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意志的名人故事
堅強意志的名人故事(精選篇1)
霍金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yè)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y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xù)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fā)現(xiàn)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zhì)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fā)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xiàn)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fā)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zhàn)勝了疾病,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堅強意志的名人故事(精選篇2)
20__年5月5日,全世界的球迷共同見證了一個奇跡的誕生,更見證了一種精神,一種承擔的精神。
今天,姚明帶領著他的火箭隊在客場挑戰(zhàn)異常強大的洛杉磯湖人隊。在比賽前,幾乎沒有人看好火箭隊,他們的天賦并不出眾,經(jīng)驗并不豐富,體能和速度也都不占優(yōu)勢。然而,這樣的一只球隊卻在開場之后打了湖人隊一個措手不及,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姚明的走廊
作為球隊領袖的姚明一直被人詬病,自從進入nba開始,評論家就指責他缺少霸氣,在關鍵時刻沒有血性,所以姚明盡管個人能力非常出眾,但作為一個領袖還是不被很多NBA專家認可。
然而,這次比賽讓人們看到了姚明的另一面。面對強大得幾乎不可戰(zhàn)勝的敵人,他用拼命的奔跑,咬牙的堅持,激烈的碰撞一次次將對手反超比分的熱情澆滅。離比賽還剩幾分鐘的時候,雙方的拼殺已經(jīng)到7白熱化的程度,所有的人都紅著眼睛激發(fā)出全部的力量在爭取比賽的勝利。就在這時,意外發(fā)生了,帶球突破的科比和姚明猛地撞到了一起,姚明意外地傷到了膝蓋,猛然倒地,表情痛苦不堪。在NBA的賽場上,激烈的沖撞隨處可見,所以誰也沒有注意到姚明。可大家很快就發(fā)現(xiàn)姚明的表情非常痛苦,微微蜷起身體,雙手抱著膝蓋,眉頭緊皺。裁判馬上暫停了比賽,火箭隊的隊醫(yī)第一時間跑到姚明身邊低聲詢問著他的傷勢。
姚明的表情仍舊異常痛苦,隊醫(yī)帶著大家攙扶著姚明離開了賽場,緩緩走進了通向休息室的走廊。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姚明不會返回球場,火箭隊已經(jīng)兇多吉少的時候,美國記者在走廊里紀錄下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畫面。因為疼痛而咧著嘴咬牙堅持的姚明忽然停下了腳步,掙扎著要返回賽場。隊醫(yī)連忙攔住他,勸他要保證身體的健康,姚明無奈地轉身繼續(xù)向休息室走去。可兩條腿向外走著,姚明的目光卻一直望著賽場方向。又走了幾步之后,姚明堅決地停了下來,他堅持要回到比賽場上去,隊醫(yī)知道自己無法勸阻姚明,就讓他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在確定并無大礙之后,隊醫(yī)又陪伴著姚明走回了賽場。
當姚明再次走回球場的時候,所有的觀眾紛紛站起身來為他鼓掌。雖然這里是對手的主場,但對方的球迷還是將掌聲送給了堅強的姚明。當姚明再次回到場邊的時候,主教練阿德爾曼顯然沒有料到姚明會帶傷回來。擔心姚明傷勢的主教練正在猶豫著是否要讓姚明上場,姚明已經(jīng)指著場上的隊友大喊了起來,他在告訴阿德爾曼,比賽場上有他的兄弟,比賽場上有急需他的隊友,他要承擔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
當姚明再次回到比賽場上的剎那,一個當?shù)氐挠浾呖蘖耍煅手f道:“姚明讓我們明白了一個男人該承擔什幺,他讓我們看到了__人的堅強和偉大!”
姚明再次站在比賽揚上,讓場上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這時的比賽已經(jīng)到了決戰(zhàn)時刻,姚明受傷的膝蓋已經(jīng)紅腫,他接到球之后仍舊在咬著牙堅持著。姚明的回歸給了隊友們極大的鼓舞,火箭隊打出了極其強悍的氣勢,在頂住對手的反撲之后,最終贏得了這場讓所有人吃驚的比賽。
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的勝利,不如說這是一種精神的勝利。姚明向所有人展現(xiàn)出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因為勇于承擔,所以才會被信賴;因為被信賴,才能有凝聚力;因為有凝聚力,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美國有一首非常有名的鄉(xiāng)村歌曲,里面有這樣一句歌詞——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男子漢?姚明在今天的比賽里給出了答案:一個人要默默付出很多年,并且等到他學會承擔責任的時候,他就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
這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走廊,這是姚明的走廊,這是一個男子漢的走廊,這是一個必將被人們銘記的走廊。
堅強意志的名人故事(精選篇3)
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fā)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
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于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fā)生激戰(zhàn),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zhì)于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zhí)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yǎng)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后,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臥薪嘗膽”典故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nèi)空虛加上國內(nèi)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后,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wèi)等國歸附,并遷都瑯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jīng)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有志者,事競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堅強意志的名人故事(精選篇4)
李時珍,明朝人,是一位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家世代行醫(yī),他的父親醫(yī)術很高,給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就是不愿意讓自己的兒子再當醫(yī)生:因為那時候行醫(yī)是讓人看不起的職業(yè)。李時珍可不這樣想,他暗自下定決心,要向父親那樣為病人治病。
李時珍22歲開始給人看病,一面行醫(yī),一面研究藥物。他發(fā)現(xiàn)很多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于是下定決心重新編寫一部完善的藥物書。為了寫這部藥物書,李時珍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jīng)驗,還親自到各地去采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盛產(chǎn)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干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他走了上萬里路,拜訪了千百個醫(yī)生、老農(nóng)、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他還親口品嘗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時間,終于編寫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就是著名的《本草綱目》,這部書有一百多萬字,記載了一千八百多種藥物,每一種都有圖,是中藥書籍中一部偉大的著作,已經(jīng)被譯成幾國文字,在全世界流傳。
堅強意志的名人故事(精選篇5)
有這樣一個女人,大膽地向世人展示著她的“傷疤”,獲得了人們的掌聲和鮮花。
苦難是一條項鏈
她4歲時得了腫瘤,11歲腿上長膿腫,12歲發(fā)現(xiàn)得了脊柱側彎,13歲在脊椎里埋植了兩根鋼條。之后她又因為頸部椎間盤突出、肩膀二頭肌腱炎等經(jīng)歷了多次手術。至今她都不能彎腰,也無法像其他女人一樣風情萬種地扭動身體……從4歲開始,她的身體就出現(xiàn)了太多常人所無法面對的問題。“傷痛從來就沒有消失過,我只是習慣了而已。”——她習慣了一種時刻與傷痛斗爭的'生活。經(jīng)常,疼痛涌上來了,她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照樣穿好衣服,看看當天的訓練和比賽安排,“活下去就是成功。”她總是這樣告訴她的家人。
13歲時她第一次做脊椎手術,在背部植入了金屬鋼條和支架。從那以后,她便開始蓄起了長發(fā),不為別的,只為遮蓋手術后背部的傷疤。“傷疤不會消失,它一直在那里。它是我的弱點。”珍妮特·李每每想到她的傷疤,都會情緒低落,她說,“我對我的背部很敏感,哪怕有人站在我背后,我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我吃飯的時候也會選擇背對著墻。我不知道為什么。”
“她總是場上最搶眼的女人。”__的專欄作家詹姆斯這樣說。黑色的披肩長發(fā)、黑色的無袖上裝、黑色的特制手套和緊身皮褲,黑色的尖頭高跟鞋——這樣的亮相與其說是“扮酷”,不如說是掩蓋缺陷。“我現(xiàn)在的氣質(zhì)和性感,都來自于艱苦的臺球訓練,它是感性的、技術的、有風度的一種運動,我喜歡,所以我一直做到現(xiàn)在。”在與病魔抗爭的時間里,她遇到了丈夫喬治·布里勒夫,那時她25歲,打球7年,她明白了一個女人終究要以家庭作為成功的標志,當然,這絲毫不影響她在臺球桌邊繼續(xù)輝煌。
然而,就是這個對自己的傷疤諱莫如深的人,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最近一個世界聞名的時尚雜志推出了一系列明星們的最新寫真,她終于不再為自己動過手術的身體而難堪,一襲黑色長發(fā)也悄然挽起,她大膽地向世人展示了她的傷疤。
當記者問她為什么有勇氣將自己的傷疤暴露給大家的時候,她說,每個女人都會有自己的傷疤,有的在身體上,有的在心里。苦難并不可怕,如果你駕馭和征服了苦難,苦難就會是一條項鏈,使你變得更美麗。
她就是那個深受球迷喜愛的女子臺球世界冠軍,在臺球桌前意氣風發(fā)、光彩照人的“黑寡婦”——珍妮特·李。
坊間盛傳她連續(xù)37個小時練球直至被送進醫(yī)院,用塑料膠帶日以繼夜地固定手型等難以想像的事實都是真的,每天晚上上床前,她光是上藥就需要1個小時,還要讓丈夫幫她按摩,“我只是想和我的家人一起享受臺球和運動的快樂,因為我必須做好,做給每一個不幸的人看,李,你是好樣的!”她沒有跌倒,反而在艱辛中一次次站起來,這讓她的意志和信念磨煉得比金屬鋼條和支架更堅強。
于是,我們看到了她的成績:在美國女子職業(yè)撞球聯(lián)盟(WPBA)征戰(zhàn)不到一年,便成為世界十位頂尖女子職業(yè)球手之一。1994年,她贏得巴爾的摩錦標賽、華盛頓錦標賽兩項8球比賽冠軍后,她又接連捧回一座座花式九球獎杯。1996年贏得年度WPBA冠軍,達到世界第一。作為一名亞裔臺球選手,這項榮譽來之不易。到目前為止,她已是女子花式九球項目的世界級偶像和符號。
黑色讓她美麗,而苦難讓她超越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