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
后現代主義的改編,優點在于視覺效果的唯美動人,還有驚心動魄的流光盛宴,賦予了故事更多浪漫的色彩;缺點在于削弱了原著的命運式悲愴,青春狂放的肆意也淪為鬧劇,對白臺詞的格格不入嚴重影響了演員帶入,而流行配樂更是出戲看這部片子的時候一直難以抑制地激動著......因為我發現,這樣充滿智慧和少許實驗性的佳片居然在十幾年前就有了......手邊剛好有莎翁原著的原文,十分吃力地在關鍵點解讀了他的古英文,結合原文談談對該片的感受。
這一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由巴茲·魯赫曼導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克萊爾·丹尼斯等主演的愛情片,改編自莎士比亞同名小說。該片講述了在維羅納灘市,一對分屬兩大世仇家族蒙太古及凱普萊特家的年輕人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上一代的仇恨阻礙他們不能結合而導致的一場愛情悲劇。
羅密歐是個不羈的青年,跟朋友們開車兜風,在party上喝酒跳舞甚至使用麻醉的藥品,他眼中絢麗的光彩猶如節日的煙火。他和朱麗葉的相遇是在一次化妝舞會上,他裝扮成中世紀的武士,她裝扮成安琪兒。一管毒藥,一顆子彈,從此便是永恒。
女主人公朱麗葉是一位名門閨秀。她熱愛生活,天真純潔,在同羅密歐相愛之前是一個循規蹈矩、惟命是從的賢淑少女,她愛上羅密歐后,愛情灼熱的火焰在她身上立刻變成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她變得大膽起來了,再也不是俯首帖耳,唯父母之命是聽的閨秀。
這部影片講述一部凄慘的唯美故事,愛不僅僅指兒女之情,而超越狹義的愛對于青春來說就如他的靈魂一般重要。祝福他們越來越好!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2
當然,并非每個為愛而死的戀人,都是可歌可泣的,死也需有價值,比如打破一個碗和打碎一只玉鐲,意義是截然不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故事,之所以讓我們潸然淚下,噓唏贊嘆,是因為他們代表著作者和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代表著人類對愛情的向往,當這種理想和希望遭到無情的毀滅時,有誰會不傷感、不心痛?魯迅先生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一語道破天下悲劇的真諦。
所以說,經典不是沒有理由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3
什么是愛情?當然我還不懂!看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我仍是不明白!莎士比亞的悲劇之一。
我覺得那種愛情太過匆忙了吧!因為悲而又短暫。對于現在的社會真的行的通嗎?我是說現在可能有這種愛情存在嗎?或許會有吧!只是我還沒有見到過罷了。她們應該是 屬于一見鐘情吧!她們的愛情美麗而短暫,沒
有過多的精彩,可能這就是悲的原因吧!
兩家的恩怨為什么要等悲劇發生之后才能化解呢?現實的生活中也是這個樣子的!總是要等到失去才明白,后悔已晚。所以啦,要吸取教訓,要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4
《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書是我前幾周讀的。我感覺羅密歐與朱麗葉之間的感情進展有點太快了……
兩人初次相見便約定終生,第二天便結婚,二者之間的愛情貌似更像是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間的惡作劇?羅密歐是個超級多情的種,前幾天還在為被女方拒絕而悲痛欲絕,生不如死,聲稱只愛那個女生(我印象中)。
但見到朱麗葉后,羅密歐把之前的女人全都忘光了!給我的印象就是,只要女人長得好看,羅密歐就一定會喜歡她,而這女人的性情也會特別好。唉,畢竟是戲劇,莎翁不可能像小說那樣給你詳細刻畫人物內心。不過我
覺得莎翁的戲劇更像是詩。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5
讀了莎翁的經典大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剛開始讀覺得很累,句子都很長,每句話都有很多形容詞,說一個名詞前面都要加很多定語。有一段話真是太個性了,不愧是莎翁!
沉重的輕浮,嚴肅的狂妄,整齊的混亂,鉛鑄的羽毛,光明的煙霧,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遠覺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覺到的愛情正是這么一種東西,可是我并不喜歡這一種愛情。
全是反義詞組成的句子,這樣說愛情,絕了!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6
這是一個古老而簡單的愛情故事: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了,柔情蜜意,山盟海誓,可惜命中注定,一個是鏡中花,一個是水中月,疾風暴雨般的愛情并沒感動宿怨已久的雙方家庭,反而導致他們雙雙殉情,譜寫了一曲忠貞和愛的挽歌。然而,這又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自發表之日起, 歷經400多年的歲月洗禮,它仍如鉆石般獨自發著璀璨而耀眼的光芒;無數人把它搬上舞臺,無數人為它癡狂,為它流下滾燙的熱淚;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為一代又一代人所傳頌。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7
在前幾天的課堂中,我們有幸的拜讀了莎士比亞的大作——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并且還看了同名電影。 上完課之后感觸頗深,在此小小流瀉一下。
在那無憂的純真年代,我們嬉笑著,奔跑著,追逐著……沒有男女授受不清的顧忌,沒有懵懵懂懂的愛戀,有的只是對快樂的向往,和一往無前的天真。花樣的豆蔻年華,花一樣的年紀,我們的內心世界開始萌動了,仿
佛剛出土的小草,開始了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年少無知的我們有著非凡的熱情和勇氣,敢于去做任何想做的事,因為年輕。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初戀……
在學生們之間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十八歲前一定要談一場戀愛。仿佛十八歲就是青春的界限,而戀愛就是這場年輕的戰場上的最好的證明。這樣,對么?莽撞地輕信,沖動的舉措,短暫的甜蜜,一切都是浮云罷了。幾
日前還熱戀著羅瑟琳的羅密歐,在見到美麗的朱麗葉之后,一見鐘情,不能自拔了。不禁讓人置疑這是否就是所謂的愛情。才見面一日,便約定婚姻,次日成親。躁動的沖動因子,荷爾蒙的刺激,在此刻顯露無疑。
年輕的沖動引領羅密歐品味了愛情的甘美,也讓他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過錯。最終兩人以死來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試想一下,朱麗葉不是正值芳齡的美麗女子,羅密歐會傾心于她么?如果不是因為一張美麗的容顏,又豈
能贏得年輕少年的愛慕呢?如果他們相遇是在30多歲呢,還會以殉情來紀念他們的愛情嗎?
雖說年齡不是問題,可年齡卻主宰了他的思考方向。氣血方剛,大腦來不及運轉,手腳早已做出了行動,如口無遮攔般,不經大腦,早已脫口而出。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見一個人的思想成熟時期遠遠遲于生
理成熟時期。而真正能冷寂思考的年齡,早已失去了年輕時的沖動,熱情及精力。試想,一個40多歲的男人在追求一個30多歲的女人,雖說還可以接受,但又有多少人會嗤之以鼻,嗤笑他們年輕時的錯過。
年輕是資本,但腦子才是關鍵。血涌心頭,不代表激情澎湃,面紅耳赤,不代表春心萌動。
熱情永遠等不到冷靜。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8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它寫了一對忠貞的戀人用他們年輕的生命換來了兩個家族世仇的和解。
這是個異常感人的故事。在古代意大利的維洛那城里,有兩個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家和凱普萊特家。蒙太古的獨子羅密歐在凱普萊特家的盛大舞會上,見到了主人的獨生女,維洛那城最美麗的女孩朱麗葉。于是兩人一見 鐘情。不顧家族的仇恨,墜入愛河。他們不顧兩個家庭的強烈反對私定終身。最后因羅密歐失手殺人,被逐出維洛那城。朱麗葉為逃避家人安排的婚約,于是在好心的芝倫斯神父的幫助下假死。偷偷回城的羅密歐不知道真相 ,為朱麗葉的死悲痛不已。便喝下毒藥死在朱麗葉的身邊。當朱麗葉醒過來時發現羅密歐已經死了,毅然用短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一次讀這個故事時,我已經淚如雨下。羅密歐與朱麗葉那堅毅的愛情,悲慘的結局,無不可以打動每一個人,正是他們那金子般善良,冰雪般純潔的心把兩個家族的世仇化解了,雖然他們為愛殉情,可是那段唯美的愛 情故事卻傳為佳話,永遠流傳在人間。
那個時候子女成婚的年齡是那么小,在本該是最無憂無慮快樂的花季年齡就要承擔生活的負擔,坦然面對死亡。羅密歐他們為捍衛愛情在街上拼死搏斗,而那些旁觀者只會煸風點火,不曾考慮過別人的痛苦與死活,只要 事情與自己無關又能夠讓自己從沉悶的生活中解脫一下又何妨呢?那時的人們好無知,竟然為了一時私欲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他們可曾想過這對忠貞的戀人心里是怎么想的?父母不顧朱麗葉的感受就給她私定終身,不就是 為了金錢,榮譽嗎?不就是為了找個有錢的女婿出去風光嗎?但是最后,他們終于覺醒了,和有著世仇的對方和解了,這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他們之間的那段情,是我所不能體會的。而我也為他們感到惋惜。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的在一起度過幸福的一天。
莎士比亞是用劇本形式展現羅密歐與朱麗葉之間的故事。所以我認為這本劇本能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此書獨特的語言魅力。而這獨特的語言魅力是莎士比亞的劇本所特有的。譬如此劇中眾多精妙的比喻,令讀者一讀就心領神會;眾多的排比句,增強了語勢,令讀者身臨其境……
古往今來多少悲歡離合,誰曾見這樣的哀怨辛酸啊!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不能為了私心而剝奪他人自由選擇的權利。
《羅密歐與朱麗葉》觀后感篇9
近期讀了簡寫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使我感受頗深。也了解到世間真情的可貴,人間真情可以超越一切,甚至生死。故事發生在英國維洛那城。凱普萊特和蒙太古兩大家族互相知視,因為兩家有著積怨很深的世仇,
大有不共載天之勢。在一次盛大華麗的宴會上,凱普萊特大人美麗多情的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大人英俊、瀟灑的兒子羅密歐一見鐘情,羅密歐無法抑制自己對朱麗葉的愛,向她求愛,朱麗葉幸福地擁入了他的懷抱,兩個家族
的深仇大恨阻擋不了愛情的狂潮,花前月下,他們互訴衷腸。來自兩個家庭的強烈反對,反而使愛情之火越燃越旺。他們私訂終身,并在好心的神父勞倫斯的主持下舉行了婚禮,朱麗葉望著身邊英俊而多情的羅密歐,心中充
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誰知,羅密歐在街上與凱普萊特的侄子提伯爾特相遇,提伯爾特故意挑釁,兩人發生了格斗,羅密歐殺死了對方,被逐出維洛那城。
朱麗葉含淚送別了羅密歐,她的心和情已隨著羅密歐去了,她喪魂失魄地思念著羅密歐。然而,父親卻逼她忘了這個家族的仇人,嫁給帕里斯伯爵。朱麗葉不敢背叛家族,又不愿意背叛心上人的愛情,她的心被痛苦和矛
盾撕咬著,左右為難。好心的芝倫斯神父再次幫助朱麗葉,讓她吞服安眠藥,以假死來搪塞帕里斯的求婚,拖延時間。
不明真相的凱普萊特一家人信以為真,傷心地為朱麗葉送葬。這時羅密歐悄悄地潛回了維洛那城,他以為朱麗葉真的死了,急急忙忙地趕到墓地,望著安詳、蒼白、停止了呼吸朱麗葉,他千呼萬喚,悲痛欲絕,他無法離
開他心愛的朱麗葉,他無法孤獨地、沒有愛情地活著,他喝下毒藥倒在朱麗葉的身邊。可不一會兒,朱麗葉的藥性過了,她蘇醒過來,驚喜地發現心上人就在身旁,但羅密歐告訴他,他快要死了,朱麗葉抱著他,不相信這一
切,然而他一點點衰弱下去,朱麗葉不能離開羅密歐,哪怕赴黃泉,他們也不再分離,朱麗葉毅然用短劍結束自己年輕生命。他們擁抱著愛情升入了天國。
一對情人殉情而死。他們的鮮血終于喚醒了兩個互相敵視的家族言歸于好。
對此我很不理解,為什么一切要等到無法挽回才去后悔,就像汶川地震,發生以后才后悔為什么沒有把房屋建堅固?為什么偷工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