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高三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法
一、抓關鍵語句,找對切入點
抓關鍵語句即抓住所給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正確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關鍵語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點。學生要能夠提煉出這樣的關鍵語句,透過材料看到其表達的思想和主旨。在材料作文中,關鍵語句要么是所給材料中議論性的語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復出現的語句,要么是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的對話,要么是轉折復句的后半句。掌握了這些技巧,學生在分析和判斷時就會很容易地找到這些關鍵性語句。在訓練學生抓關鍵語句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材料、抓關鍵詞句、進行聯想、提煉中心。
例如,2012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的作文,材料主要是介紹一個孩子因為擔心弄臟衣褲不能夠在秧田里穩步行走的故事。媽媽見狀告訴孩子:“你不是沒有力氣,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脫掉衣褲就甩掉了很多多余的顧慮。”通過媽媽的話,學生會看到孩子在秧田里站不穩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多余的顧慮”,根據這個關鍵語句,學生就可以延伸拓展開去,做農活是這樣,生活不也是這樣嗎?正是多余的顧慮讓人們患得患失,變得不自信,前怕狼后怕虎。這樣的立意切中了材料的實質,是真正地理解了材料。
找準了關鍵語句,學生就能夠在寫作中準確地把握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做到下筆如有神。如《丟棄顧慮,全身心投入伴你成功》《放下,心輕行如飛》《放下,是最好的得到》等學生習作,從標題就可以看出學生抓住了關鍵語句“放下顧慮”,同時又在圍繞中心的基礎上,各有側重,寫出了有鮮明特色的好文章。
二、提煉出中心,寫出新立意
提煉中心法就是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而推導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首先要明確作文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內容,進而才能夠寫出表意正確的文章。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而且也是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只有明確中心,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才不會出現偏題或者是跑題的現象,順理成章地寫出精彩絕倫的作文。
寫材料作文時,如果學生能夠準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并且以其作為材料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的文章切題又有深度。分析概括是在閱讀材料時要針對給定材料的內容層面,通過分析,概括出內容要點;提煉加工是針對給定材料的精神層面,提煉出材料的主題。
例如,2012年高考語文北京卷,材料講述了一位老工人每天都要徒步行走二十多公里來檢查鐵路,當有列車經過時他都會敬禮的故事。在對這個故事進行提煉時,學生要看到老工人的工作心態與現代人喧囂浮躁的態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安于清貧寂寞,忠于本職工作”,這不就是當代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的體現嗎?學生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進行立意,獨特的想法和新穎的立意會使文章別具一格,讓閱卷教師在閱卷時眼前一亮,那么自然不會吝惜筆下的分數了。
三、尋求互補法,合理去安排
“互補”來源于幾何中的互補角,用在作文審題中,也就是通過材料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給出的信息和對不足的內容加以補充,尋求互補。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是給出幾條材料,這些材料性質是統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為補充的。面對這樣的材料,只有將他們疊加起來找出幾則材料的重合之處,才能更為科學合理地提煉出最佳的立意觀點。學生要善于利用給出的條件和信息來分析和尋找隱含的信息和內容,促進學生通過互補的方式來完善文章的寫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立意。立意新穎,下筆自然會輕松,從而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例如,材料作文: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沒有什么,要想到你擁有什么;也有人說,不要老想著你擁有什么,要想到你沒有什么。這個材料中的兩句話分別對應著兩種處事的態度:其一是不要只盯著不足,要懂得發掘和關注手中擁有的資本;其二是不要滿足于既定的成就,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標。前者擁有的是資本,后者擁有的是收獲。一個是懂得珍惜現有的,一個是懂得不斷追求可得的。實質上由于二者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內蘊著平衡心態、撫平情緒、釋放不安的境界。需要安慰時,就多想想前半句;需要激勵時,就多想想后半句。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側重其中一點進行展開,也可以想到“勝不驕敗不餒”“珍惜擁有,追求未來”等立意。學生的立意清楚、別致、與眾不同,在寫作過程中自然可以順利地進行寫作,展現出學生獨特的思想。
四、由因來溯果,體驗全面性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與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他們之間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聯系的形式存在的。材料作文審題時,學生也要善于找到材料中的因果聯系。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對于因果關系非常明顯的材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分析因果關系上入手,促進學生探究事物之間的關系,形成完整的文章。
例如,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材料:一個車間的梯子寫著“注意安全”的條幅。一次,一位客戶來談合作事宜時提出把條幅寫成“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兩種對策的選擇不是正與反的對立,也不是基于道德拷問對與錯的選擇。所以在立意時,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從“注意安全”的角度立意,如《治標與治本》《一步到位的選擇》《別再隔靴搔癢》等;也可以從“對別人提出要求”還是“對當事人提出要求”的角度,如《與我有關》《別說:這是你的事》等;或者還可以從“換個角度看問題”的角度,如《橫看成嶺側成峰》《多樣的人生》等。學生從多角度來進行立意,啟動學生的思維,會給寫作帶來很大的彈性。作文的立意清晰也必然會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么)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率分論點)
⑴明確: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
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于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后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后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么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
①事實論據(舉例后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
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比喻論證比喻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高三材料作文范文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能看到一個社會的兇兆,以未來的危險促進當下的改過革新,這樣的人,有知識,有膽識,往往置個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個時代的心靈與眼光。在《圣經·舊約》里,這類人被稱為“守望者”,他負責指出一國或一人的罪錯,任何一個聽不到兇言的大寂靜時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職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雖然有各種聲調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恭喜發財、長命百歲。守望者之于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或一個團體乃至一個人,都是如此。
請仔細閱讀這段文字,然后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標題自擬,文體自選,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
【范文】國之安需法家拂士
材料中將“守望者”詮釋為負責為一國或一人指出過錯,以使國家永昌之人,讓我聯想到古文中的一個同義詞——“法家拂士”。誠然,謀求國家安定與發展,必然需要“法家拂士”這一群正義者。(評:主題句萬歲!)
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因為若無,也許意味著一個朝代的完結,或一個國家的覆滅。歷朝統治者多以夏桀、商紂為戒。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此二者獨斷專制、殘暴有加,不虛心受諫,反而虐殺“法家拂士”。于是他們的統治是短命的,歷史的車輪無情地軋過他們的那頁。試想,當“法家拂士”被屠盡,又有誰能為一國之興盡己智謀、獻其忠心呢?朝代更迭、國家覆滅是沒有“法家拂士”的苦果。
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不難發現那一群法家拂士們高大的身影,是他們,將名利生死置之度外,作出種種努力只為國家的再繁榮或民族的昌興。
那些閃耀的身影中有衛鞅、有王安石、有張居正,為國家的強盛作出了艱難的改革后卻反遭噩運,這是他們個人的不幸,但對于國家的安定昌盛卻是一大幸事。
而放眼近代,我們更不會忽視那些豪情,那些凜然正氣,那些義不容辭與前赴后繼。“拼將十萬頭顱血,須將乾坤力挽回。”戊戌六君子為喚醒國人而甘愿伏在刀口寒光下,魯迅先生日日筆耕不輟書寫思想,孫文先生奔走呼號“自由、平等”……在國家的大廈將傾的時候,他們看到了兇兆卻沒有逃之夭夭,而是畢其精力以一肩相扛,從不考慮自身而只愿國家早日安定,山河早日風光霽月。歷史證明,如若沒有這一群正義的“守望者”,國將何安?家又安在?——國之安多么需要這樣一群法家拂士,痛斥現狀之黑惡,開出一劑復興的強心針。(評:舉例得當,例證有一定說服力。)
縱觀古今,沒有法家拂士,國運難昌。歷朝開國后一段時期往往較為繁治,是因為統治者愿采納諫言而不只聽媚辭。中華民族在大劫難之后,復興重建之時,更不可忽視對“法家拂士”的培養、保護與鼓勵。
保護與鼓勵“法家拂士”,培植社會正義的中堅力量,就需要國家營造寬松、和諧的社會輿論環境,不禁錮人們的某些思想自由。而作為我們,國家的公民,更當以史為鑒,學習前人置利益于度外、敢于維護國家安定的勇氣與精神,全面提升自我以成為“法家拂士”的一名。
當全社會,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意識到了“國之安需法家拂士”并為此積極行動的時候,我相信中華國運必昌,金龍之騰飛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