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名人事跡
中外的名人事跡精選篇1
當風敲打著窗戶,當腦海浮現起歷史。腦中回憶著中華五千年,無數在歷史長河中的英雄好漢,英姿早已出現在眼前。但最令我敬佩的還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說起周瑜,人們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沒有肚量,那個妙計安天下的周郎。但歷史卻并非如此。
翻開史冊,周瑜是一個完美的人。無論是他的足智多謀、重情重義,又或者是他的高尚的品德。
當曹操揮軍南下,兩軍在赤壁一戰時。我仿佛看到一位少年站在船上,鎮定的指揮著軍隊。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是由周瑜用他的才智去擊退敵人的。火燒連環船、苦肉計足以體現他過人的才智。
周瑜年少時與孫策義結金蘭。當孫策死后,孫權上位。周瑜并沒有造反之意,而是第一個支持孫權,更是把孫權當作自己的親弟弟來看待。“周郎”是別人給予他的美稱。因為當時周瑜不僅風姿英發,更是才華橫溢。他與小喬成為夫妻后,卻不曾納妾。曹操霸業已成時,周瑜可以獻出小喬,自己去逍遙一生。但他寧愿在戰場上與敵人斗智,也不愿出賣妻子去茍且偷生。
東吳老將程普不服周瑜,多次欺辱周瑜,可周瑜卻折節容下。最后程普也為周瑜的人格所折服。
當時孫權只是一個將軍,諸將或賓客都對孫權比較草率,唯有周瑜一人對孫權謹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禮
周瑜不僅文采超群,更精通音樂,即使大醉如泥,仍然聽得出音樂中的小小的疏失,且要回頭一看。所以便有了“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了。
一代俊杰,曾在赤壁之戰感動了上天,可代價卻是他的一生。天之驕子,卻只有36年的時間。死后更是后人對他的誤解,心胸狹窄、妒賢嫉能,都不是真正的周瑜。三分天下也全因為他指揮的赤壁之戰,他的名聲也震響東吳。可這樣完美的人卻只落的一個“猝死”的下場。
抬起頭仰望明月,似乎望見了滿園桃花,望見了江南,望見了江水,望見了銅臺,望見了周郎。
中外的名人事跡精選篇2
魯迅是珍惜時間的楷模。他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偉人魯迅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我們人生的長途中,時間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短暫的,然而時間又像海綿那樣稀少的,但是只要我們自己用力去擠,還是會擠出水來的,就像時間一樣,我們只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時間就不會那么短暫了。所以我們應該像魯迅先生那樣珍惜時間努力工作。哦,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學習的標志。
魯迅還有一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又說明了魯迅是一個為人民群眾著想的人,魯迅經常給人民許許多多的幫助。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是啊,魯迅非常關心愛護青年人的進步。他一生接待過來訪青年六百多人,關心過的青年不計其數。
我還清清楚楚的記著,蕭紅對魯迅的回憶:“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喜歡。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很清楚,是他那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腳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顧一切的走去”。據巴金老先生回憶,當時魯迅逝世的時候,很多人都來追悼他:一群小學生恭敬地排成前后兩列,一齊抬頭,癡癡的望著那張放大的照片。忽然一個年紀較大的孩子埋下頭鞠躬了。其余的人馬上低下頭去。孩子們的心是最真摯的。他們知道如今失掉一個愛他們的友人了。
他還看見一個盲人,他穿著一身整齊的西裝,一只手扶著另一個穿長衫的人的肩頭,慢慢地從外面走進來。盲人從引路人的就上縮回了手,向前移動一步,端端正正的站著,抬起他那看不見的眼睛茫然的往前面,于是低下頭,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禮。他又伸出手,扶著引路人的肩默默的去了。是啊,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像他一樣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發奮學習,努力攀登學習高峰!
同學們,魯迅先生就是我們的榜樣,它被毛澤東主席評價為三個偉大的家——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就是魯迅,他死了,但永遠活在我們人民的心中。
中外的名人事跡精選篇3
清晨,德國柏林郊區的斯提立茲大街上,一輛馬車急駛而過。
已是深冬時節,寒風陣陣吹來,刺得面頰生痛,好似小刀子割肉一般;拉車的馬喘著粗氣,團團白霧從馬鼻子里噴出。
趕馬車的人50來歲,多少年來他一直為這一帶的居民送鮮牛奶,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雪,都準時不誤。
人們早已熟悉了這位送奶人,他再平凡不過了。和其他牧場經營者一樣,他養了許多牛,把牛奶送給居民喝。
但是在這條大街上居住的德國著名女畫家芙麗莎·班諾卻知道這位送奶人有些不一般的來歷。好幾個早晨,她都等在客廳里,只要聽見送奶馬車的聲音,就急忙打開房門,請送奶人進家里坐一小會兒,但是送奶人總是以不能耽誤送奶而加以拒絕。
又是一天清晨,班諾一聽見馬蹄聲便沖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奶人的衣袖,她要為送奶人畫一張素描像。
送奶人仍然婉言謝絕,說道:“很多人都在等著吃早餐,牛奶要按時送到,等送完奶,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女畫家心里明白,這只不過是送奶人的脫身之計。她再也不想“上當”了。她拉住送奶人的衣袖不松手,“您不要再‘騙’我了,我知道您是個實驗迷,一送完奶就一頭鉆進化學實驗室,誰也甭想把您拉出來。這次您一定得讓我畫一張像。親愛的教授,請把您寶貴的時間分給我幾分鐘吧。”
送奶人?對,他還是教授。這一會兒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讓女畫家畫了一張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早,當人們打開報紙的時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標題映入眼簾:“范特霍夫榮獲首屆諾貝爾化學獎”,并以整個版面刊登了女畫家的素描像。
人們吃驚地看著這幅肖像畫,原來那個每天早上駕車為大家送奶的人竟是著名的化學家,而且還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大家繼而興奮起來,相互轉告,最終,送鮮奶的范特霍夫和化學家范特霍夫被人們合并傳成了“牧場化學家”。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誕生于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范特霍夫的家里7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上中學時,他看到在實驗室中做的各種變幻無窮的化學實驗非常有趣,因此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看別人做,太不過癮了,能自己動手那該多好呀。
一天,范特霍夫從化學實驗室外的窗子前走過,他忍不住往里面看了一眼,那整整齊齊排列的實驗器皿、一瓶瓶化學試劑多么誘人。他的雙腳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要能進去做個實驗多好啊。”
突然,他發現一扇窗子開著,大概是做實驗時為了通風開的吧。小范特霍夫猶豫的片刻,便縱身跳上了窗臺,鉆到實驗室里去了。他支起鐵架臺,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便開始尋找試劑。
他全神貫注地看著那些藥品所引起的反應,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著。發自內心的喜悅使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成功了,成功了!”他默默地說道。
實驗室內的響動,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誰在實驗室里呢?老師從窗口望去,好家伙,范特霍夫正在那兒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呢。
這太危險了!要知道這是校規所不允許的。老師沒有驚動范特霍夫,怕他在驚慌中出危險,便繞到門口,把門打開。
聽到開門聲,范特霍夫才從“化學實驗夢”中驚醒,他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快把實驗停下來!誰叫你來做實驗的?”老師再也不能忍耐了,這是重大的事件。“快,趕快把一切用品都放到原來的地方。”老師一邊命令范特霍夫,一邊自己也動起手來。
一切收拾停當,老師把范特霍夫叫到面前,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今天犯了什么錯誤嗎?這件事是要報告校長的,那是要受處分的。再說出了危險你的父母也要責備學校的。趕快回家,把你的父親找來,我要對他說這件事。”
范特霍夫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很不贊成,雖然出發點是為了求得知識,但是效果卻是很壞,違反了學校的規定是不能容忍的。
幸好,這位老師念及范特霍夫平時是一個勤奮好學又尊重老師的學生,也就沒有向校長報告。
范特霍夫的父親從這件事中得知兒子很喜歡化學,就從家里讓出一間房子作為工作室,專門供兒子做化學實驗。
從此,范特霍夫就開始“經營”自己的小實驗室。他把父母給的零用錢和從其他親友那里得到的“贊助”積累起來購買了各種實驗器具和藥品,課作時間從事自己的化學實驗。
中外的名人事跡精選篇4
歲月悠悠,彈指一揮,觸摸那盛唐的塵土,在詩的世界里走進李白,走進那月色纏繞的低頭思故鄉;走進那影像疊重的對影成三人;走進那放浪江面的直掛云帆寄滄海的李白的心靈深處。叩響他的靈魂之門,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華與金錢交織的霓虹燈的世界里,爾虞我詐之風吹得我們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錢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擲地之音讓我發現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長存。他揚帆出海,他凝望煙云廬山,他蕩舟湍流之處.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壯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剎那,鑲嵌在心的最深處。流水不羈,任意東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脫,發黑的葡萄才露出一點光澤,霜白的頭發才搖曳黑的光輝。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義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麗山水畫卷里,不讓污濁的淤泥玷污高潔的靈魂。也許他在物質上很貧窮,然而精神之上他卻超越了眾人,尋得一方凈土安放自己的心靈。在山與水的交映下,諦聽兩岸猿聲啼不住,想象朝辭白帝彩云間,放歌輕舟已過萬重山。憑借水的靈動,帶走心的疲勞;依靠山的疊嶂,增添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灑脫的心靈讓人欣羨;你那仗劍天涯的豪情讓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曠心胸讓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頭便是秋,時間的車輪悠悠。人生的仕途,為民為國,人的使命應崛起潛在于心的寶藏。他向往仕途,但又蔑視權貴,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運總和他開玩笑。在那渾濁的,李白這支高潔之蓮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辦得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脊梁不能彎,處江湖之遠也要昂揚闊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貶謫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顯得那么分外招搖。失意之時,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心靈平靜的李白,行動浮躁的李白,舉杯澆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趕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敗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聲!
李白,你那蓮之高潔的品行留給我們思考;你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留給我們樂觀;你那金樽對月的豪情留給我們深思!
一代文豪,蓬萊文章建安骨!
千古豪情,青蓮居士謫仙人!
穿越千年古道,詩語的李白,生命的價值在泛渣的空氣里得到重生;生命的意義在疲憊的床上得以休憩;生命的力量在失意的涼風下顯得那么活力四射。李白似風,春風歸來遍地綠,生命之禾不得不綠。李白似風,秋風君臨千葉黃,失意梧桐不得不黃。在這回黃轉綠的四季里,永遠不老的是這風,是你,李白.沉浸在你的詩里,走進你的心靈世界!
中外的名人事跡精選篇5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這位教授是一個傳奇人物。他7歲開始攀巖,17歲那年,在一次登山事故中,他雙腿被截肢。之前,他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登山運動員之一,之后,醫生給了他一副假肢,然后告訴他,你永遠不能再爬山了。
3個月后,他扔掉了那副假肢,然后自己造了一副假肢,可以根據山的地形自由伸縮,很快,他就攀上了比出事故前更高的巖壁。他的登山同伴們一開始對他充滿同情,但很快,他們開始喊不公平,因為他的“超級腿”給了他不公平的優勢。
那場事故后,這個以登山為人生全部夢想的少年迷上了物理學,因為這是設計假肢的知識基礎。本來對讀書毫無興趣的他上了大學,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電子工程學位,在哈佛獲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后重返麻省理工學院繼續博士后研究。
27年來,為了給自己一雙更好的腿,他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假肢:登山專用的,走路專用的,跑步專用的;既然現在他的一部分身體是人工的,那么他可以盡情地發揮想象力。
“當我還在跟自己的新身體打交道時,我把自己的腿看成是一雙巨大的鞋。一個人的鞋柜里可以有很多鞋子,一個人也可以設計很多不同功能的假肢。”
按照文明社會的規則,如果一個人坐著輪椅,你不應該盯著輪椅看;如果一個人的走路姿勢怪異,你不應該盯著他的腿看。赫爾教授大概覺得這種文化潛意識很可笑。為什么你們看不到他的假肢有多酷、有多強大呢?他甚至把他的假肢設計得很美很時尚。
“什么是美?美在你眼中與在我眼中是不同的。”他指著桌上擺著的一個機械腿,淡淡地說,“我認為它很美,你可能認為它很丑陋,世界上很多人會認為它很丑。”
“為什么?”
“因為它是機器,不是人,卻試圖模仿人的身體,我可以想象有人會覺得不舒服。”
“有人不愿意觸摸一個人工腿,或者不愿意跟一個有人工腿的人在一起,他們認為它們很丑。大部分人是這樣的,很多很多人”
在他的實驗室里,這些人大概會昏厥過去。這里到處都是機器,電焊、電鋸,桌子、椅子、沙發上橫七豎八地躺著各種各樣的機械腿、腳踝、膝蓋、人工骨骼。
赫爾教授相信,在今天的時代,機器和人體的混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不是一件壞事。“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深受身體殘疾之苦,截肢、癱瘓、肌肉萎縮即使你不遭遇這種悲劇,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步履蹣跚,身體失去平衡。這么多的人類苦難,通過技術,是可以彌補的。”
在媒體實驗室,他的工作重心已經漸漸從假肢的設計拓展到如何使正常的身體更強、更快、更有效。他們發明的外骨骼,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能模擬自然步態的輔助系統,可以完全自然地行走。在他的設想中,這種外骨骼系統在未來50年內會演變成一種“移動平臺”。就像人的第二層皮膚,人們可以穿上它,以最小的能量進行最快的運動。到時候人們會跑著上班,而不是開車上班。到了辦公室以后,他們可以把這套平臺脫下來,掛在衣架上。
“我想它會很有意思,比車更有意思。”赫爾教授略帶神秘地笑著。不過,我實在想象不出那會是什么樣的東西。人人都是鋼鐵俠嗎?
或許這就是赫爾教授的目標;有一天,機器不僅能完全代替人體的功能,甚至超越人體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