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至作文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祭祖等。而我要說的是我做湯圓的事。
記得前年冬至,我看見奶奶和媽媽在廚房做湯圓,就心血來潮。我想做湯圓,媽媽看出我的心思,說:“想來試試吧!”我點點頭,走了過去,準備大顯身手。
媽媽和奶奶因為做過很多次,所以這對她們來說小菜一碟。我本以為做湯圓很容易,可做起來很難:我那出一點面團,放在手心,我搓、我磨,湯圓在我手心轉動。我感覺差不多了,我把手抬起來,這湯圓圓不圓的,像個鬼,媽媽和奶奶看了,哈哈大笑起來。
媽媽手把手教我,我左耳聽,右耳出,總是做不好。最后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做出了一個比剛才好一點點的湯圓,可我還是覺得它不像湯圓,憑著感覺繼續(xù)做,可湯圓好像不情愿待在我的“五指山”下,越搓它越破。這湯圓老是給我唱反調(diào)。我就不信治不了它。它一破,我就補。這樣一來,湯圓變得跟碟子一樣大了。這時老妹經(jīng)過廚房,看到了這個湯圓,捂著肚子大笑:“這哪是湯圓,這簡直就是飛碟,哈哈······”老妹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等一下整個人都笑倒在地上了。我看都不看,仍繼續(xù)做我的湯圓。哎!瞧,別人做的都出鍋了,而我的“四不像”還在手里呢!
啊!冬至,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讓我感受到家庭的和諧,也明白了做事樣樣都有門道,要摸著規(guī)律,才能做好事情。這真是一個讓我難忘的冬至啊!
關于冬至作文篇2
其實冬至不是我們家一定要過的節(jié)日,小時候家里會吃湯圓吧,但好像也不隆重。今年想起它來,是因為前幾天天寒地凍時,有個朋友A說是不是三九天了,這么冷。B隨口答道,是呀。我就問,真的三九天了嗎?然后B又說,不知道啊,應該是了吧,都這么冷了。回來跟老爸和豬說,他們都嘲笑我們沒文化。然后就記住了冬至。
今天中午吃了兩個餃子,晚上本來還是一如既往的.加班,7點多的時候,肩膀疼,加上總覺得好像是個節(jié)日,就收拾東西回家了。結果到了家一看,老爸老媽包了好幾盤餃子,還剩了一碗餃子餡。接著,就是他倆講述包餃子這項活動開展的原因、經(jīng)過以及經(jīng)驗總結。呵呵,餛飩是俺們的強項,但餃子還真是很少包。今天天壇公園大合唱結束后,指揮說,大家趕快回家包餃子吧。菜場里來來往往的人也都在討論著餃子。于是老爸老媽虛心地向買餃子皮的請教了包的方法,然后回家來實踐了。結果人家可能偷懶,撒的面粉太少了,可憐的老爸老媽回家來,費了好大的勁才把餃子皮一張一張撕開。然后懷著緊張的心情開始包。老爸手重,不太能撕開,就在旁邊給老媽唱歌鼓勵,還讓老媽點歌。老媽說她生怕煮出來成一鍋粘乎乎的湯,著急的饅頭大汗。好歹在忙忙碌碌中完成了所有餃子皮,卻因為不敢放太多餡兒,導致剩了一碗香菇白菜豬肉餡。等豬回來,開始下餃子。端上桌后,卻是一致的好評,老爸老媽心里有底了,明天還要繼續(xù)買餃子皮來把剩下的餡包了。
呵呵,雖然今天的餃子不如婆婆包的羊肉胡蘿卜,但總歸是老爸老媽第一次包的餃子,而且居然一個都沒散,所以這才不得不讓我難忘!
關于冬至作文篇3
相信大家都會有過什么與眾不同的事情吧,我當然也不例外,我也有與眾不同的經(jīng)歷。那就是冬至!想知道為什么這個冬至會與眾不同嗎?想知道的話,就往下看吧。
冬至的前一天,我非常高興,下午一放學,我就飛快的往家跑。一跑到家,我就快速地把作業(yè)完成。然后我跑到廚房對面媽媽說:“媽媽,明天就是冬至了,老師說讓我們自己包餃子,明天早上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品嘗!可是我不會包餃子,您教我好不好?”“當然好了,來,媽媽現(xiàn)在就教你做。”
就這樣,我開始跟媽媽學包餃子。包餃子的第一步是剁餃子餡兒,媽媽拿出來一些大蔥和豬肉,對我說:“我們今天就做你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兒的餃子吧。”“好嘞!”我高興地點點頭。“來,我先教你剁餡兒。”媽媽給我講了一些剁手餡兒的技巧,我便開始一一嘗試,一開始做得不怎么順手,但一會兒子就掌握了要領。餡兒終于剁好了!下一步是拌餡兒,媽媽讓我把鹽、十三香、味精、香油、醬油適量放進餡兒里,然后用筷子按順時針方向攪拌。
然后,就是包餃子。媽媽端來一碗清水,教我包餃子在媽媽的帶領下,不一會兒我就學會了包餃子。而且我還包了許多“貓耳朵”和UFO。就這樣餃子終于包好了。
第二天,我和同學們各自帶去了自己包的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格外香。我們還和同學分享。大家非常高興。
關于冬至作文篇4
聽老人們常說,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難熬的日子就到了,數(shù)九寒天的日記就開始了。可今日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節(jié)。古老的節(jié)氣,遙遠的由來,卻是今日的好節(jié)日!
冬至,俗稱冬節(jié),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是我國農(nóng)歷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并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于正旦。”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此刻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jié)慶賀。
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天文學角度看晝夜長短變化的依據(jù)是:冬至日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后,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所以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此刻,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jié)日來過。北方人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人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吃餃子,你明白這個習俗是怎樣來的嗎相傳南陽醫(y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xiāng)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xiāng)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十分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y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貌,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qū)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xiāng)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之后,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構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呢。呵呵。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朋友,今日你吃餃子了嗎趕緊去吃吧,要保住你的耳朵平安過冬哦。哈哈哈哈!
關于冬至作文篇5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可以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起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搟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子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盡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布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里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非常可愛。”
包完餃子后,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于是,媽媽馬上打開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里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閑地在河里游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里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里飄向深處。我覺得自己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同,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啦!
關于冬至作文篇6
冬至,蕭瑟的寒風凜冽地刮削著一切,路上成池的落葉盤旋在腳下,發(fā)出響亮的沙沙聲——到處都彌漫著蕭條的感觸。大片大片的樹葉打在我身上,如同暮春櫻花慘烈的凋零和飄逝。
耳邊傳來輕輕的哼唱聲,空濛而讓人心悸,來不及阻止內(nèi)心的涌動,鼻腔忽的泛起一陣酸意。我轉過身試圖尋找那聲音的源頭。我看到了那個人的面容,有些蒼老卻很精神也很明朗,棱角分明,以及他那望著陰霾的天空清澈的瞳眸里面閃耀著的一汪柔情。時間也似乎定格在那一刻,一個少女恬靜地望著板凳上哼唱著的男子,安靜得像一幅年代久遠的畫。
音樂驀然停滯了,我愣了一下,不解地望向男子,然后我發(fā)現(xiàn)他的目光同樣地投向了我。在這短暫的沉默中,我恍然大悟,尷尬且歉疚地看著他,正欲開口。
“對不起!”他問是不是打擾了我。我怔忪了一下,惶恐地搖了搖頭,說:“打擾的人是我才對。”畢竟我才是窺探者。我正躊躇著該不該立馬就轉身離開,對方卻已經(jīng)開口說話了。
“剛才的調(diào)兒是我妻子作的,她曾唱過幾次。”她說這是首夫妻的歌兒,平平淡淡,如水長流。”
“沒有普通情歌那樣的熱烈和矯情,很清凈的一首歌,我很喜歡。”我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勇敢很冷靜地說出這番話來。他愣了一愣,隨即給了我一個溫儒的笑容,他說謝謝。
臨走前,他遞給我一張紙。我至今都忘不了他那滿腔柔情的眼眸,我低下頭瀏覽了一遍——是一份歌詞。歌詞的背后寫著一段漂亮的字:“一份簡單的愛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同享受每天清晨的陽光、微風、雨露、黃昏。這樣的愿望算不算貪心?我想愛情就是相濡以沫的過一生。接納與磨合,讓愛經(jīng)得起流年。平平淡淡之中的攜手與幸福,才更珍貴。”我在鼻腔濃重的酸意中泛紅了眼眶,他沒有跟我說再見,他在遲暮中踽踽獨行,瘦削的背影最終像霧靄般在風中消散……
曾經(jīng)我以為每一段回憶都會慢慢擱淺,化作泡沫,消失在海的邊陲,但是當一段回憶烙印得太過于深沉,我會明白什么叫永垂不朽。到最后,我依然不明白男子為什么會有那么柔情的表情,但我想那是因為愛。
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的罅隙照在我身上,空氣中彌漫著干凈的歌詞。桌上擺著一張白紙,密密麻麻的文字上邊打印著兩個偌大的楷體字:柔霙。溫柔的雪花的意思。微涼的指尖開始有了暖的溫度,我想春天真的已經(jīng)來了。
關于冬至作文篇7
隨著天氣日漸寒冷,南方的白天越來越短,人們在一派安詳和樂的景象中迎接冬至的到來。
如果今年冬至跟以往一樣,我也許會很高興,但我面前擺著一個難題:做湯圓。我想在做湯圓之前,先講一下我跟湯圓的故事。
我六歲那年的冬節(jié),第一次吃到了湯圓。那時的餡料只有花生和芝麻,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美味——咬下去的那一瞬間,餡料從裂口流進我的口腔,花生甜中帶澀,芝麻甜中帶甘的滋味沖擊我的味蕾,再喝上一口湯,心里蕩漾著說不出來的滿足。從那時起,我與湯圓結下了不解之緣。
說完了我和湯圓的故事,接下來就是解決做湯圓這個難題了。我只知道湯圓的做法跟包子差不多,但真要動起手來,我也不知道從哪下手。好在我有一個會做飯的老爸,不多時,他便把所需的材料——糯米粉和水準備好了。他還告訴我:“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糯米粉揉成團,然后再搓成小球,實心湯圓的制作就完成了。”但單單第一個步驟,我就費了好大力氣,揉著揉著手就沾上了,還一直弄不下來,用另一只手去扯,結果另一只手也粘上了,怎么弄也弄不掉,還把手弄得滿是糯米粉。老媽看了直叫道:“慘不忍睹啊,面目全非呀!”
風雨過后便是晴天。過了那個揉面團的環(huán)節(jié),剩下的就簡單多了,只需把大面團切成數(shù)十個小團,再搓成球就成了。
做好的湯圓被老爸放進了鍋中煮,不一會兒,一家人就享受起這甜甜軟軟的湯圓了。吃過了湯圓,我們來講一下中國人與湯圓的故事。
據(jù)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xiàn)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味。因為這種糯米湯圓在鍋里煮時,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湯團。
漸漸地,湯圓走進千家萬戶,在南方的冬至,家家戶戶都吃湯圓,象征團團圓圓。
今又冬至,搓湯圓,煮湯圓,吃湯圓,續(xù)著一份未盡的緣分。
關于冬至作文篇8
小時候,每到冬天。午飯小妹噘嘴蹙眉時,母親總會柔聲細語地哄著:“乖,把飯吃了。冬至到了,咱們就包餃子。”我和哥哥沒有小妹那么嬌氣,一邊呼嚕呼嚕扒拉著夾雜有幾片白菜葉子的糊涂面條,一邊憧憬著啥時候才會到冬至呢?在小妹“打破砂鍋問到底”地催問下,母親說:“下雪時就到冬至了。”
第一場雪漫天飛舞,而冬至卻沒有如約而至。這下子,期待了許久的我和哥哥終于也繃不住了。母親又說:“門前啥時候支鍋殺豬,就冬至了。”于是,我們兄妹幾個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便是跑到門口,眼巴巴地張望著對面的空地。
終于有一天,哥哥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們,門口空地上有人挖坑支鍋了,估計是要殺豬,盼星星盼月亮,冬至到了!
門前的空地上趕集似的圍攏了男女老少,只見深坑上架著一口烏黑發(fā)亮的大鐵鍋,坑里的柴火“嗶嗶剝剝”地燃燒著,鍋里的水“汩汩”地冒著泡,人們都樂呵呵地注視著水霧繚繞的場景,孩子們更是在人群中鉆來鉆去,嬉戲玩鬧著。尖叫著、叫嚷著,平日里性情火爆的大人們,此時此刻的脾氣卻出奇的好。只是偶爾呵斥一聲“猴崽子!”
中午放學時,白白胖胖的豬肉就已掛在了楊樹下。哥哥還在為錯過了“殺豬”的精彩一幕而懊悔不已的時候。我和小妹卻異常興奮:寸步不離地跟著母親。母親在肉攤前左挑右選、捏捏這兒,按按那兒,終于選了一塊肥肉,掌刀的一邊割,母親一邊說:“哎喲!多了多了,別砍偏了,那塊兒瘦的別砍了……”細細的一條兒肉,母親小心翼翼地放在大瓷碗里,讓我龍宮獻寶般的捧回家,小妹邁著小腿跟在后面,一邊瞅著,一邊警告我:“不準偷吃哦!”
“叮鈴鈴……”放學的第一聲鈴聲響起,書包早已背好。對于學生們經(jīng)不起“回家吃冬至餃子”的誘惑,老師頗為無奈地苦笑著揮揮手,“哄”的一聲饑腸轆轆的我們蜂擁而出,奔跑的聲音散落在沒有圍墻的校園四周。每個人心里都在念叨著:“餃子啊,今天冬至,快到我的碗里來!”
頭上裊裊繞繞著一層云霧般的跑回家,扔掉書包,撲向飯桌。
“香不香?”小妹自顧自地吃著,母親趕緊捏起冷好了的餃子放進我和哥哥饞涎欲滴的嘴里。
“還不先洗手去!”母親一邊嗔怪著,一邊把一個個圓鼓鼓的餃子下到鍋里。接著便拿著蒲扇用力扇著爐火。看著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餃子在鍋里此起彼伏,真好!暖暖的冬陽里,吃著冬至餃,真香!
轉眼又到冬至了,不禁又一次憶起了童年時的冬至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