都靠愛心人士捐助。
食堂創辦人王蘭蘭是昆明家喻戶曉的人物,8年前被評為“昆明好人”。她說,食堂能維持下去,多虧了背后15名不計報酬、默默奉獻的義工姐妹。她們生活并不富裕,有些還拿著低保維持生活,但還是利用空余時間到食堂無償工作。
義工團隊除采購食材為老人做飯、洗碗外,還為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上門。食堂的工作繁重瑣碎,但每個人臉上都笑容明媚。正是她們長年累月耐心細致的付出,使愛心食堂成為了老人們溫暖的家。
頒獎詞
食堂,本有公共之義。愛心食堂,是用愛心支撐起的社會公益事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蘭蘭和她的姐妹們,既讓人暖心,更讓人關心:關心她們的愛心會不會被透支?關心更多有同樣需求的社區能否效仿她們?向她們致敬!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5
今天收到教育局通知,讓學習“保定市最美教師”鄧小嵐同志的先進事跡,我便上網搜索了相關資料,感觸頗深。
鄧小嵐,女,1943年出生于阜平縣易家莊村,畢業于清華大學后在北京工作,2004年退休后,到易家莊村附近的馬蘭村從事兒童音樂教育,至今默默耕耘了18年。
在馬蘭村帶領孩子們成立了馬蘭合唱團、馬蘭小樂隊,在這個樂隊成立之初,作為農村學校并沒有資金籌備,就連像樣的教室也沒有,只有簡陋的4間危房,鄧小嵐為了讓孩子們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和親友們的捐款翻修了教室,搜集了好多親友家閑置的樂器……
漸漸地,她在當地的影響越來越大,馬蘭小學陸續置辦了架子鼓、電子琴等樂器,有了音樂老師、音樂教室,她帶領的馬蘭小樂隊也開始遠近聞名并多次外出演出。鄧小嵐家住北京市內,一直堅持每個月去兩次馬蘭村,18年來,鄧小嵐同志從北京往返馬蘭村的行程超過了20萬公里。
就這樣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一位為了教育無私堅守的好老師,于今年3月21日,在工作中突發腦梗,經醫治無效離世。在此,對她的不幸深表哀痛,當然,悲痛之余,學習其品質、傳承其精神、弘揚其作風是我的首要任務。
我要學習鄧小嵐同志的甘于奉獻、淡泊名利。
同樣身為教師,同樣支教農村,但我們學校有著優美的環境,有著豐富的軟硬件教育資源,我們不應再抱怨工作的繁瑣,不應再抱怨工資的微薄,更不應再抱怨教舍的簡單。我們應學習鄧小嵐同志不圖名利不求回報,學習鄧小嵐同志用愛心奉獻農村的教育,點亮農村孩子們心中的明燈,為農村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讓農村的孩子們也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我要學習鄧小嵐同志的開拓創新、追求卓越。
不甘于現狀,就要奮力拼搏,農村學校的孩子們雖然比不上大城市起點高,但我們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停止腳步,更不能因此而退卻,我們更應該不斷創新,讓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該有無限的追求和滿足。
我要學習鄧小嵐同志的初心不改、堅韌追夢。
我們當初之所以選擇教師這份職業,就是因為我們內心有著對教育的熱愛,有著對農村孩子們的喜愛。但是經過一年一年的風雨磨礪,面對一次一次的嚴酷環境的挑戰,你是否已被現實打敗而退卻?你是否因為工資待遇的微薄而放棄?看看鄧小嵐同志的生平,退休后18年都在堅守,每月往返馬蘭村,行程超過了20萬公里,從未中斷,這是何等的耐力,這才是對教育事業真正的熱愛。我從事教育事業9年了,一直在農村學校任教,因為身在外地,所以一直在學校留宿,我也要像鄧小嵐同志一樣堅守住這份初心,日復一日,甘之如飴。
青山巍巍埋忠骨,一腔熱血灑杏壇!斯人已逝,風骨長存!鄧小嵐同志的事跡、精神品質定會在我們農村教師心中永流傳,讓我們一起弘揚其優良作風,爭做新時代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6
張桂梅, 45 歲, 滿族, 中共黨員, 云南省麗江地區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2000 年以來, 先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被全國教育總工會、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十佳師德標兵” , 被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 勞動獎章、全國“十佳” 知識女性, 獲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首屆“興滇人才獎” , 被省婦聯、省電視臺評為“感動云南” 十大母親,被評為麗江市“關心下一代” 先進工作者, 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稱號。 今年 6 月, 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屆三次全會上, 她當選為云南省出席黨的x大代表。
張桂梅同志深深扎根邊疆民族貧困地區,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 她愛教育, 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別的教學方法, 教學成績突出; 她愛學校, 不顧身患多種疾病, 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 經常超負荷地工作在教學崗位上;她愛學生, 拿出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 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余愛好, 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業余愛好, 從各個方面關愛學生。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動, 實踐了一名共產黨的崇高理想和追求, 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桂梅同志是教師的優秀代表, 是教師的榜樣。 張桂梅同志愛教育, 愛學校, 愛學生; 張桂梅同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張桂梅同志讓社會滿意, 讓家長放心, 讓學生成才, 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切實加強師德建設, 真正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張桂梅同志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勤奮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 這樣做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好處?什么力量使她這樣堅強? 張老師總是笑著說: “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業: 如集我有企盼, 那就是我的學生; 如果我有動力, 那就是黨和人民” 。 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 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 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 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 她, 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 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 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 在迅速掀起, 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通過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跡以后, 我們要更加熱愛和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把培養高素質的建設人才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甘為園丁, 做到教育安心和專心, 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 熱愛本職, 踏實工作, 不追逐名利。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應勤奮學習, 刻苦鉆研,及時更新知識, 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 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 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 講好普通話,使用規范字,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 絕不得過且過和放任遷就學生, 而要以又紅又專的高標準要求學生, 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 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循循善誘, 管教管導, 既教書又育人, 對學生一視同仁。 做到深入學生, 為學生排憂解難, 為學生多辦實事。
敬業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人生的價值在于奮斗、進步與奉獻。 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條。 有人說, 偉大的科學發現和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敬業精神; 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 想敬業也敬不起來。 道理并非如此。 教師們發揚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可感召成千上萬人投身到教育事業建設中, 推動社會現代化的建設與發展。 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長期能愛崗敬業, 創造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需要我們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7
如果年輕人被一位老人身上所體現出的精神所感染、震撼,進而產生共鳴、走出迷茫,在與老人的比照中,開始校準人生坐標,那么這種精神,就具有時代價值,就具有穿透力,就會穿越時空,跨越年齡,放射出持久奪目的光芒。
他叫朱彥夫,1933年出生的“30后”;他叫高天成,1993年出生的“90后”。2011年,小高從臨沂參軍入伍,來到淄博預備役工兵團,團部與朱彥夫家相鄰。小高家庭比較富裕,來部隊時,連衣服都不會洗,父母光襪子就給買了100雙。
當小高的人生與朱彥夫有了交集,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轉變。第一次近距離見到坐著輪椅的朱彥夫,小高打了個敬禮,老人上身一挺,艱難地抬起殘存的左臂,還了個不標準的軍禮。
小高心頭一熱,就懵了——這就是傳說中的老英雄嗎?由好奇,到了解;由了解,到景仰,小高被朱彥夫帶入一片新天地,他開始重新審視人活著的價值。
豈止是90后的小高,朱彥夫的事跡教育了幾代人。有位大學生見到朱彥夫后的感言是:“第一眼,是震驚;第二眼,他就是泰山!你不能不肅然起敬。”
朱彥夫就是一汪風吹不走、日曬不干的清泉。泉眼來自哪里?歲末年初,我們來到沂源,來到朱彥夫身邊,解讀這個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解讀他的生命密碼。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8
以前,我們中國人跑步與其他國家比,比不過他們,9秒區代表百米世界的頂級水平,曾是亞洲人的禁區,但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人的記錄。
蘇炳添可以獲得如此好的成績,源自于他20__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蘇炳添遇到了最強大的對手——世界第一飛人博爾特。經過這次比賽,他知道了自己與奧運選手的差距。但他沒有向困難低頭,他給自己樹立目標,首先從十秒區進入九秒區。之后,蘇炳添堅持每天練習起跑幾百次,即使走路也是練習起跑的樣子。
20__年北京世錦賽半決賽,蘇炳添又與博爾特站在百米賽道上,這一次,蘇炳添與博爾特相差0。03秒,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9秒91,9秒92,速度越來越快,蘇明天相信中國人一定可以創造奇跡。
蘇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齡,超越了傷病,超越了體能的局限,以優異的成績被稱為“中國飛人”“亞洲之光”。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
看了他的故事,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一定可以突破自己。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9
黃大年留學英國18年,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回國前,他住在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里,妻子還經營著兩家診所。2008年,中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他用最短的時間辭職、賣掉房子和診所、辦好了回國手續。
歸國7年多來,黃大年擔任國家多個技術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經常工作到凌晨,
感動中國相關作文篇10
昨日,20_“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鐘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役非現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于2018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 20_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勛章”,并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_至20_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20_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