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讀書”。
生活中,有一種收獲,讓人一生受益,那就是讀書的收獲;人生中,有一種經歷,讓人難以忘懷,那就是讀書的經歷,她充滿了讓人著迷的魔力,是什么讓我這么著迷?讓我如此的愛上她?
因為書中有知識,有精彩的故事,有生活中的趣事,還有做人的道理,還有許多優美的詞句,讓我身臨其境,無法自拔。每當我有一本新書時,我就會抱著新書,愛不釋手,一字一句的仔細品讀。慢慢的,融入到書的世界,和主人公、作者,一起探險,一起歡樂。我看得廢寢忘食、如醉如癡。就好像林海音《竊讀記》的心情一樣,無論多么身邊的吵鬧和擁擠,我依舊暢游在書的海洋之中,自在得像一只無憂無慮的小魚。吃飯時,媽媽喊三四遍,我還舍不得放下自己心愛的書,有時甚至充耳不聞,所以難免,老媽會把書從我手上奪下來。以這種讀書的速度,我幾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較薄的書。
書是人們精神的糧食,如果世界上沒有書,人們就沒有知識;書是給人們指路的明燈,沒有它,我們就不能走向正確的方向,大步向前;書是在知識的海洋里的一位導航員,駕駛者神奇的潛水艇,帶著我們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尋覓無價的寶藏。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上好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高爾基把書籍比做了他在饑餓時的面包,讀書是美妙的,可以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在書中,是奇妙的精神之旅。如果是我,我把書比做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在我快樂時,同我一起歡笑;在我生氣時,她輕輕的安慰我;在我傷心時,她是我的解憂好伙伴。
讀書是我人生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各式各樣的書都要細細閱讀。我曾聽一個人評價讀書的感覺,也深有同感:讀書就像品茶,一杯永遠也喝不完的茶,感覺由淡變濃,愈品愈有味道,清雅香濃;它還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全包括。我喜歡文學類的書籍,特別是故事情節撲朔迷離,讓人意想不到的書籍。很多時候我為了追求事情的結果或某個情節,渴望知道事情發展的結局,渴望了解主人公最終的命運,一讀就是好長時間,幾乎忘了世界,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每當我讀完一本書,心里是滿滿的回味,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也有一種戀戀不舍,還會意猶未盡地再翻看幾頁。當然,如果聽說又有了其他好看的書籍,我一定纏著讓媽媽給我買下來,或用自己攢下的錢買這本書。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書店,忽然一個電話打來,讓媽媽去幫個忙,媽媽對我說要半個小時后才能回來,讓我在書店等她。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蹬蹬蹬”匆忙的高跟鞋聲從遠處向我走來。“穎穎,不好意思啊,媽媽出去了一個半小時,沒有著急吧。”我只覺得一陣細小的聲音鉆進我的耳朵,是誰啊?啊,是媽媽,我讀書讀得太投入了,媽媽已經回來了竟然沒有發覺出來,我沒著急,倒是媽媽覺得很抱歉。
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如果夢寐以求的書籍過了很久也沒有買到,心里還會有些悵然若失。讀書讓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有對《瑪蒂爾達》《女巫》的驚嘆,有對《紅豺》《狼王夢》的感動,還有對《流螢谷》《睡塵湖》的悄然落淚;讀書,讓我的世界變得快樂無限,作者有趣的故事,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得十分奇幻。一本好書是一位益友、一位良師,甚至一位智者。所以,如果你要出門旅行,就像《走遍天下書為侶》的作者一樣,一定要給自己心愛的書留一個位置!
讀書的旅程永遠也沒有終點,知識的海洋也需要不斷的注入新鮮的源頭活水,只有這樣的人生才能不斷充實,生活才會更加燦爛,因為,我喜歡書中那華麗的詞語,那優美的句子,那引人入勝的標題,那精彩的故事內容!我讀書,我進步;我讀書,我快樂,我愛讀書!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小時候,我常生病,我有病在家休息時,總會讓媽媽買書給我看,有時聽媽媽講故事,聽著我便進入夢鄉。
上了三年級時,我要求媽媽給我買《三國演義》,媽媽不但不買,還把我訓斥一頓。最后我下了決心攢起零花錢來,我買了下來,回家后趕緊藏了起來,以免讓媽媽發現,我盼望著假期的到來,這一天終于來了,于是我每天晚上找借口讀《三國演義》,我讀完三國厚啟發很大,后來我又讀了《紅樓夢》,是我又增加一些知識。
這時已到了開學了,我只能偶爾擠出一些時間來隨意翻翻,剛一翻起就想起三國中的人物,如劉備、關羽、張飛、孔明、徐庶、曹操、曹沖、孫權、周瑜、張昭等一些人物,是我永遠不能忘懷。時間再多一些吧!有了充足的時間讓我再多史書,讓我更了解一些知識吧!
謝謝大家!
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篇3
大家好,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今天能和大家一起走進這片書香濃郁的境地,心里非常激動,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是世界讀書日,是個美麗的日子,我們相聚一起在喧囂中享受一份寧靜.其實對于每一個愛讀書的人來說,只要擁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日子。讀書是一件令人愜意的事情,可以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可以在孤獨中趕走寂寞,可以在彷徨中尋找到目標,可以在疑惑中找到答案。
以一顆閑適安靜的心,在無人的家中或辦公室里,泡上一杯茶,再翻看一本書,不匆忙,不焦灼,任思維游離邏輯的軌跡向著更廣袤更深邃的空間伸展,我且奢侈地享受這無拘無束的自在從容……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廣闊多彩的世界,那點點文字如汩汩清泉流入心間,浸潤心田。這雖不是禪境,但我卻于獨處之際體悟到一種純真,一種凈化,一種清心怡情的雅致。
書香校園,書寫著一個個讀書故事,成就著一個個幸福人生!
如今,研讀名家成了我們閱讀的主流,李鎮西、竇桂梅、魏書生、蘇霍姆林斯基走進了我們的辦公室,我們研究他們的課堂,領會他們的方法,感悟他們的思想,與名家交流,與文本對話,讓我們多了一份睿智,也多了一份靈性。他們的教育思想一點一滴的溶于我們的教育教學生活之中,我們在閱讀中厚實著自己,在踐行中反思著自己,在交流著提高著自己。
悠閑時讀書,會添一份文苑漫步的雅致;苦悶時讀書,會多一份從容淡定的情懷;迷惘時讀書,會有一種柳暗花明的驚喜。對我而言,讀書已變成一種幸福的享受。
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的生活中,一直有一位朋友伴隨著我——那就是書。可以說從小到大愛看書的習慣,我一直都沒改過,它是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與書發生的趣事也不少,讓我給你講講吧!有一次,媽媽有事要出去,我自己在家,我便捧起一本書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只聽見媽媽模模糊糊地說了幾句便走了,我也沒在意。便接著看,不知過了多少時辰,只聽“轟——”地一聲,好像什么“糊”了,我連忙去廚房,只見鍋里的米已成了黃鍋巴!我只好把奧利奧打開來填饑。我又接著讀我的書,不知什么時候媽媽回來了,看見桌子上的鍋巴干和餅干立刻明白了什么,馬上走過來,笑笑說:既然你這么喜歡看書,好就帶你去書店看個夠。
這就是愛讀書的我!
謝謝。
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篇5
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書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所以,熱愛讀書吧!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那樣,熱愛讀書,閱讀撼人心弦的高貴作品,親灸偉大性靈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華,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在祖國和平的藍天下,我們比先輩擁有了更優越的學習條件,能日以繼夜地遨游學海,向書山攀登。我們成了新一代讀書人,志存高遠,只爭朝夕,我們要在學好課本知識后,博覽群書,在書中讀李白的瀟灑,讀蘇軾的豪放,思索魯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長。歷經苦難的高爾基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我們又何嘗不是呢?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恒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靈的和平,精神的慰籍。朋友可能離去,書卻是最忠誠的伙伴,時光不斷流逝,閱讀卻讓我們永葆青春!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文明行為、禮儀規范;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讀書是一種“靜趣”,是一種“心趣”。當自己一個人時,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她會娓娓動聽地向你講述一些新鮮故事來,講述一些大的道理或小的道理,于是,翻不上幾頁,我就會忘卻自己,翩翩飛進書的世界中。有的書如風塵仆仆的流浪漢;又像走南闖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裝滿稀奇古怪的風土人情和美麗誘人的風光。正是她,教我認識了偉大的祖國,美麗的歐羅巴,冰封雪地的南極……同時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忘記了祖國的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有的書像陳年佳釀,百讀不厭;有的書如倒啖甘蔗,漸入佳境;有的書卻像一枚青青的橄欖,苦澀后現清香……
夏夜里,與李白坐在涼席上,聽著曠野的風聲,追憶著唐朝的月亮。冬夜中,窗外飄著大雪,擁被而坐,傾聽著俄羅斯文學大師們憂郁的訴說,書中西伯利亞的大雪與窗外的大雪一起紛飛……夜深了,沉浸在一本天文書里,遨游于廣袤的宇宙空間,遙想地球的命運、銀河的命運、宇宙的命運、萬物的命運……傾聽過去,觸摸現在,叩響未知。那顆被凡塵的喧囂折騰得疲憊不堪的心也隨之平靜下來了。
我愛書,她伴我走過了無數風雨,同時讓我感受到:讀書之趣,藏書之趣,買書之趣。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她像我描繪氣象萬千的景色,教我大的道理或小的道理,教我受益無窮的知識………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
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篇6
在我看來讀書不僅僅是讀書,更重要的是理解、領悟,把吸收到的知識、得到的體會體現到行為舉止上,更體現在人生價值上。讀書,讀好書。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讀書帶給我的人生感悟。
讀書帶給我的第一個人生感悟是:百善孝為先。
我的母親有三級殘疾,在她4歲的時候,上天無情的剝奪了她的勞動能力。從小開始,她就為好好活著而努力著。二十二歲,她嫁給了我的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相濡以沫。三十四歲,她冒著高齡的危險,以她病殘的身軀生下了我。十幾年過去了,在這些年里,她含辛茹苦,她為我洗衣,為我做飯,她教我做人的道理,她做了她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還要遭受周圍人異樣的眼光。小時候,不懂事的我,經常抱怨,經常爭執,有時候也會有歧視。但是,漸漸長大,便開始懂了,我錯了,這可是生我養我的母親啊!也正是史鐵生的那篇《秋天的懷念》,讓我明白,當母親不在的時候,也許留給我的是無盡的傷痛和悔恨。母親,她給了我生命、給了我母愛,她把她的全部都給了我,而我,還有什么向她索求呢?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所以,我要給她幸福,我一定會給她幸福!
讀書給我的第二個感悟是:家鄉永遠是我的家鄉。
巴圖朝魯的那本《神奇的額濟納》介紹了額濟納的悠久歷史、自然風光、名勝古跡以及民俗風情等。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美好的事物要逐步深入的挖掘和體會。又一次,我和我的媽媽在看電視,中央四臺的那一期播出的遠方的家鄉恰好使我們的家鄉-額濟納。記者先來到了黑城,介紹了黑城的歷史故事,從中,我似乎看到了飛沙走石的巴丹吉林大沙漠,我似乎看到了駝隊在緩緩的前行。隨后,記者來到了胡楊人家,剛出鍋的手抓肉,醇香的奶茶和奶酒,還有酥油、奶皮等純手工食品,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額濟納旗人們的熱情好客豪爽!總有一天,我們將踏上遠離家鄉的路,去尋找夢想。但是無論我們在何方,無論我們在哪里、有怎樣耀人的成就,家鄉永遠是我們的家鄉。有時間,我們就應該回來,回來看看父母親,回來看看老師、同學,回來看看那守護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胡楊林。有能力了,我們一定要回來,建設我們的家鄉。額濟納的家鄉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努力、去奮斗。所以,為了額濟納旗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吧!
讀書帶給我的第三個感受是:讀書,為了更好地活著,為了身邊的人更好地活著。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周恩來十二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前往東北求學。他的授課先生在一次講課中問同學們:‘諸生為何而學?’有些同學回答說‘為明理而讀書’,有些同學回答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些同學回答說‘為掙錢而讀書’。周恩來靜靜坐在一旁,沒有搶先發言,魏先生注意到了他,做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發言,周恩來同學站起來,清晰而響亮的回答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的,少年時候的周恩來就意識到祖國必須強大,中華必須振興。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志向,但是,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世界,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有些事情,要一點一滴去做,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沒想到這短短的一句話,竟然給我帶來終生的啟示。
以前我總是不讀書,所以作文也寫得很差。后來爸爸告訴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意思:讀過很多書,肚子里才會有墨水,在寫東西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能寫出東西來,。
于是我讀書的精神也興奮起來,開始讀各種書籍。如四大名著、伍美珍作品、郁雨君作品、楊紅櫻作品等。我的作文也常常得優+。
我又把這種方法告訴同學們,他們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當然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給我的啟示也是有的:只有你認真的讀書,才能獲得寫好作文的好方法。
后來,老師讓我把寫好作文的技巧說給同學們,我說:“只要認真品味對你有益無害的書籍,就能寫出最好最妙最精彩的作文。”說完,掌聲響起來了。
所以,我永遠不會忘記“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以我愛讀書為題的演講稿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的讀書生活,從小學來數,已經有六年半的時間了。在這六年半的學習生活中,我所“讀”到的,不僅只有課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那些做人的道理。
小學的時候,我成績每次都不錯。老師常在素質報告單上寫道:“溫文爾雅的你,是老師的好助手。”老師除了教給我們知識,還經常拿出一節課的時間來給我們講道理,每次聽完老師的話,我的心總是沉的,因為我能從老師的話中體會到什么。老師給我們講“子欲孝而親不在”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想孝敬你的親人,就必須從現在開始,不要等到你的親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才想起來。回到家后,我聽老師的話,主動幫助媽媽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媽媽驚訝地說:“呀!我們孩子長大了,知道幫媽媽干活兒呀!”這便是我最高興的時候了,因為我學會了孝敬父母。在大掃除時,老師又經常說“各掃門前雪”這句話。讓我們自己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情,并一定要把它做好。
到了中學,我也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他也經常給我們講道理。老師給我們說過一句話:先做人,再學知識。并解釋說:“一個人,必須要先懂得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然后才可以學習知識。如果你人做不好,知識卻學得不錯,那么,留在這個社會也是個禍害,他只能對國家造成威脅。”這大概也是老師給我們講道理的原因吧!仔細揣摩老師說的話,我總能明白老師的用意,因為我是個敏感的人。
我的讀書生話,雖是千辛萬苦,但是,最后我所“讀”到的,不只是知識,更多的是那些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