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一起作文
春節一起作文(篇1)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起的格外的早,因為我們要去逛廟會。
吃完飯,天氣晴朗,太陽照下來很暖和。我們走著去。到了那里,迎門的是兩頭大牛在拜年并且還在說話呢!往里走,一座小山上的樹上掛了一些紅燈籠。原來是猜燈謎的,好多游客都在那猜來猜去。繼續走,“媽,快看!”我叫道,“捏面人的。”爸爸媽媽聞聲過來了,這捏面人的桌上有好多彩面做的人,捏的有唱戲的、有小牛。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飄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兒童,以及各種神話故事、戲劇、歷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內,就成為人們喜愛的工藝美術品。“這些都是我的獎狀。”我扭頭一看也是捏面人的,但是他的做工很細致一些,多。我和爸爸媽媽贊不絕口的夸這位老人。
“十八變。”我一聽帶著我的好奇心走過去,那個人靈活的擺動著,一甩變成了三個燈籠。媽媽說:“我們小時候都是玩這長大的。”我買了一個那個人教我怎么玩,我很快就學會了。做轉糖的人是沒有底稿的`,畫稿全在他的頭腦里。做糖畫必須胸有成竹,要趁熱一氣呵成,他們汲取了傳統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說來就來,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隨著縷縷糖絲的飄灑,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面前,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簽,便大功告成。我舉著騰云駕霧的飛龍,對著陽光凝望,它是那么晶瑩剔透,活靈活現,一時還舍不得吃,只輕輕用舌尖舔一下。
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賣吃的地方。那里真是應有僅有,我看的“口水直流三千尺”又買了許多小吃。
逛廟會我不僅吃到了各種小吃,還了解了民族特色。
春節一起作文(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題記
隨著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著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里,(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著煮好的餃子,一邊看著春晚,隨著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沖云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著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沖云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著。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云散;那邊,一股沖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著,噴著。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20__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著什么,也好像在喜悅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20__的新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富有人情味兒的人。
春節一起作文(篇3)
我們家鄉春節別有一番風味,從春節前幾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節前幾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貧困的家庭里,這幾天也要買很多東西。大人們要買過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鋪多數過年不開門。小孩子就首先要買爆竹。等到萬事俱備,之欠東風時,就盼著春節到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人們盼呀盼終于把春節給盼來了。春節真熱鬧。大家都要穿新衣,還要貼紅紅的的對聯和吉祥的年畫。中午要吃團圓飯,在吃團圓飯前,還要放鞭炮,那天除了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這頓飯。
吃完團圓飯,除夕夜也悄悄地來了。我們這里除夕要守歲,雖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午夜時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禮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變得亮了起來,好像白天一樣,鞭炮聲震耳欲聾,經久不絕古老的小鎮便洋溢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餃子,餃子也叫“元寶”預示著招財進寶。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樣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不時從門縫里飄出的飯菜香味和人們的歡聲笑語訴說著人們的幸福美滿。
正月初二要給自己的長輩和親戚拜年,去時一般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家鄉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最快樂的也是我們小孩子了。我們可以拿到許多的壓歲錢,又不用做作業,還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都伴隨著我們的歡笑。
家鄉的春節是快樂的,我愛家鄉的春節。
春節一起作文(篇4)
與北方不一樣的是家鄉的春節來得要晚一些,一般都是從臘月二十幾才開始的。這時,大家都忙著在大掃除,用撣子掃去灰塵,將窗簾。床單等都刷洗干凈,家里一定要顯得干凈整潔才行,好迎接小年的到來。
小年,是在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天一黑,鞭炮聲就響了起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灶前點幾支蠟燭,求灶王爺保佑希望一年平安。
臘月二十九之臘月二十七,是大家最忙碌的幾天了。因為這幾天就要把年或準備好,家里要準備一些水果。瓜子和糖,用來招待客人。除了要準備這些東西之外,還要將過年時用的。穿的等預備齊全,已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到了臘月二十七。八和除夕這三天,家家就都開始團年了,外地打工的人,都要趕回家,吃這頓團年飯。街上到處都飄著酒肉的香味,家家都殺雞宰羊,趕做年菜。然后,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一起看春節晚會……
初幾里,大家就開始拜年了。拜年,就是給自己尊敬的人家里去拜年,送上一份份精美的禮品,說上一句句溫馨的祝福。然后主人家就會拿出一個大大的紅包,表示自己的心意。
元宵節到來了,這一天我們是要吃湯圓的,吃湯圓就是為了讓一年能像湯圓一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有時,還要在其中一個湯圓里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了有硬幣的這個湯圓,就意味著你的這一年能有好的運氣,真是太有趣了!
元宵過去了,年也就完了,我們也又要去上學了,大人們也都忙別的去了,春節就這樣結束了。
春節一起作文(篇5)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終于近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重視。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大家便開始緊落密鼓的籌劃準備。
在著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里,親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塊玩,卻也其樂無窮。
作為小孩子,當然最愛玩了,平日忙于學習,過年終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們不妨與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看晚會。除夕晚上剛吃完水餃,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會的開始,盡管每年都有晚會,但每次晚會同樣能夠被小品、相聲逗得捧腹大笑,時而陶醉于美妙的歌聲中,時而驚嘆于神氣的魔術……
放鞭炮。今年過年,我買了許多鞭炮,除夕夜十二點整時,我點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鐘聲與鞭炮聲同時響起,場面十分壯觀。閑來無事,還可以與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雖無意思,但這些鞭炮聲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年時,把長輩給的壓歲錢攢起來,買些自己需要的東西,感覺真不錯!今年,我還學會了一項新本事―――包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
過年是熱鬧的,但姐姐告訴我:“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
我想: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