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觀后感瘋人院
影片講述的是續弦的老伴去世后,老葛在非血緣關系的兒女家處境尷尬,而跟兒子的關系也始終沒有松動。無奈之下,老葛輾轉來到關山老人院,尋找當年同在一個單位的好友老周。老周熱情開朗,平日里組織這里的老人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為了實現各自人生最后的價值,這群老伙伴們毅然決定排練節目去天津參加比賽。可是,衰老與疾病讓院長無法下定決心開綠燈,而意外的事故更促使她對老周他們的表演下了禁止令。即便如此,老人們也從未放棄。他們決定偷偷跑出老人院,尋找生命中純粹的快樂與意義。
《飛越老人院》用樸實的情感引起無數人的共鳴。面對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步進入而立之年,其父母的養老問題也浮出水面。這是一部讓人不能不流淚的電影,導演用溫情風格揭示了我們再也不能回避的比死亡還要殘酷的人性問題。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組織專家學者研討首映影片《飛越老人院》,認為該片以當前社會老齡化問題為藝術焦點,傾訴了老人渴盼自由、渴盼理解的心靈之聲,具有強烈的現實精神和溫暖的人性情懷,為電影藝術的社會關懷和社會問題的藝術化表達提供了一個樣本。學者們從社會學角度對影片的思想內容進行了闡釋。指出關心老人的程度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當前我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但是社區的、家庭的養老服務因為很多現實困難不能盡如人意,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該片充滿真情的細節感人至深,很有針對性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喚起全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孩子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朋友和愛人,曾經作為自己一片天的父母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了自己的負擔,打著為了他們好的名義,送他們去老人院,認為有吃有喝有人照顧,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去過自己自由的人生。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以為自己給予父母的已是最好,殊不知,你心中的好,于老人而言,不過是枷鎖,不過是牢籠,不過是你自己的心安理得。 這部電影,更多的可能像是為我們編制的一個夢,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駿馬,寧靜的大海和一群在殘酷現實下追夢的老人。我們都會老去,但是,不管是年少還是蒼老,我都希望在這樣的夢里馳騁,自有肆意的過完人生的歲月。可是在那之前,請先為了自己父母,去實現他們的夢!年少輕狂的我們躊躇滿志的說出自己的夢想渴望父母的支持的時候,請不要忘記,問問父母,可有未曾實現的夢。不需要昂貴的禮物,一個電話,一個擁抱,問一問父母未曾實現的夢想,帶父母去看場他們愛看的老電影,趁著殘余的春色,帶著父母去感受大自然,亦或者,放下不必要的約會,安心為父母做一頓晚餐。我們能做的,其實還有很多,趁著還有機會。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2
在第15周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飛越老人院》,通過片名我們就能知道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在中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這部影片更是具有現實的意義。影片講述了一所民營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齡達到八十歲以上高齡的老人們,為了實踐人生的理想,登上夢想的舞臺,他們聯合起來,再次點燃激情,施計駕車飛越老人院,在追尋夢想的途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開頭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許還山飾演)的老人因兒女需要房子被迫離家的情景,緊緊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當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時,老人院的圍墻上刷著一行大字:“有一天我們都會老”更是讓觀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們都會老,我們會長滿皺紋,牙齒稀落,喪失記憶,步履蹣跚,疾病纏身,無法自理。
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許有天就會在我們身上上演。每個住進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與悲哀,有的是因為無兒無女,有的是因為子女遠離,有的是因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孝。當一群七八十歲的老人垂著頭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曬著太陽的時候,他們該有多么孤獨。影片中更是將這樣的無奈的體現的淋漓盡致。一群老人圍坐在一起相互說著自己的兒女,說是相互勸慰,到不如說這是一種無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溫情的部分,老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老葛和孫子最后的談心和孫子的理解都為這部影片增加的亮點。但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點,影片的主線是一群老人為追求心中的夢想而努力的過程。
其實每個老年人的心里都藏著一個未盡的夢,影片中吳天明飾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隱瞞病情帶領老人院的老人們,排練節目,苦中求樂,他們排練的“打麻將”的節目讓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長滿皺紋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愛。他們夢想能去參加比賽,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對并沒有阻止這群熱血沸騰人們,他們沖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對,巧妙地躲過大眾的視線,開著一輛破舊的大巴車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參加文藝節目比賽。最后他們的行動感動了,尋釁打架的年輕人、百般阻止他們行動的院長和家屬。
夢想顯得豪華奢侈;而對于老年人而言,更顯得彌足珍貴。他們懷著一顆熱血沸騰的心,前進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他們向往青春年華,他們永不服老。他們可愛他們感人,他們更讓我們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邊的日出,金色的陽光灑過海面,灑過孤帆,灑過老周安靜閉上的雙眼,灑過那一群含淚微笑著的老人,使這部頗有喜劇元素的電影在暖暖的陽光下結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動很多,但最強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會讓我的父母老無所養住進養老院。也許這是個人對養老院的偏見。這里也呼吁大家多關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才去后悔,才去羨慕,才去遺憾。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3
《飛越老人院》,這是我今年看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好電影之一。沒想到我們的導演居然能關注現實,更沒想到關注的還是老年人這一容易被人忽視的群體。說實話,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態并不了解,以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就沒別的事可做了。這部電影讓我知道,看來我雖置身現實,但卻并不了解現實。
如果除去各種意外疾病事故,每個人都會毫無例外地步入老年。現在朝氣蓬勃的我們都不想過多想象自己年老時候的樣子,也許因為人就是一種總是喜歡往好處想的動物。盡管我們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遲早也會有衰老的那么一天。
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震驚,同時也很快驚醒:我的父母,也將很快步入老年。作為他們唯一的兒子,我想平時對他們的關心真是太少了。這種驚醒讓我重新回到當年創業的欲望中,我想,也許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給他們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為我的失敗而讓他們在步入老年后依舊對我的前程每日牽腸掛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顫巍巍的老人們,有的甚至生活已經不能自理,有的已經陷入老年癡呆,甚至還有被用繩子日日綁在床上的……回想起這些畫面,我有一種難以說明的情感。中國的老人也許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們為子女奮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繼承他們全部所得后,未必會如愿孝順。中國人一向說自己是孝行當先的,但我們也許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個民族。上世紀美國作家亞瑟·亨·史密斯在《中國人的德行》中就有這樣的觀點。我不知道這種言行不一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是否也有幾千年封建體制的原因。但另一種事實卻是這樣的:我們通常向世界所宣揚的東西,大多都是我們根本不具備的東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萬事休,這是中國老年人最真實的呼聲和寫照。我們也會有顫巍巍的一天,沒人會想自己的老年將在無盡的孤寂中渡過。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獲得安穩境遇,自己就要為子女們做出表率,別讓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過。人老之后,因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無法實現,我們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質上給他們的關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設法幫助完成他們的愿望。也許忙碌的生活會讓我們無暇顧及這些,甚至會漠然視之,但相對于雙親為我們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應該成為我們孝行的羈絆。自私一點來講,孝順雙親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做你會在一定程度上稱為子女們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對待雙親,子女們將來也會這么對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許就是你的明天。
關于這部電影的情節以及其它細節,在最近中國的電影中是比較出色的,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現實。如韓寒所說,只要是表現現實的電影都不會太爛,誰讓現實那么爛。但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一定去看看。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4
麥克給大家帶來樂趣和生機,鼓勵他們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權力,他改變了大家的觀念,變得想要離開瘋人院,即使要受到懲罰,即使明知這個不可為卻愿意為之,這是麥克的勇氣和執著,并感染到瘋人院里的每一個人。但正如酋長其中某天晚上說的那樣,他的父親很粗壯,隨心所欲,所以每個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變得誰都不認識他;酋長也許正是因為他的父親的經歷影響到他,不想和他父親一樣,所以盡管高大粗壯卻裝聾作啞,以防別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終,大家除了比利自殺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脫出去,而僅有麥克變成白癡,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麥克在一開始表現的很不一樣,會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無比,不得不說大家對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經過他,獲得趣味、開懷甚至逃脫瘋人院。
瘋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來的而不是受逼迫,他們沒有精神失常,只是厭倦了現實生活,來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壓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內心。在瘋人院里,每一天重復著無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時間久了,他們沒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無法改變瘋人院的時間表,沒有像麥克一樣反抗,只是逆來順受。比利在割腕收到護士長刺激之前,他很開心,能夠說在麥克的鼓勵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懼,卻因為護士長的侮辱割腕自殺。
其實,每個人都有陰霾的一面,有些人明顯,而有些人不明顯,當環境改變逼迫時,有可能會顯現出來,構成反常的行為,造成對自我或他人的傷害。任何一個在其他人看來不正常的行為,因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發起情緒時,容易引起一個人的行為偏激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5
觀看《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給我帶來很大的感觸和思考,許多隱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個人可能都有自我不一樣的想法。我對部分資料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談論一下酋長的人物形象還有對這部電影的理解。
酋長在麥克墨菲來到這個瘋人院前,甚至在麥克墨菲明白之前,他一向都裝作聾啞人,其他人也都認為他聽不見也不會說話,沒有人理他,沒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個人在那兒默默的生活,幾乎不參加任何活動,規規矩矩做一個瘋人,按時間安排表做事,沒事時拖地、發呆等。其實,很多人肯定都覺得他很沒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認為,在瘋人院裝聾裝啞卻很好地保護自我,不會和他人起沖突,也不會受懲罰,如果他還比較正常的話,這未免不是一個好方法。
當比利受侮辱自殺后,麥克和護士長廝打被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癡。當麥克最終回到普通病房時,酋長已像一座大山,充滿力量,準備好逃出去,但當他看到麥克已變成這樣,十分痛苦,大家還有我可能都以為他會帶著麥克一齊逃出去,卻沒想到他用枕頭悶死了麥克,用之前麥克原先設想的方法“帶著他”砸破窗戶,逃離了瘋人院。是麥克帶給這個印第安人突破束縛的勇氣和力量,最終他撼動并舉起沉重無比的石臺,這是麥克之前的想法并沒有實際做到的,酋長完成了他的夢想,確是以死這種方式。讓麥克靈魂解脫、讓他靈魂自由,也許是西方人的價值觀和宗教信仰,也算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酋長原本是瘋人院里病得最嚴重的一個,在最終找到真正的自我,一個擺脫墨菲的自我。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6
看罷《飛越瘋人院》這部電影,我開始思考,在這個真實的世界的我們,究竟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我希望我是麥克墨菲,這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有點過頭,卻可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在乎各種條條框框規規矩矩的束縛的年輕人,雖然他表面上或者在一些行為上讓普通人無法接受,甚至是違法,但是我想他最多不過是一個不聽話的搗亂分子。而有時候我是酋長齊弗,想要像麥克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卻因為各方的壓力只能壓抑自己,選擇保持沉默和放棄自己的真實追求。但是也有的時候我會變成那個滿臉嚴肅的護士長,處在一個高位用一些所謂的規矩管制其他的人,迫使他們放棄自己的想法,而聽從統一的規矩。或許更多的時候,我就像那群病人,盲目而麻木,從一開始就被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或者方法固定,按照統一的模式生活著,最后忘記了自己是誰。
影片表面上是在敘述一個精神病院中所發生的悲劇故事,實際上卻展現了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由于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而最后為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命運,有著濃重的悲劇色彩。
《飛越瘋人院》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影片以瘋人院為舞臺,著重反映了一種在當時所謂現代化管理的社會中,人們被緊緊束縛而動彈不得的恐怖景象。這種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觀眾的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7
當我打開電腦,一部《飛越老人院》的電影吸引了我的眼球,起初我認為又是像許多電影一樣玩穿越,但是穿越時間的隧道去看古代的老人院會是什么樣呢,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起了這部電影,可是當我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后,聯想到我自己的父母、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這部電影主要演的是一群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后,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余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脫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群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
這部電影里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里,
可他們心系子女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說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眼睛有些模糊了。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臺上被采訪的時候說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讓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準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孩子們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逢年過節常回家團聚團聚,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想想自己的孩子再想想自己的父母,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發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后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鐘,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8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后,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遠方年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后,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說,需要的只是那么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系之后,張楊在這部新片里直指中國社會目前能夠說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銳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于一股溫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后,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體情節我就不一一細說了,談談自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地方:
1.恰逢節假日,小朋友和企業家們來探望關山老人院的老人們。導演特意給了小朋友滿嘴的口紅和企業家送出的鮮紅色的鈔票兩個明顯的特寫,暗示出這種所謂的關愛只是一種社會化的例行公事,是社會體制的一部分;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種每逢節假日作秀和運動式的探望,而是長久的陪伴和關愛。
2.當老葛兒子來給老葛退回20萬塊錢時,說了一句“這20多年你欠我們多少債”。此時,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發,朝老葛兒子扔去瓶子,并大聲喊道:“僅有你們欠我的債,哪有我們欠你的債”。這句臺詞無非是證明,中國父母,至少老高這一代人,養兒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傳統的“養兒防老”,所以父子之間并不簡單是一種生命的延續關系,而是父輩對子輩有著養育之恩,這種恩情債要靠子女對年老的父親贍養來還清。短短一句話,中國傳統宗法制的倫理思想盡顯。
3.與美國那部著名的《飛越瘋人院》相比,這部電影對老人院的飛越表面上看起來同樣是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但實際上,“瘋人院”一片強調的是個人的自由、獨立意志大于一切,而這部電影里的反抗最終的結果,卻仍然回到了傳統的社會運行秩序和社會倫理,因為老人們之所以要飛越,不是為了空洞的個人自由,只是為了能再見遠在日本的女兒一面,盡享天倫之樂。“瘋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個體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則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見中西方社會倫理和歷史變遷不一樣帶來的價值觀差異。
4.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們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時,路邊出現的大片向日葵、奔騰的駿馬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樣一部嚴肅題材的電影里,出現這樣的場景,既是對老人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贊譽,也是張楊導演一向以來的浪漫主義情懷的最好表現。
5.在老人們開始表演節目時,響起的音樂是動畫片《西游記》里的插曲。用這樣的音樂作為背景伴奏,一來可能是暗示老人們生命快要走到盡頭,即將有可能駕鶴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記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極樂世界,這也代表了導演對這些可愛的老人們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檔朱太太喪失了記憶,把老周當成自我的老伴,然而到了之后,兩人似乎有假戲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們談論時,有一位老人贊嘆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該記得的都忘記了,把不該忘記的全記在心里”,這句話或許是老人們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為如果老太太不失憶的話,或許她還沉浸在晚年喪偶的痛楚里,而無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歡樂。
7.老周的生命最終在海邊走到了盡頭。他走的那一刻,天邊升起了太陽,然而那太陽看起來,卻跟夕陽一般,這或許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復始,個體的生命只是人類生命和歷史延續長河中的滄海一粟,無須悲觀,也無須傷感。
最終,我想用《禮記》里的一段話作為這篇觀后感的結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以此向本片導演張楊致敬,向在好萊塢吸金商業大片、嚴酷的電影審查制度和把電影視為娛樂品、消遣品而非藝術品的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的三重壓力面前,堅守藝術底線和人文情懷的中國導演們致敬。只要你們不倒下,中國電影必須能夠擁有完美的明天!
飛越觀后感瘋人院篇9
兩小時前,決定要看《飛越瘋人院》,兩小時后,我的頭很痛,是“我”在非常強烈的想表達自己的觀后感。首先想說,這是一部好電影,真的。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對著這一群瘋子,從內心發問的。你們瘋了嗎?
在影片最后那個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殺了,看到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個說話結巴的young man,感覺他不是真正的瘋,他只是被恐懼吞噬了,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醫院里的護士對他的死應該承擔直接責任,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總說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治療。”再用麥克墨菲對她評價的一句話“她總是在撒謊。”他真的是在幫助病人治療嗎?在她的管理下,醫院非常的安靜一切都是我們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揭傷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利忙手忙腳穿上褲子,站在護士面前,護士問他知不知道羞恥。比利告訴她自己不以為然,覺得很自豪。此刻比利和正常人一樣,他直視了自己的恐懼,所以他也不再結巴了。但是下一秒,護士卻以“告訴他媽媽”來威脅他。比利馬上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他開始慌亂不安,他一直乞求不要“告訴她媽媽”,護士依舊冷漠,我們都知道她不會告訴他媽媽,但比利不會,他一直在吶喊著NO....NO....NO....NO.... NO....NO.... 直到玻璃劃過自己的喉嚨,眼神依舊是恐懼。
麥克墨菲看到這一幕內心是愧疚,他認為是自己的錯,悲傷著,無法原諒的錯誤。對比麥克墨菲,護士卻表現的是“正常”,她依舊如往常,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仿佛死去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命。麥克墨菲看到護士的冷漠,充滿憤怒,他認為是她殺死了比利,他用雙手扼住對方的喉嚨,用盡全力的直到死去。
“至少我試過了”,這一幕是他打得一個賭,他打賭說自己能搬起一個笨重的飲水機,砸開鐵窗從這里逃走,但他和我預料的一樣,搬不動,失敗了。他們嘲笑他,于是他說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至少我試過了”
他們沒有試過,他們在這里一直沒有嘗試,我認為他們是被囚禁的,他們卻說自己是自愿的。他們接受命運,選擇做一個瘋子,住在用鐵絲包圍的高墻下。麥克墨菲卻不一樣,因為他本身就不屬于這里,他一直在打破規則,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教父,關于自由。
我把影片的人物進行分類,一種是正常人眼中瘋子中的"正常"和“瘋子”,一種是瘋子眼中的“正常”和“瘋子”。正常人是我們,瘋子是病人。
前一種我們認為的瘋子是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那種。“正常"是我們認為的瘋子,”瘋子“卻是加了一些獨立思考的一面,讓他們顯得瘋子中的非正常+神智清晰+不受制約的危險。
后一種應該是從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的瘋子。瘋子看到的正常包括正常人+自己。”瘋子“是第三類,也是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同于瘋子與正常人。他們是有自我的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他們思考著質疑著,他們為自己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尋找著一個又一個的答案。所以我認為”瘋子“才是真正的人類,可以升級的新人類。
影片到最后,麥克墨菲死了,在掐住護士的喉嚨那一刻起,他死了,他自己選擇的死,他不再理智,他沒有像以前巧妙的避開規則,而是直接殺死規則,以犧牲自己的方式。
他被做了前額葉摘除手術,變成了真正的瘋子,他變得在正常不過了,不論是我們眼中,還是瘋子眼中,他非常的普通。眼神癡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再交流,不能行走。這時他應該死了,精神雖然未死,但載體已經無法工作,沒有了價值。不過值得慶幸的他還是飛越了瘋人院。
影片最后,酋長幫他逃離了瘋人院,和他一起。酋長這個人是一個壯漢,他身材魁梧,卻不愿講話,被所有人認為是聾啞人,為什么聾啞人也被送進瘋人院,這個我不清楚。但是他認同了麥克墨菲,和他坦誠相待,他告訴麥克墨菲,自己父親經常被人利用,而且還落到凄慘的死去,因為父親比自己還要強大。所以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去說一句話。是麥克墨菲幫助了他,他不再靜止,他開始奔跑在籃球場上,僵硬的表情露出內心的笑~直到影評最后,酋長因為有了感情,他看到麥克墨菲的痛苦,決定要幫助他。
“我們一起逃走”。這是酋長最后一次對麥克墨菲說的話,我相信麥克墨菲一定聽見了。雖然這種逃跑卻是死亡。酋長用盡全力將枕頭壓住他,將他悶死,然后自己逃走。但是他卻用了麥克墨菲第一個方法,搬起飲水機,砸開鐵窗,消失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