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
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篇1
小年夜在南北方有不同的概念,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jié)束。但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們習慣上把除夕前一天稱為小年夜。
概述上說,“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其實不然。湖南是二十四,但湖北、廣東、廣西都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夜。過去,過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區(qū)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
相傳灶王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賢慧女子郭丁香為妻,后又休棄續(xù)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財產(chǎn)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遭火災,雙目失明。淪為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后發(fā)現(xiàn)施飯者就是他休棄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難當,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為灶王。
柳腔戲《張郎休妻》、茂腔戲《火龍記》都是說的灶王爺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來受天帝委派為掌管一家的監(jiān)護神,被封為一家之主。他權(quán)力很大,卻連個土地廟大小的廟宇也沒有,只有一張畫像(木板印制的年畫)貼在灶墻上。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或"東廚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對聯(lián),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時要擺上棗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麥發(fā)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據(jù)說是讓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說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說好話不說壞話。焚香祭拜后,將舊灶君像揭下焚化。換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爺上天找玉皇大帝匯報去了。
祭灶時還要供上碗面湯(面條),俗話說:"灶王爺本姓張,一年一頓雜面場。"雜面湯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可?鍆躋?諶嗣切哪恐械牡匚弧?
灶王臘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來,就算完成匯報任務,帶著吉祥保佑一家過平安日子了。
如今,祭灶王的人越來越少了,但過小年吃糖瓜的習俗仍在民間盛行。
臘月二十三日以后,人們開始打掃庭院、居室,清除積垢,置辦年貨,制作節(jié)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補充:小年夜就是指臘月二十三日,小年夜那天傳說是灶王爺升天回宮的'日子,這天在北方地區(qū)傳統(tǒng)的做法是糊兩個褡褳似的紙袋,一個里面裝的是毛驢的草料和豆子,一個里面裝的是灶王爺?shù)谋P纏和干糧,在灶王像前燒掉,同時還用那種棍棍糖(一般用球狀的,只是原料和棍棍糖一樣)在火爐爐口糊一圈,聽大人講是為了糊住灶王爺?shù)淖欤屧钔鯛斣谔焐喜灰獊y說,只說好聽的。一般灶王爺像前的對聯(lián)是這樣寫: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小年夜就是新年的前一天。
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篇2
昨天是農(nóng)歷年中的“小年”,那一天,我去爺爺家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地過了這個“小年”。
才早上10點鐘,我就到了爺爺家。不一會兒,表哥表姐也來到了爺爺家。趁著還沒到午飯時間,我和表哥表姐便興高采烈的出去玩了。
外面的空氣真新鮮,可能天空和云朵也有些激動,所以下起了陣陣冰雹雨。只見表哥拿出一個鞭炮,點著,往地上一扔,“啪”的一聲宣布了游戲的開始。之后,表哥又把鞭炮塞進一個盛水的容器里,神秘兮兮地對我和表姐說:“你們喜不喜歡看‘水炮’?”說罷,點燃鞭炮,頓時,水花四濺,好不壯觀。表哥真厲害。
不知不覺午飯時間到了,飯菜真豐富:有醬牛肉、水煮丸子、清蒸魚……,還有表哥從威海帶來的各種海產(chǎn)。大家聚集在一起,邊吃飯邊聊天,其樂融融,一頓豐盛的飯菜就這樣被愉快地填進了肚子里。
吃晚飯,表哥把我好表姐叫進洗衣室里,那里有幾盒擦炮,表哥有一個彈弓,他把鞭炮點著之后再用彈弓把它們從窗口彈出去,在空中爆炸,真和飛火流星一樣美麗。我在一邊看著,不禁鼓起掌來!不過,表哥在點最后一個鞭炮時怎么也點不著,正想洗洗查看,那鞭炮卻忽地著了起來!若不是表哥眼疾手快,把它扔了出去,那就不妙了……好在有驚無險,那危險動作大家可不要模仿啊!于是,我們就出來,又到外邊玩去了。
這個小年,我過得真開心!不過,大家在歡樂的時候也千萬別忘了“安全第一”哦。
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篇3
當暖暖的冬陽灑滿院子,當?shù)谝宦暠袢柬懀斎藗儙е⑿κ痔崮曦洉r,便到了過年的光景。
小的時候,過年是分外熱鬧的。臘月里,陽光不遠不近的耀著,村里村外,都蒙上一層毛茸茸的暖意,溫情、舒適。有兒女的人家,擇個好日子,便成就了一樁喜事。這時候,原本忙碌的臘月就顯得更熱鬧了。村里的女人們在辦喜事人家的后廚幫忙著,男人們則在廳堂桌上打牌,聊著來年的規(guī)劃。淡淡的煙草香和著爆竹燃放后那特有的硝煙味,成為臘月里最熟悉的味道。
終于盼到了大年三十。我并不喜歡把這天叫做“除夕”的,這樣顯得有點傷感。記憶中這天有許多習俗。但孩子們心中只想著美食。
除夕這天需要祭祖,祭祖的實質(zhì)工作是掃墓。落葉掃開了,草除掉了。男人們將墓四周除下的雜草落葉攏到一起,一把火點了,青煙一股股悶悶地冒了起來。這個時候,懷念先人的情緒也就隱隱漫上了心頭。接著,這家的鞭炮響了,那家的鞭炮也跟著響了。
漫山的鞭炮聲,漫山的青煙,漫山的思緒……
家里,女人們正準備著年夜飯。小孩子們一根根地放著從小店買來的爆竹,一盒盒,是孩子們童年五毛錢的記憶。大孩子們幫著家里貼春聯(lián),但不懂得區(qū)分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問爺爺,招來了一句溫和的“小文盲”。
天色暗下來了,女人們的最后一籠餃子也下鍋了,接著便是震耳欲聾又似永不停止的鞭炮聲。有些人家還放起了煙火,孩子們最陶醉這一刻。女人們則假裝嬌羞使勁堵住耳朵。
“爆竹聲中一歲除”。一家人圍著紅紅的火爐,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敘著家常,暖暖的熱流和濃濃的親情溢滿了整個屋子。大家以虔誠的心情等待著午夜的那一聲鐘響,企盼來年吉祥如意,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大年初一的早上,幾點開門顯得很重要,多數(shù)人家選擇六點或八點,象征來年可以“順”“發(fā)”。開門之后還要放鞭炮,這時的鞭炮聲就更放肆更張揚了。
初一朝,有些冷意的晨曦,一人一碗年糕,吃得滿頭熱氣。大人們打趣著說,吃了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哦。
門外,安詳?shù)靥芍t紅的爆竹碎屑。這天是不能掃地的。女人也是不能隨便到別人家去的。但小孩子早就溜到馬路上打小爆竹去了,順便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大年初二,女人們回娘家探親,見著老媽媽,眼睛都有些濕潤,仿佛回到了剛出嫁的樣子。
接下來的幾天,是走親訪友的小高潮。在家的大人小孩則總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打牌娛樂。初六以后,年的氣氛開始慢慢淡了。過了十五鬧完元宵,這年也就算過完了。
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篇4
上一年不愉快的事隨著鞭炮聲響的消失隨之離去,迎接我們的,是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我們換上新衣裳增加新歲數(shù)。就在那一天,就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我們舉國歡慶,共同歡呼著,吶喊著、陶醉著。
看著天空一朵朵綻放的煙花,三百六十度,每一方位都開著一朵,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拿起手機快閃地記錄下這有價值有意義的一刻。
時間倒退到過年的前一天中午,街上滿是買年貨的人,當然我也不例外。隨著人潮的涌動,我被擠到火鍋店門口,桌上有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火鍋料,什么魚丸、蝦丸、蟹爪……統(tǒng)統(tǒng)收進我的囊中,滿足地拿出百元大鈔給了老板,拿著些瑣碎的零錢買了些蔬菜,便急匆匆的跑出人群,坐在公園旁的椅子上喘著氣兒,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臉脹得微紅,到家好一會兒也還沒褪去顏色。
看著親人們忙碌的身影,心中便有了依靠,這樣充足的日子我們還期盼什么呢?我很珍稀這段時光。桌上擺的八菜一湯使我垂涎欲滴,我咽下口水,忍住誘惑,擺起碗筷,終于在我的期盼下人都到齊了,一家人坐在團圓桌前,紛紛舉起杯中的酒水,向?qū)γ娴娜苏f聲“新年快樂”,并道出各自的祝福語。
我美美地享受著這一頓年夜飯,父輩們則邊吃邊喝,談笑風生,旁邊還有孩子們在嬉戲,那可真是好生熱鬧!
一頓頓的團圓飯吃到大年初一那一晚,我們都站在天臺上,望著夜晚的悠悠美景,時不時總會有鞭炮聲在空中響起,這時我們幾乎同時低頭看時間,并大聲喊到:“三……二……一!新年快樂——”我們開心地擁抱在一起,煙花也隨之響起。
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篇5
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又是紅紅火火、團團圓圓的一天。“你們怎么還沒回來呀!一年忙到頭,總有一天空閑點吧……”爺爺奶奶一邊準備著年夜飯,一邊拿著電話催著我們趕緊回家過年。
歸心似箭的我們直奔老家而去,在村口遠遠的地方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個弓著腰一直朝我們揮手的爺爺。爺爺今年75歲,飽經(jīng)滄桑的臉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那親切的笑容卻一直掛在臉上。家里5個小孩全都圍了上去抱住爺爺和奶奶,兩個老人的臉上笑開了花。
人都到齊了,全家開始總動員。爸爸和叔叔寫對聯(lián)、貼對聯(lián),奶奶、姑姑和媽媽準備年夜飯、嘮家常,我們幾個小孩也不甘示弱,跑到各處去支援大人們,那天的我們好像跑了一個“全程馬拉松”,各個氣喘吁吁但心里樂滋滋的。
忙里偷閑,好動的表妹牽著我和表姐要去走那條狹長的泥土路。那是一條帶著“鄉(xiāng)愁”的泥土路,不管過了多少年,這條狹窄的泥土路永遠是我兒時最溫暖的港灣,也留下了許多我們姐妹三兒時最美好的記憶,那一塊塊深深淺淺的小水坑,那一個個被我們踩出的小腳印,還有爺爺奶奶一遍遍呼喊我們回家吃飯的余音……這條泥土路的一端是田野,另一端就是爺爺家,白墻黑瓦,小巷幽深。小路的一邊是菜地,另一邊是大片的蘆葦蕩,風一吹便會飛起大片大片的小絮,如立風中漫天飛舞,如夢如幻。其實最好玩的還屬香蒲,別看它像根火腿腸,它的內(nèi)部構(gòu)造卻十分美麗,折下一根,輕輕向橋邊拍打幾下,千千萬萬個可愛的“白精靈”就擠出來飛上天空,還弄得你滿身都是。
夜幕很快降臨了,家家戶戶飯菜飄香,燈火通明,一群群孩子東蹦西跑,嘴里含著糖、吃著橘子,手里拿著小摔炮。我們家也不例外,大家圍坐在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前吃起了年夜飯,大人們將一年來的親身經(jīng)歷、所見所聞全都說了個遍,小孩們則經(jīng)不起美食的誘惑狼吞虎咽起來,一大桌子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年夜飯后,除了年幼的小小孩,大家都聚在一起守歲,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當然我也在“大人”的行列。窗外,各家的門口和陽臺上、馬路上、樹上……掛滿了紅燈籠,與去年相比鞭炮聲消失了,雖然少了幾絲熱鬧,但是提高了大家的文明程度。往年這個時候,煙花爆竹聲此起彼伏,空中落下的粉塵和煙花盒滿地殘留,嚴重增加了環(huán)衛(wèi)叔叔阿姨們的工作量,可曾想過他們也要回家過年呀!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帶著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我們揚起了新的航帆,踏上了新的征程。
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篇6
臘月二十三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小年。
我們?nèi)胰送砩铣酝晖盹埡螅覀冮_始了辭灶。奶奶拿來兩個干凈的盤子,里面放滿了辭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樣都非常精致。爺爺端來了一碗米、一碗水,拿來香,把香插進米里。爺爺說,糖是給灶王爺吃的,吃了之后嘴會甜,就會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說我們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為灶王爺?shù)鸟R準備的,好讓馬吃了有力氣帶灶王爺上天。我這才知道,準備這些東西都是有說法的。然后,爸爸拿來紙錢,燒掉之后,爸爸、媽媽輪流磕了頭,媽媽還一邊說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虔誠地磕了幾個頭,心里想著希望我們的愿望能夠?qū)崿F(xiàn)。
周圍鄰居家辭灶的鞭炮聲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非常熱鬧。我家沒買鞭炮。爸爸提議:“我們放沒有危險的煙花吧!”“好的。”我一邊高興地回答,一邊拿出了爸爸從上海給我買得奇幻玩具燈。提前做好分工:爸爸點火,媽媽配音,我來照出各種各樣的燈火圖案。只聽點火!嗤——碰!美麗的煙花不停地變化著,有的像星星一樣在閃爍,有的像小毛蟲一樣在蠕動,有的像美麗的彩帶在飄舞,漂亮極了!我們又連續(xù)放了好多“煙花”,都那么壯觀。
在這一天,我做了許多有趣的事,讓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
關(guān)于小年的作文500字篇7
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過小年是進入春節(jié)的一個重要標志,在這一天,我國民間有送灶、祭祖、掃塵等習俗。
據(jù)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送灶時,有的用灶糖敬他,好把灶王爺?shù)难例X粘住,使他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亂說話。
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小年這天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我國民間還有在小年掃塵的習俗,就是將所有房間徹底清掃,用干凈、整潔、亮堂來迎接新年的到來。掃塵既有驅(qū)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
祭灶日除了給灶王爺預備好吃的,民間百姓的飲食風俗也是豐富多彩。
二十三,糖瓜粘
祭灶之后剩余的關(guān)東糖是孩子們的最愛,有長條狀帶芝麻的,有呈扁圓瓜狀的。這種糖其實就是飴糖,從營養(yǎng)價值上說比砂糖高。傳統(tǒng)中醫(yī)學還認為,飴糖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潤肺止咳的功效。
我國許多地方都有送行餃子迎風面的說法,因此這天吃餃子的地方很多。火燒也是這一天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許多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的生意都非常興隆。武漢人過小年要做兩件大事,一是撣揚塵,要徹底清潔家居;二是煨湯,因此小年也被稱為湯年。
山西人的小年過得最有意思。晉北地區(qū)流傳有一首民歌: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表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晉東南地區(qū)流行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民諺,人們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jié)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而且臘月二十三還是民間女性展現(xiàn)靈巧手藝的時候,從這天開始,家家戶戶要蒸花饃,每個花饃都美得如手工藝品,一為敬神,二為走親訪友。此外還要特別制作一個大棗山,專門供奉灶君。
從臘月二十三起,民間開始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了,在一些農(nóng)村還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因此與吃有關(guān)的米面糧倉、畜圈等處都有連珠妙語: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馬如北海龍大鼠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寄托了人們對來年的慶賀與希望。
我國地域遼闊,五里一鄉(xiāng)風,十里不同俗,過小年的風俗不同,就連日子也有差異。北方人一般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而在山西,絕大部分地區(qū)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而文水、黎城、陽城等地方則在二十四日祭灶。武漢一個城市,漢口是臘月二十三過,武昌、漢陽則臘月二十四過。民俗本來就是自然呈現(xiàn)多樣性和差異性的,所以民俗專家說,過小年二十三、二十四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