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的議論文高二
關于歷史的議論文高二(精選篇1)
鏡子,該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當你刷完牙,洗完臉,總會習慣地走到鏡子面前,梳梳頭,整整衣服,結好紅領巾。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這位老朋友的“履歷”?哈,鏡子確實有著一段十分有趣的歷史呢!最早的鏡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國自古便有這樣一句成語:“水平如鏡”。在古代,人們便常常趴在河邊或者水塘旁,對著水面,照照自己的臉究竟是什么樣子。不過這樣的鏡子,風一起,“吹皺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不久,人們便發明了青銅鏡。中國古代的青銅鏡是十分著名的,估計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不僅在國內普遍使用,而且還銷往日本、朝鮮等國呢。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里的“以銅為鏡”,便是指的青銅鏡。在埃及,也很早就有青銅鏡了。此外,歐洲人曾制造過“鋁鏡”,而俄國人還制過“鋼鏡”。然而,青銅鏡畢竟太晦暗,銀鏡太貴,鋼鏡又太容易生銹。現在,人們所用的鏡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會生銹的玻璃鏡。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鏡,是在“玻璃王國”———威尼斯誕生的。它的做法是在玻璃上面鍍上一層水銀。
威尼斯的鏡子轟動了歐洲,成為一種非常時髦的東西。歐洲的王公貴族、闊佬顯要們都爭先恐后地去搶購鏡子。當法國王后瑪麗·德·美第西斯結婚的時候,威尼斯國王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鏡作為賀禮。這在當時要算是非常珍貴的禮物,它的價值高達15萬法郎!制造鏡子的方法,在威尼斯是保密的。他們制定了這樣的法律:誰要是把制造玻璃鏡的秘密泄露給外國人,立即就要處以死刑。后來駐威尼斯的法國大使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巴黎的密信,叫他想盡一切辦法,從速收買幾個威尼斯鏡子技師,偷運到法國去。法國大使費盡心機,總算完成了使命。1666年,在法國的諾曼底出現了法國的第一個鏡子工廠。
然而,制造水銀鏡子太費事了,要整整花一個月的功夫才能做出來。況且,水銀有毒,鏡面也不算太亮。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利比喜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這就是你現在用的鏡子。鏡子,從水面,到青銅鏡、銀鏡、鋼鏡,再到鍍水銀的玻璃鏡和鍍銀的玻璃鏡,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極、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學家們正在試制一種鍍鋁的玻璃鏡。這樣的鏡子將比鍍銀的鏡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們還用金子、鋁合金及其他金屬,制成了黃色的、玫瑰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彩色鏡子。
科學技術在不斷向前發展,鏡子的歷史也正在寫著嶄新的一頁。
關于歷史的議論文高二(精選篇2)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云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系著歷史的巨輪向著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著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著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銹跡斑斑沉睡于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之復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痛而未絕望的細節;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跡,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圣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遇難同胞的紀念。
關于歷史的議論文高二(精選篇3)
翻開《南京大屠殺》,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深深地震撼了我,猶如心在被抽扯著般的疼痛與憤怒,布滿了我的每個細胞。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惡夢從此開始了。
日軍開始了充滿血腥味的屠殺,他們燒、搶、劫、掠,走一村,殺一村,見一個,殺一個,大規模的拋江,集體掩埋,還有慘無人道的“殺人比賽”,連八旬的老人和幼童也不放過。短短的六個星期里,南京城血流成河、遍布尸體,這慘不忍睹的景象被國際新聞媒體傳播開來,激起了中國人的憤怒,全國掀起抗日狂潮。
據統計,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竟達到了34萬余人!
合上了《南京大屠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滿腔的熱血找不到出口,在胸膛里奔涌著的同時,更引發了我的思考。
南京的災難,讓我們看到了清朝政府的無能。
這段歷史已過去了大半個世紀,她已被埋葬在回憶里了嗎?不,她永遠不會被中國人民遺忘,已深深地刻在了我們心中,時時刻刻地警醒我們:要居安思危,隨時做好準備,不讓南京大屠殺那悲慘的一幕重演!
雖然中國已逐漸強大,但這樣就可以了嗎?今天的中國畢竟是踏著萬千骨骸站起來。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一首悲歌,更是一首烈歌。她會激勵著每一代的炎黃子孫:落后就要挨打!
朋友,讓我們為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而競相吶喊,為建設一個更強大的中國而努力奮斗吧!
關于歷史的議論文高二(精選篇4)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再過五天,12月13日,是我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是對死難者的最高祭奠。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紀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已成為國際慣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主要參戰國政府紛紛設立國家哀悼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戰爭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當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與珍愛和平的情感。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館、俄羅斯的衛國戰爭紀念館等,每年都舉行國家公祭。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1937年日本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罪惡行徑的典型代表,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制造的特大慘案 .南京歷史悠久,有著60萬年的人類活動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約45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侵華日軍從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開始,在南京進行長達六周的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血腥屠殺,手段野蠻殘忍,且奸淫、搶劫、焚燒和破壞并舉,使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文明史上駭人聽聞的暴行,是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犯罪,它給中國人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傷痛。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種種罪行,不能忘記30萬中國同胞的遍地尸骨和鮮紅血浪,不能忘記中華民族不甘屈辱與頑強抗爭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溫歷史,是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是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兇惡殘暴的戰爭罪行和日本右翼勢力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不軌圖謀,是為了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是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在人類歷史上重演,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歷史承載著過去,警示著未來。重溫歷史,以史為鑒,我們更能體會到貧弱將被欺負,落后就要挨打;更能體會到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哪有我們個人的安寧。國家統一強大,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少年強則國強,民族的未來,中華的偉業,重任在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更在于我們青少年。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弘揚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好好學習、奮發圖強,用自己的行動,愛我祖國,強我中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衷心祝愿我們的世界和平美好,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我們的人民幸福美滿!
關于歷史的議論文高二(精選篇5)
歷史的.風鈴聲,起伏在耳畔,男男吟誦著歷史的音色……“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你劉邦小兒不知廉恥,過河拆橋,幸我叔伯大義,放你一死。鴻門宴,我那項莊舞劍,竟不致以斬你頭顱。況且我項羽生來就是飛龍在天,劍指江山,今日放你劉邦歸去,成就了你“大漢起兮云飛揚”,開創了四百年大漢。我項羽自出江東,領兵奪天下,今卻栽于你手,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只求血染烏江,看你造福天下。
烏江滾滾流,早已沉淀著霸王血的江水,吟誦著“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讓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烏江岸,霸王情,萬籟蒼涼的歷史?!耙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只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茨腔使邶埮?,沙場金甲,“五十弦塞外聲”,我李世民繼承父業,成那貞觀文治武功。最是恨那建成元吉,當初不納我言,而釀玄武門血變。手足情碎,父子情斷,為我今生憾事。最是愛那玄齡魏征,寧死相諫,強虜則彈指間灰飛煙滅,然卻換來萬生來朝。
幾百年之后的長安城,依舊是為人們熟知,彈奏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圣人賢言。中華之歷史,乃太宗文治武功,太平歡樂的歷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這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又能有何作為?是征戰沙場“贏得生前身后名”,還是隱居躬耕“悠然見南山”?我杜甫眼見官吏石壕捉人,只能“如聞泣幽咽”。眼見長安首都城破,只能辛酸慨道“國破山河在”。想當年唐玄宗開元盛世,我曾說此繁盛,而今安史之亂,唯有遷居成都,安養垂老天年。我杜甫一生,不能為國盡力,實在是遺憾。回望古賢屈原,魂斷汨羅江,與我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又能如何,更不提那“相見時難別亦難”。唯有望汨羅江水,共敘楚國大唐的興衰更替了。
“回眸一笑百媚生”。我李隆基半生輝煌,半生低落,當我開創了開元盛世,世人贊我“贏得生前身后名”,而當我擁有了楊玉環,我就被唾棄成“可憐白發生”。這就是我矛盾的一聲。我又有何錯?玉環“一騎紅塵妃子笑”,試問誰人不動心?我擁有了屬于自我的愛情,何錯?可是,愛情的結果,確實那生靈涂炭的安史之亂。就算是這樣,人們還取笑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蛘?,楊玉環確實誒,可她不比其他。越女西施又不是成就了勾踐“三千越甲可吞吳”?楊門女將,又何嘗不是各各引領巾幗之風?
聽聽吧!這就是歷史的聲音。音品中融合著愛國之音、豪情之音、輝煌之音、宮怨之音、戰爭之音……時間可以磨損歷史風鈴的表面,卻不能改變它的音色。就算是千年之后的我,提筆書寫,依舊是義憤填膺、感慨萬多。歷史的風鈴聲,起伏在耳畔,喃喃吟誦著歷史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