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觀后感1000字
他曾激動地說過:"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曾說過:"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射上去!"
他曾說過:"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他就是那位一個人頂五個師的頂天立地的男人!
初回祖國懷抱的他,家庭生活條件和美國形成了鮮明地對比,美國的房子有花園、有草坪,還有高級的木地板,是亮堂堂的別墅。但一心決定回來報效祖國的他,對這樣優越的條件卻從未動心。于是,經過努力,他終于回到了夢寐以求的祖國。雖然親自給他安排了最好的住處,但是卻不及美國別墅一半的好,伙食也很差,一個星期才能吃一兩次肉,那時的錢學森可以說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錢學森的妻子蔣英生活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經受了太多的磨難。她與錢學森雖是夫妻,但是錢學森的工作性質保密性強、經常出差,而且常常一出去就是幾年,蔣英不僅要照顧著孩子們,還要照顧父母,更時刻牽掛著不知身在何處的丈夫,每天的日子都是在煎熬中度過,蔣英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默默地在幕后支持錢學森,免除了他的后顧之憂,使他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逝世,他的身上蓋著鮮艷的五星紅旗,臉上寫滿了祥和與平靜,他臉色蠟黃,幾根雪白的銀發靜靜地貼在頭皮上。這位為深愛著的祖國無私奉獻、鞠躬盡瘁的科學巨匠,留下了他創造的另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留下了他對科學嚴謹、創新、求實的精神,留下了他謙遜的做人態度,他安靜地走了。他的妻子蔣英也老了,被人攙扶著,顫抖著,流著淚向錢學森走去,最后一次輕輕擁抱了錢學森。看到這個場景,我的眼圈紅了,突然有種想哭的沖動。
錢學森的事跡在我的眼前閃現著,并激勵著我,鼓舞著我。我心中默念:錢學森爺爺,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錢學森觀后感1000字篇2
一次次熱烈的掌聲,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臺詞,一幅幅鮮活的畫面。這就是《錢學森》話劇帶給我最直觀而又最深刻的印象。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話劇表演帶給我的卻是持久的心靈震撼!
從上小學開始就聽到錢學森這個名字,他總是和“兩彈一星”、“人民科學家”、“愛國精神”等等榮譽和贊揚緊緊聯系在一起。但是對我而言,這似乎只是腦海中的一個模糊的影像,看不見摸不著,從來沒有產生過一種直觀的概念。就是在《錢學森》話劇當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錢學森無與倫比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婉轉的序幕仿佛讓人回到了純真的孩童時光,然而緊接著的卻是戰火紛飛中沉重的陰霾。錢學森就是在這樣一個場景中進入我們的視線。當那個負傷的軍人抓著錢學森的衣角,撕心裂肺的喊出:“小子,好好學,記著造飛機。”我感受到了那種強烈的痛苦和不甘,這恐怕就是積貧積弱的中國帶來的無奈。從交通大學畢業了的錢學森選擇的畢業志愿是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進入MIT學習,他僅僅花了一年時間就獲得了麻省理工的碩士學位。為了學到更加先進的飛機制造理論,他進入加州理工師從馮·卡門繼續深造。在學術上,他一絲不茍堅持真理,敢于和自己的老師就學術問題爭論。憑借這種學術上的品格,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上獲得了極高的`造詣。當心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錢學森夫婦的身邊,他們立刻下定了回歸祖國的決心。他們放棄了美國安逸的生活和優越的科研條件,卻遭到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攔,錢學森曾一度被逮捕進警察局。困難并沒有消磨錢學森的歸國意志,終于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錢學森成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迎接錢學森的不是優厚的待遇,是茫茫的戈壁和遠離親人的思念,但是錢學森和一大批的科研工作者為了新中國的國防事業承受著這些艱苦的條件,伴隨著導彈發射成功的轟隆巨響的是他們發自內心激動的歡呼。
如果說錢學森在學術上的巨大成功展現他的個人魅力和學術素養,那么錢學森一如既往的對祖國的關懷和熱愛則是他之所以偉大的深刻體現。一句“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成為錢學森拳拳愛國深情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激勵著后人奮發向上,愛國奉獻。
看著臺上同學們深情的表演,我的心中充滿了敬意,不僅為他們的表演,更為他們的表演所詮釋的強大精神內涵。我在想,其實他們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種對祖國的熱愛。作為一名交大的學生,我想到了那句耳熟能詳的話—“選擇了交大,就選擇了責任”!
錢學森觀后感1000字篇3
看完《錢學森》這部影片后腦袋里出現了一個詞——震撼。
電影中最打動我的是陳坤(飾演錢學森)和張雨綺(飾演錢學森夫人蔣英)的目光,陳坤目光堅毅如炬,張雨綺目光清澈明亮,兩人目光對接,于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愛意、科學、音樂交相匯聚和沖撞,這一束束目光終于穿透苦難的生命莽原,終于刺破無垠的生命長空,而消融于沉沉的暮靄和低垂的夜幕,這種有重量的保鮮保真的目光給我以灼燙感和壓迫感。
演技精湛的陳坤在劇中或睿智大氣、鋒芒畢露,或端莊儒雅、彬彬有禮,表演極具張力而不乏幽默,近乎完美地展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魅力。錢學森是一位有留美背景的中國知識分子,因而性格頗為復雜,隨著1955年錢學森挈婦將雛毅然回國,他也必須完成從“個人英雄主義”到履行“集體主義”的蛻變,“學成必歸,報效國家”,他對好友羅友來說的話擲地有聲。影片中有一細節,錢歸國后在研究基地為科技人員講解一段演算過程,但聽課的人懵然不解,他回想起在美國授課時冷對學生提問的一幕,頓時思緒萬千,感到進退維谷。在美國他完全可以特立獨行,追求自身的全面進步,但現在他一念為蒼生,縱然個人天賦異稟,他也要收斂起風華正茂時的鋒芒,轉而隱忍不發,再行講解。窮原竟委,這是中西意識形態領域和民族文化上的沖突與交鋒,這種矛盾交織于錢學森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歸國的決心源于錢潛在的心理依賴的覺醒,濃郁的家國情懷和深刻的異鄉體驗深刻交糅,令錢眼前的現實變得獰厲起來,自那之后他開始重新審視自身和周圍..
一部優秀的人物傳記電影應該是每個年齡階層的一面鏡子,像我們這些青年,可以從片中學習對祖國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對愛情的忠誠、對苦難的蔑視和對團隊的信任,錢學森謙遜淡泊,嚴謹治學,在美嚴詞斥責一位科研人員犯低級錯誤,東風2號首次試射失敗后,錢學森要求將所有疑點消滅在地面上;蔣英善解人意,甘于犧牲職業生涯,相夫教子……我是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所在了。“如果有一天,原子彈投到中國人的頭上,我會后悔的”,“不要服我,要服科學”,“我曾經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這些經典臺詞都展現了錢老“表里俱澄澈,肝膽皆冰雪”的赤子情懷。那一代人雖然在體制內,但都是有堅定信仰的人,所以眾人智慧互補互進,創造了一系列科學奇跡,這些奇跡恰恰是對美國人提出的“一個接觸的航空科學家回到農耕社會,能干些什么”的有力回擊.
我記得錢老的疑惑“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在文章最后提出來,與大家共勉。并為之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