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觀后感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1
一天,一只老虎在找食物時,抓了一只狐貍,狐貍一點也不怕,反而一本正經地說:”大膽老虎!你敢吃我?我可是任命來管理森林的,你吃了我,就是違抗天命,老虎一聽就愣住了,狐貍又說:你不信就跟我走一趟,老虎決定跟狐貍去看看。森林里的動物看見狐貍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來,后面跟著一只老虎,動物們嚇得要命,四處奔逃。老虎看到動物們都逃了,不知道其實是怕自己,還以為真是被狐貍嚇跑的,于是,它也跑了。
這個故事令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當自己遇到危險時,一定要像狐貍一樣保持冷靜,有勇有謀,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保護自己。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2
今天,我讀了一遍叫狐假虎威的故事。
在當時楚國最強大的時候,許多國家的文武百官都怕楚國的一名大將,楚王感到很奇怪,所以有一位大臣就給楚王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著一只饑餓的老虎,他看見有一只狐貍正在一個洞穴口,老虎立即撲過去,正當老虎準備咬死狐貍的時候,狐貍卻說:“哼,你敢殺我,要知道天地早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了,假若你敢殺了我的話,你就會得到嚴厲的處罰。”老虎聽了猶豫著。狐貍見老虎半信半疑的樣子就對老虎說:“要不這樣吧,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那些動物怕不怕我。”老虎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就小心翼翼地跟在狐貍的后面。狐貍就大搖大擺地走在前面,那些動物見了果然四處亂逃。就這樣,可憐的老虎被狐貍騙了,老虎根本不知道,自己才是百獸之王,動物其實怕的是自己呀!
所以只是楚王才明白,原來那位大將掌握了楚王的兵權,所以其他人才怕他,實際上,只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老虎實在是太笨了,明明自己才是百獸之王,卻讓狐貍冒名頂替了。所以讀了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有的時候,有些人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的,就像狐貍一樣,用狐假虎威來騙老虎,其實自己確實非常懦弱的,所以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三思而后行,這樣才能保證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萬無一失!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3
《狐假虎威》的故事,恐怕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在枕邊,在教室里,在書上,我們都能聽到這個故事。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是在姥姥口中。姥姥深情地讀完了這個故事,問我有何感想,我天真地答道:“狐貍真聰明!”全家人都像看見外星人一樣驚奇地看著我。
“狐貍很聰明,難道不是嗎?!”一個3歲孩子天真的聲音響了起來,這次是在家里。
“狐貍很聰明,難道不是嗎?!”一個5歲孩子清脆的聲音響了起來,這次是在幼兒園。
是的,我從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到現在,一直認為《狐假虎威》講的是狐貍以自己的聰明智慧戰勝了老虎,贊揚的是狐貍的才智。可正當我要與反對的人大辯一場時,一個念頭閃過了我的腦海:“狐貍很聰明”,固然是對的,“狐貍很奸詐”也不錯呀?!干嘛要死鉆牛角尖呢?干嘛要說只有這個對呀?干嘛不換個角度想想呢?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一道求面積的題。那時我6歲,爸爸出了一道題,我想方設法、絞勁腦汁地把圖形和條件往公式上套,可屢屢攻不上去,解不出來。爸爸見我解不出來,就提醒我說:“這道題與公式沒有關系”。可我倔頭倔腦地像只小牛,怎么也不肯聽。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笑。
走迷宮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許多條路,一個一個地走走試試,總有一條會到達的。不能只走一個,吊死在一棵樹上。
生活中的事情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難道做事只能像“過河的卒子――不能退了嗎?”難道只能吊死在一棵樹上嗎?答案是否定的!生活中做事的方法有各種各樣,但你選的一定是對的嗎?回答也是否定的。所以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最初的選擇不一定對。如果選擇錯了,為什么不回頭看看,而硬要鉆牛角尖呢?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4
今天我讀了《狐假虎威》這個故事,故事主要講了狐貍被老虎捉住了,它想逃走,于是一骨碌眼就想了一條妙計,它對老虎說它是這個森林中的大王,森林里所有的小動物都怕它,老虎不信,它便讓老虎帶它到森林中看看,于是老虎帶著它來到森林,它大搖大擺的走在前面,老虎緊跟在它后面,小動物看到狐貍身后的大老虎,一個個嚇的魂飛魄散,驚慌逃竄。老虎一時沒反應過來,信以為真,把狐貍放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借助別人的威風來嚇唬別人,欺壓別人,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去爭取。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5
《狐假虎威》是一則寓言故事:一只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去嚇其他的野獸。一只饑餓的老虎抓到一只狐貍,狐貍想了想說:你不能吃我。我是天帝派來掌管森林的,你吃了我,就是違背天帝的旨意。老虎不信,狐貍說:不信,你可以跟在我后面,看小動物怕不怕我。老虎跟在狐貍后面,大家都嚇跑了,他不知道是被自己嚇跑的,還以為是狐貍呢,趕緊放狐貍走了。
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其他人。
看了這則寓言我感觸很多,在歷史上狐假虎威的例子很多:太監假借皇帝的威勢耍威風、宰相門前七品官、聊齋里面的弱者假借鬼怪嚇惡人故事……等等。
這些例子中有好有壞,不一而足,都是借用其他的威勢來增加自己的氣勢。而利用他人的威勢去欺壓其他人,顯示自己的強大,我覺得很壞,我們應該和睦相處,相互幫助才是長久之道。
我們不要仗著別人有威力,厲害就依靠他為非作歹,但是能像狐貍一樣隨機應變還是不錯的。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6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狐假虎威》這個故事,故事里講狐貍利用老虎的氣勢嚇跑了百獸,使老虎相信狐貍是百獸之王。
我認為故事里的狐貍非常聰明,很多人會問為什么這樣認為。這就是因為狐貍即將被老虎吃掉的時候,利用了激將法,把老虎玩得團團轉。自己不僅沒有被老虎吃掉,還將眾獸嚇跑,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弱肉強食,如威廉·莫理科講的那樣:放棄眼淚與禱告,利刀不會對綿羊講慈悲。
在生活里也有這樣的事情。有些小孩子在被陌生人要挾時,就利用了狐貍的狡猾,看到有來人時,大聲喊叔叔大姨媽等,使壞人不敢進一步。
大將軍陳庚就是這樣,打仗時,用計謀一次次讓敵人輕信,在神頭嶺戰役與七旦村戰役中取得大的勝利,這位叱咤風云的大將不也是有狐貍的狡猾嗎?
所以狐貍的狡猾是因為他利用了自己的聰明。做為我們又該怎么把這樣的聰明用到學習和成長中呢?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7
今天我們上了閱讀課,老師讓我們讀了一個故事《狐假虎威》。
有一天,老虎在尋找食物。他終于找到了狐貍,就張大嘴巴想吃掉他。狐貍一點兒也不害怕,說:”大膽老虎,我是上天派來給動物做百獸之王的!“老虎半信半疑。狐貍又對老虎說:”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獸見了我,都趕快逃命。“
老虎于是和狐貍走著。動物們看見狐貍身后的老虎,都四處奔逃。老虎看到四處奔逃的動物。不知道動物們害怕的是自己,自己也跑開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別人說的話。
狐假虎威的觀后感篇8
昨天下午,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它的名字叫《狐假虎威》。
這個成語故事講了,一只老虎在深山老林里覓食,抓住了一只狐貍,他準備飽餐一頓時,這只狐貍說:“我是天帝的使者,派到這里當眾獸的首領。如果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帝命令。”老虎聽了不信,狐貍又說:“如果你不信,咱們在森林里走一趟,看其他野獸見了我逃不逃。”于是,這只老虎就跟在狐貍背后走。果然,其他動物見了狐貍都紛紛逃跑。最后,這只老虎就放了這只狐貍。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假借別人的威風氣勢嚇唬人、欺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