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
元宵節作為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初一那么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征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一家家點亮盞盞精致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著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著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后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美麗的夜景、享受著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后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為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著紅絲帶,在絲帶上寫著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著,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于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著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著各式花燈,盡情著享受著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著一年新的開始,享受著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在這綿長的歷史留下了許多傳統節日,有那月光皎潔的中秋節,還有那下著毛毛細雨的清明節等等。當然每個節日都少不了它的獨特風俗,如中秋節吃粽子,清明節掃墓等等。
在我的家鄉在湖南。在我的家鄉,每個節日都有許多不同的風俗,都具有它獨特的魅力,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在我們家鄉過年也叫做過年,寓意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將到來,簡單來說就是辭舊迎新。在那一天有很多風俗,如:吃糯米糍粑、吃年夜飯、舞獅子、舞龍和放鞭炮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風俗是放鞭炮。
鞭炮一開始叫爆竹。爆竹起源至今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了。在中國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用火燒竹子,使其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時會發出“噼里啪啦”響聲,所以稱之為爆竹。反映了中國勞苦人民渴望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望,同時也表示辭舊迎新。
有一年春節,我回到了我的家鄉。那天晚上我出去放了鞭炮,放了五十多支。鞭炮美極了。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條條瀑布;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焰花,在地上在天空中飛舞、閃耀著。聽著這響亮聲音,看著這絢麗樣子,使每一個我們村的人無不直呼“哇塞”,聲音大到連相隔百里的村都可以聽見。
看著這五顏六色的焰火,我開心極了。當我正沉浸在其中時,突然“嘣”的一響,這聲音驚天動地,嚇得我魂都飛出來了。原來是一發“炮彈”射出了幾十米高的空中,抬頭看看天上,一朵金燦燦的“大金花”在夜空中欣然怒放,只見它金黃的花瓣慢慢地向四周伸展,如同伸長了的手臂向四周蔓延。漸漸地,花瓣變大了,魔幻般的變成了一支支垂落下來的柳條,好一個“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優美畫面。我只覺得絲線離我越來越近,似乎伸手可及。我忍不住伸手想抓住它們,可是它們就像狡猾的精靈,一轉眼,變成俏皮的“金雨點”從半空中消失不見了。
放完“大花”之后我開始放各種各樣的“小花”。有的像“櫻花”,有的像“蝴蝶花”,還有的像“魔法棒”?!昂ā狈懦鰰r來會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還會把它的“花裙子”甩起來。“櫻花”只要一點著就會不停地冒出閃閃發光的星星,好似一個個調皮的小精靈到處亂竄?!澳Хò簟本捅容^麻煩,要先把它拿在手上拿打火機點燃,再把點著的“魔法棒”插在草地上或者是插在石頭的洞里。“魔法棒”點著引線時,會不斷地發出“咔哧咔哧”的聲音,之后“嘣”的一聲就爆了。
各家的煙花交錯在一起,把漆黑的天空點亮了,把沉睡的黑夜叫醒了??粗@閃閃發光的天空,聽著聲聲爆竹爆響在耳邊,看著那流光溢彩的美景,一個美好的愿望從我心中升起:愿我的家鄉步步高升,愿我們的祖國一直像美麗的煙花一樣絢麗多彩!
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篇3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小伙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于我家鄉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作為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初一那么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征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一家家點亮盞盞精巧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著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著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后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美麗的夜景享受著春天立即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后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為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著紅絲帶,在絲帶上寫著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著,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最終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臉,我想這就是屬于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著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著各式花燈,盡情著享受著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著一年新的開始,享受著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篇4
餃子,為春節必不可少的美食。關于它,你又了解多少呢?過年包餃子的習俗你知道嗎?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藥物。它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嬌耳”“粉交”之稱。東漢時期的餃子是用面皮包上一些驅寒的藥材(羊肉胡椒),避開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其寓意為更歲餃子,團圓福祿。
在包餃子時,人們經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有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
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
假如說皮餡決定味道,那么特殊的包法會畫龍點睛。用左手拖住一片薄而不破的面皮,在手掌中顯得小巧玲瓏,插起肉餡包在中央,將倆邊合二為一,手心空洞用拇指一捏,一只餃子便由此產生。國人常將硬幣賽進餃子,誰吃出更有好用。
中國人善做善吃,過年吃餃子就是我們偉大的杰作。
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篇5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床后,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準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面團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面團并搟成面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面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面團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后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后,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臺,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著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閑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著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抬頭看著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為什么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為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著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抬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篇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痹谶@可喜可賀的節日里,我們辭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氣象呀!
俗話說:“春節包餃子,不吃掉耳朵。”這可是有來頭的。古時候,民間相傳餃子的習俗是:女媧是用摶土造人的。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耳朵容易凍掉,為了使它不掉,女媧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細線拴住,另一端讓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會掉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女媧,就每到春節時就包有餡餃子吃,也是為了圖個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戶戶包餃子。”我家也不例外。在包餃子前,準備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餡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蔥、姜、蒜,和醬料攪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餃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條狀,然后切塊、壓皮,然后用搟面杖搟成圓形。這可是大人們口中的“軍事重地”,因為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媽媽來代勞了。
接下來,包餃子我可要大顯身手了。媽媽先給我示范了一下,只見她拿著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餡,然后把餃子對折,捏中間,然后自兩邊向中間捏褶,向變魔術似的就包成了一個像元寶似樣的餃子。其動作熟練至極,一氣呵成,讓我欽佩不已。接下來,輪到我了,我拿著皮,放了一大勺餡,目測很好。然后,我也中間對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餃子就是不聽話,左右合不上口,我很著急。媽媽見了給我出了一招沾點水,我一試,還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癟的,難看極了,怎么也立不起來。于是,媽媽邊鼓勵邊手把手地教我,最終,通過我不斷地嘗試,終于有了進步。
開鍋煮餃子了,聞著餃子香,吃著香甜的餡,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慶又團圓。
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的天空中下著蒙蒙細雨,我們一家加上姑姑和我表弟一起去掃墓。
到了掃墓的地方,我們拿出了食物,你們想知道我們這邊要帶什么食物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我們這邊要帶的食物有:豆腐干、青團、饅頭、米飯、清明果和酒。
接著我們站在去世的親人面前,給她送上食物,然后爸爸點燃了香,平均分給了我們,讓我們去拜。我們給逝去的親人背了古詩和國學。
等掃完了墓,姑姑說:"我來教你們制作青團吧?。ⅲ⒑茫。⑽医辛艘宦?。"首先把艾草放鍋里煮,等煮好了就把它拿出來擰干,然后和面粉合為一體之后,并分成一個個小小的團子,接著在里面放進八八喜歡的東西并封住口,最后放鍋里蒸,就大功告成了!"姑姑說。
我按照姑姑的說法我果然完成了。
清明節這一天,我既懂得了我老家的習俗,又學會了青團的制作。
命題作文家鄉的風俗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老家的風俗·,被我們帶回了上海。于是,我們就成了整棟樓中最特別的一家。因為每年,獨獨我們家要為過年炸紅薯丸子。
每次炸的紅薯丸子,都能讓我回味無窮,作為我最愛吃的小吃,我每年也會幫忙。
先看著他們把紅薯煮熟,搗碎,加入面粉,接下來,就輪到我大顯身手了!
我把搗爛的紅薯與面粉倒入一起,再加一點水,把它揉成一個面團,又把他搗一搗。然后撕下來一小塊面團,把它揉圓,再拉開,如此反復,就做成了一個有一點嚼勁的丸子。每做完一個丸子,我都會想一下等會該蘸什么醬。于是就做成了很多“四不像”似的丸子“哈,“這些丸子是方的,絕對夠驚喜!”我自嘲似地說到。把面團全做完時,我既開心又有點哭笑不得。因為這些丸子圓不圓,方不方,活像一些沒皺起的鍋貼??磩e人做的。哇,這些丸子簡直就是從一個圓模子里刻出來的!對比了一下我的丸子,我感覺到了一些羞愧。
丸子做完了,就要開始炸了。我抬著一堆丸子走到了油炸池面前。爺爺在一旁幫著我下鍋,而別人們卻拿出已經完成任務,不管自己事的態度已經在看昨天沒來得及看的聯歡晚會了。把鍋內倒滿油,等到用手貼近油面感覺手要融化了是,就可以下鍋了。
相傳丸子一般都會做成圓形,是因為有團團圓圓的寓意,大年三十吃年夜飯的時候,會煮一些丸子湯喝,一家人團團圓圓,這才像過年,一是為這一年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二是預祝下一年的生活也會美滿。
隨著生活越來越忙,現在做這種傳統美食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種家鄉的風俗,我卻永遠不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