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作文關于清明節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著,干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和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著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巨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盡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盡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愿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了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于,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著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_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咱們及時發現,外婆終于醒來的一剎那,咱們懸著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媽媽摟著我哭了,她說:“該自責的是咱們呀!你的外婆,咱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媽媽陪著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說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舍地說: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學,這就夠了。后來她安詳地睡去,咱們以為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說她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_”的人一樣,感動著村里的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么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于多么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了多么深刻的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了決心,以后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的思念。
2023作文關于清明節篇2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之時,我國人民又迎來了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節日。為紀念這一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上讓我們戰勝困難;在賽場上讓我們贏得榮譽;在集體生活中讓我們更加團結。我們胸前佩帶著鮮艷的紅領巾,懷著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陳贊賢烈士紀念亭。陳贊賢烈士作為中共贛南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袖,他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他的事跡將流芳千古!烈士紀念亭是那么莊嚴、肅靜,迎亭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們班排著隊來到烈士紀念亭,我們開始了主題隊會:首先由班主任講話,然后由班干部代表發言,大隊輔導員深情地講述了陳贊賢烈士的英勇悲壯事跡,還教育我們怎么怎樣做一個誠實的人,勇敢的人。是啊,在那黑暗的舊社會里,先烈們冒著生與死的考驗,不顧個人安危,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換來了祖國欣欣向榮的今天,他們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里。
最后為陳贊賢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里面,我想了許許多多: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們為我們創造出來的,是他們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于是,我暗自下定決心: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要繼承先烈遺志,為了實現我們光榮的使命,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我必須努力學習,學好建設祖國的本領,為建設祖國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2023作文關于清明節篇3
清明節快到了,我和我們班同學一起去楊虎城烈士陵園掃墓。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隊。緩緩進入陵園的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接著我們舉行了許多活動,使我最感動的.是為烈士默哀,大家一起為英雄默哀時,我的腦海里不禁出現革命前輩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場景,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他們大無畏的精神讓我們成在祥和寧靜的環境下讀書。在那三分鐘里,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
我看著胸前偑帶著鮮艷的紅領巾,參觀者烈士陵園,它是那么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么挺拔。
都說:一個人的肉體倒下了,然而精神長存。 這句話正好映照在烈士身上。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加倍珍惜。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許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所有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2023作文關于清明節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的一首清明詩把清明時節行人的黯然傷神描寫得淋漓盡致。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和所有的人一樣,正為清明而忙碌著,撐著雨傘走在路上,白色的霧氣與連綿不斷的細雨交織著,我仿佛看見了杜牧詩中放牛的牧童,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我們誰都沒有說話,連平時最愛說話嬉笑的妹妹也乖了許多,大家就這樣默默地走著,任憑泥濘沾滿了褲角,任憑雨水淋濕了衣裳,誰都沒有任何的抱怨。看著路旁還沒來得及發芽卻已腐蝕的樹樁,看著那正在緩緩飄落的樹葉,我的心中好像壓著千斤巨石般沉重,一絲憂愁、哀傷襲上心頭。
看著眼前的那一座座墳塋,我感到無比熟悉,因為里面躺著我仙逝的親人。雖然我沒有見過面,但我知道他們一定是慈祥的,他們總想著造福于子孫,他們用手中的镢頭開墾出了山間的荒地,他們哺育了血脈相承的子孫。雨越下越大,爸爸用手中的鐮刀將墳塋上的枯草處理干凈,在墓前小心翼翼地掛上“清明吊兒”。接著點燃鞭炮,“噼哩啪啦”響徹空曠的山谷。站在墓前的我們,彎下腰,向先人深深地鞠了三個躬。
邁著沉重的步子往回走,猛回頭看著在先人墳旁那幾座無人打理的墳塋,在風雨中兀立著,我想也許是他們的子孫忘卻了在這里還有先人的墳塋吧!于是,我又回到了墓地,在那幾座孤獨的墳塋前掛上余下的“清明吊兒”,用手理了理墳頭的枯草。“清明吊兒”隨著晚風在墳頭飄忽著,一種無法言喻的感覺襲上心頭,不知是對他們的憐憫還是對他們的懷念?
如果他們還活著,也該是兒孫滿堂享盡清福了吧,我想。
2023作文關于清明節篇5
又至清明。
又一次和父親及女兒來到爺爺的墳前。父親給爺爺添了幾锨新土,我和女兒燒紙焚香,隨著絲絲縷縷的青煙,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記憶中的爺爺:
爺爺是一個質樸、本分、樸實的農民,沒有什么文化,養了七個子女。那個年代,一家有七個子女,生活是很艱苦的。
聽父親說起,爺爺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對子女的教育很重視。
父親是1960年的時候,因為家庭條件的特別艱苦,想離開學校。但是爺爺還想讓父親繼續上學,因為父親學習成績很好,在當時的莒縣一中名列前茅。那時家里人口太多,在村里吃大鍋飯,每天都是定量供應。爺爺奶奶在村里干農活,很勞累,但是還是省吃儉用,把省下來的飯票給父親在學校里吃。由于當時供應的很少,父親在周五就把飯吃完了,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就沒得吃了。上了大約三四個月,父親不得不離開學校。據父親說,爺爺傷心了很長時間,但是沒辦法。
到我上學時,爺爺經常對我說:“孩子,好好學習,現在條件好了,至少能吃飽了,不要像你父親那樣想上學,沒有條件。”爺爺的話對小時的我來說,就有了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努力的學習,成績不錯。雖然我上初中的時候,爺爺就離開了我,但是爺爺的話一直激勵著我。后來我考上大學。在上大學的前一天,我和父親來到爺爺墳前,告訴爺爺:我考上了,實現了您的很久的愿望。
爺爺當時得了一種病——甲狀腺腫大,當時我不知道這是什么病,只知道農村人管這叫做“癭脖子”。小時候,我和弟弟經常摸著爺爺的脖子,感到很好奇。問爺爺,你這是怎么了,爺爺只笑,不回答。這樣我們就越好奇,有時在外邊玩的時候,還在伙伴們面前炫耀,我爺爺的脖子粗。這事被父親知道了,把我和弟弟狠狠的教訓了一頓。
后來大了,學到了一些知識,才知道這是一種嚴重的病癥。父親說這個病在當時不好治,只有這樣拖著。結果爺爺的脖子后來越來越粗,呼吸越來越困難,不得不到了沂水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已經轉化為腫瘤,進而轉化為癌癥。
在住院的日子里,那是在70年代,我家、姑姑家和叔叔家都是農村,家庭很貧窮,治了一段時間,醫生說回家吧,這個病到了晚期,無法醫治了。后來據父親說,在準備出院的是那個晚上,父親和叔叔陪著爺爺,到沂水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這是爺爺有生以來第一次在電影院看電影。看到爺爺在專心的看電影,父親和叔叔滿臉淚水,但是沒讓爺爺發現。
回家以后,親戚朋友們都來看望爺爺,爺爺總是笑著面對著一切。別人安慰他時他卻安慰別人。每晚父親和叔叔輪流陪著,有時我也去陪。爺爺有時起夜,看到父親或者叔叔睡得很沉,就自己堅持自己硬是起來。有一次一不小心,摔倒了,把父親驚醒了。
一個多月以后,腫瘤惡化,在麥子豐收的季節,爺爺離開了我們,終年62歲。
女兒用樹枝把紙和香挑了幾下,為的是讓其燃燒充分,看到隨風飄起煙灰,我的思緒回到了眼前。
和父親及女兒,雙手合十,俯身祭拜,我心里默念:爺爺您在那邊還好嗎?明年清明還來看您——爺爺!
回家的路上,父親和我沒有說話,我想父親也一定在回憶他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