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乙卷作文
全國乙卷作文篇1
每個人的心中總有一道坎,那道坎或深、或淺、或寬、或窄,但它總有一個名字——自己。
每個人的敵人只有自己,若不被自己打敗,則沒有人可以打敗你。換言之,只有打敗了自己,才能實現超越,才能超過心中的那道坎。那么,如何才能超越呢?
堅持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我們可以沒有蘇軾的“鬢微霜,又何妨?”的豪邁,也可以沒有辛棄疾“沙場秋點兵”的豪情,但是,當我們堅持了自己,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毫不退縮,我們會不會成為下一位豪放派的接班人呢?誰說在跑800米時我不可能成為第一?誰說我不能攻破老師都無法攻破的難題?誰說我們的能力就僅僅只是表面所呈現出來的那樣?
在考試時用盡每一分力,在跑步時流盡每一滴汗,像汗血馬一樣地飛奔,用盡自己的全力去做每一件事,這樣便能超越自我,越過心中的那道坎。
在《趙氏孤兒》中有一句臺詞使我至今仍印象頗深:“不把你的敵人當作敵人,那么你就天下無敵了。”不把敵人當敵人,不把自己當敵人,那么也能超越自己,而那種境界,叫做“忘我”。
忘我,顧名思義就是忘記自己,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那個一味退縮,總是對自己說不行,悲觀而無能為力的自己的存在。
當歸有光埋情于項脊軒中,當劉禹錫忘身于陋室之中,于是,陋室美好了,萬物都變得充滿生機,從而也使自己達到了一種無人可及的大境界。當歐陽修尋樂于醉翁亭中,當子由、子瞻與夢得覽江流之勝于快哉亭中時,他們便忘了自己是由于被貶謫才到了黃州,他們便會得到一種超脫、釋懷之感。
忘記了自己,將形化為神,讓自己不再受到自己的干擾,做自己想做的事,讓自己忘記過去所發生的種種不愉快,于是便不再悲傷,于是那個自己便不再是自己的敵人,于是便完成了超越,便越過了心中的那道坎。
做好自己。郭熬說:我們始終都在練習微笑,終于變成了不敢哭的人。這是一種樂觀嗎?不,至少我認為,這是一種遺憾。
我就是我,那個最真實,最自然的我。當每個人都這樣認為時,我便與那個作為敵人的自己融合為了一體。做回最真實的自己,自己便不再是敵人。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有太多的因素阻止了我們變回自己。金錢,名譽,聲望,人際關系……這些都是無時無刻不在牽絆著我們的絆腳石。一不小心被絆掉了進去,便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是的,做回那個真的自己、原始的自己真的很難。但是,如果有一天做回了最初的自己,那么心中的那道坎,將不值得一提。
超越自己,越過心中的那道坎,迎接我們的不再是一條小小的河流,而是一片廣闊的大海。
全國乙卷作文篇2
北京冬奧會的開幕恰逢立春,用中國的24個節氣開啟了倒計時,每個節氣又配上一個經典詩詞,畫面中,祖國各地的美麗風情,和冰雪健兒奮力拼搏的場景,交相輝映。
隨著《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五星紅旗從數百人手中緩緩前進,最終來到國旗護衛隊手中。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一位國旗手流下了熱淚。事后采訪他解釋道:“當我站在場上的那一刻,內心最大的感受就是自豪,作為旗組的一員,我們升起的不僅僅是一面旗幟,更是國家的尊嚴、民族的驕傲。在冉冉升起的旗幟背后,是一個強大的中國,那一刻,我感覺到胸膛更有了力量”。一滴滑落的熱淚,是他的所有驕傲與熱愛,不禁讓很多人產生共鳴: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冰藍水墨,化為黃河之水傾瀉而來,河水成冰鋪滿全場,展示了我們大國的氣象,最終凝結成冰立方。曾經的輝煌在冰立方中一一閃過,最終定格在了“2022北京冬奧會”。
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從冰立方中雕刻了出來,冰雪五環破冰而出緩緩升起,“破冰”寓意著打破隔閡,互相走近,大家融為一體。在它的背后,還有一彎殘月,這正是當晚的月象。
節目《雪花》在演出過程中,有個小朋友迷路了,但并不是演出事故,是想告訴我們“迷路的孩子早點回家,我們一鴿’也不能少”,迷路的孩子是誰,相信大家都懂。兩個孩子踏著星光,奔向祖國的畫面溫暖又感動。
開幕式上的無火方案,更是令世界震驚。用“微火”代替“大火”,用“不點火"取代"點燃”,這個創意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卻又讓所有人回味無窮。這是一個突破傳統,大膽創新,而又別出心裁的設計。最后一棒火炬留在大雪花的中心繼續燃燒,在這一刻,沒有點燃的動作,沒有火炬臺的熊熊燃燒,但留下了一棒棒火炬接續傳承的微火。微火雖微,永恒綿長,生生不息。
燈火里的中國,溫馨和諧,流光溢彩,新時代的中國,長歌豪邁,生機勃勃。
北京冬奧會必將是一屆載入史冊的冬奧會,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必將是一場開創冬奧會歷史的盛典,北京冬奧會的冬奧之火,就是一捧直入人心,連接你我,一起向未來的,奧林匹克之火。
全國乙卷作文篇3
賽跑選手的每一次的超越都是在彎道處!
你可曾發現,賽車選手超越對手的地方,也是在彎道處!
很多觀眾看比賽,很少人注意過程,只關注起點的瀟灑和終點的興奮,而忽視彎道的奮起與超越。
我們中國有句經久不衰的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說的是事物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我們前進的道路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存在著許多彎道。有遇到艱難險阻時的被迫拐彎,也有在轉折、轉型、轉軌、轉機關頭的合理拐彎。發展需要抓機遇,而機遇往往都在大勢演變、歷史彎道上顯現。
一部世界史,其實就是各國在拼彎道、抓機遇的過程中比高低的競爭史。十七和十八世紀,是人類世界的大變革、大轉折時期,從經濟到政治到社會,都出現了重大的拐彎轉向。許多大國的崛起,正是把握了重大轉折的機遇,在歷史彎道上,應對沖決封建神學束縛的思想啟蒙、否定舊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挑戰全球的工業禮貌萌芽,敢于超越,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促進了自身的飛躍。
而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清帝國,在這一輪彎賽中,無視時勢的轉折,不思進取,安于現狀,不僅僅原有的輝煌盛世不復存在,并且被眾多列強超越,唱出了一曲馬克思所慨嘆的“奇異的悲歌”。
“彎道”是一個挑戰,也是一種機會。險阻能夠磨礪我們的斗志,挑戰能夠使我們闖出新路。今日的發展,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全球需求增長呈放緩態勢,對于出口依存度很高的我國必然產生負面影響;國內宏觀經濟環境趨緊,通脹壓力加大,生產要素的供需矛盾突出。在“彎道”面前,怎樣辦?最要緊的是主動適應,把握機遇,進取應對,敢于超越。應當說,對于進取者來說,任何時候都有機會,任何挑戰都能夠變成機遇,就看你敢不敢抓、善不善抓。
環境趨緊,能夠主動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施有保有壓,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總之,在“彎道”和轉折中只要敢于克難求進,乘勢而上,善于在曲折中把握機會,在不利中尋找有利,就能實現彎道超越。
人在旅途,有人總期望腳下的道路筆直平坦,就像人們期望生活之路一帆風順一樣。趨利避害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直、干、順能有多少呢?其實人生有很多彎道,但每一個彎道都是一次機會的到來,重要的是你是否意識到這是個機會,是否在此奮起超越。成功是有理由的,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會過上什么樣的努力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不要害怕“彎道”,不要忽視“彎道”,“彎道”之中有良機,超越彎道長本事。
朋友,在自我的彎道處把握好自我的人生吧,活出自我的精彩!因為機會總在彎道處!
全國乙卷作文篇4
作為青年人,我們都曾聽到這樣的問題:你的選擇是什么?你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搪塞、敷衍、抵觸,常有人說:我厭惡說教,我只想活出自己——或許比起矯飾過的回答,內心給出的"解題思路"更坦誠。你心里想著,我想成為飛行家;你聽見自己開口,我覺得踏踏實實就很好。
理想,本不應該是個"廉價"的詞匯。還記得嗎,百年前,"理想"是最讓人心潮澎湃的滿腔豪情。我們無法親歷過往的風雨飄搖、戰火紛飛,幸好我們還能想象、我們擁有藝術,當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感受到哪怕萬分之一的前輩們的心緒時,那一刻,我們將前所未有的接近理想。
身處一個格外精彩的時代,理想自然也可以多種多樣。然而,總有什么東西橫亙在人生之路上。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總想把任何事情都賦予千篇一律的“意義”。紀伯倫說:“不要因為走的太遠,忘了我們為什么出發。”然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踏上第一步就已經意味著巨大的勇氣。我們永遠不會迷失,因為我們都不敢前行。你問自己,為什么我當初沒有選擇成為一名飛行家呢?絞盡腦汁,終于想到,原來你輸給了旁人的一句“你的想法太天真”。
可是,誰來定義“天真”與“成熟”的區別呢?有一個詞最近被濫用得很厲害,叫“規訓”,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想表達的都是“被馴化”。“理想”和“幻想”,實則涇渭分明。當我們談及前者時,我們已經過濾和篩選了許多冗雜的想法,留下那些出于本心、無法割舍的期盼。一個有道德底線的人,決計不會用自己的理想踐踏他人的生活;反過來,實現理想的先決條件,就是能夠對自己負責。既然如此,所謂“天真”,更多是赤子之心,而非自我陶醉。
你還是想問:我追求的不過是種個人的圓滿,究竟算得上什么“理想”?孩童都懂得“為生民立命”,可我只是想成為一名飛行家,我如何尋我的“義”?對此,我想試著給出一個答案:我們所在的時代,進取、堅韌,它所需要的,不是束手束腳,而是施展才華。熱愛科研,種下一粒谷粟,多年后,或許會長出兩岸稻香;熱愛文學,寫下兩行詩句,某一天,或許會振奮一個對生活絕望的孩子的心。去做自己所熱愛的、所向往的、所憧憬的,這本身就是一件會帶來巨大影響的事情。做好自己該做的,這就是“義”。
作為青年人,與其說要向上走,不如說要向前走——但絕不能停滯不前。所以,如果再有人問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又愿意為此付出什么,你應當自信的回答:我想成為一名飛行家,我想飛。
全國乙卷作文篇5
理想,是一座燈塔。疲倦時給予激勵,怠惰時給予鞭策,前進時指引方向。我們從不懼目標遠大但我們恐懼空想而無為。因此,我們要將大目標拆分為每月、每日可做的小目標。日日而得寸進。如此,我相信前方縱使滿是荊棘,我們自得鎧甲堅盾,一人獨行,身后卻仿佛帶著千萬雄兵。
“回眸亙古及今的人類歷史,成大事者無不志存高遠,創偉業者無不志存高遠。從一統山河的嬴政到開拓民主的孫中山,沒有高遠的志向,怎能有民族統一的偉業;沒有高遠的志向,怎能有辛亥歷史的一頁。身為偉人的他們無不都有著遠大而堅定的志向,而有著更高目標追求的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作為一個有理想的新青年,志向與其密不可分。
志存高遠而不是好高騖遠,踏實踐行而不是盲目蠻干。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或者理想,要切實合理,過低,輕易達到,易產生自滿情緒,而不進反退;過高,難以達到,會導致厭棄心理,進而自我否定,這都不利于我們的進步。所以,目標與理想要符合實際,對于我們的理想,要一直記在心中,為之不斷努力,而不是整天掛在嘴邊成為“空頭支票”。正在追夢路上的我們,或許還什么都不是,但當我們一步一步的前進,最終實現自己理想之時,也會是別人眼里散發著耀眼光芒、很厲害的那個人。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生活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習優異離不開端正的態度、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方法以及可追求的理想。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沒有優秀生活學習習慣的人生是蒼白的,是懦弱的,是難以乘風破浪,名揚四海的。同學們,請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擁有凌云志,習慣伴我行,用良好習慣造就精彩人生!
以夢為馬,以精神為矛,以意志為盾,在韶華時光里實現青春的價值,乘風破浪,不負眾望;在日常中,行君子之道,承信任之禮,以良好行為習慣約束自我;求諸己,喻于義,訥于言,敏于行是我們的目標;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是我們的特色。以好學為本,以學好為務,爭做品學兼優第一人;以蒼穹為岸,以永恒為限,少年應志行四方。
要銘記,人不是一個學習機器,他可以思考,可以思考自己以后想要活出什么樣的生活質量,自己可以解鎖什么樣的價值尺度,自己可以為這個社會創造什么價值。學習只是途徑和手段,它成為不了努力的支點。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指向一個有追求的理想,才可以照亮未來。
不求得改變世界,只是在當下,擁有理想,每個人都會很幸運,獲得了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