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觀后感有哪些
“轟隆隆”,一場雷雨從天灑下,給人震撼,不禁又使人想到那部驚世之作《雷雨》,想到那為我們留下寶貴精神財富的曹禺,想到以感恩的心來讀它。
四幕情節,高潮起伏,跌宕不已。
第一幕,四鳳與魯貴的對話,周樸園與周繁漪的沖突尤為精彩。只貪幕錢財,輕個人感情的魯貴只是為了那幾十元錢與女兒鬧,逼迫四鳳,若不給錢就說與大少爺的事,可見他對金錢的追求的&39;了何種地步。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東方葛朗臺般鮮活的人物形象
周樸園與周繁漪,雖為夫妻但沒有感情,繁漪吃了好多年的藥,吃膩了,不愿意吃了,而周樸園卻逼著她喝下去,但只是為了建立一個最圓滿的,最有秩序的家庭。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形象。
第二幕,周樸園與魯侍萍相遇。周樸園在家遇見魯侍萍,他開始并不知道他是侍萍,只是打聽一下關于侍萍的事情,后來經過對話知道了站在面前的就是魯侍萍時,態度立刻轉變,喝問:“你來干什么?”后來想用錢來打發她走,而侍萍卻撕了支票。作者成功塑造了一個被拋棄人的悲慘形象。
第三幕主要講述在魯貴家中,魯貴與魯大海的沖突。
第四幕,最精彩的一幕。四鳳與周萍想要一起走,侍萍知道真相,不同意,在他們的苦苦哀求下,侍萍雙手合十,祈禱著上天若要懲罰這違背人倫道德的事,就來懲罰她自己,剛要放他們走。周繁漪卻沖了出來,在于周萍的對話瘋狂起來,叫來了周樸園,最終周樸園說出了真相,周萍呆在那,四鳳沖了出去,周沖也跟著出去,伴隨著兩聲慘叫,兩人雙雙觸電身亡,周萍也飲彈自盡。
悲慘的結局,給人以震撼和無限的想象,本是美好的愛情卻發展到最終的死亡,這只能怪這腐朽的舊制度。是這舊制度產生的人導致這一切,人們的心都被利益染黑了,心中只有錢,去不顧別人的死活,如文章中的魯貴與周樸園。正是由于這,進而產生了悲劇的魯侍萍與四鳳,瘋狂的周繁漪,以及無辜的周沖。
作者曹禺這篇著作,揭示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命運,寄托了對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有人評價:作者追求的,是“大融合”的戲劇境界,他包含了人類戲劇的精華。是莎士比亞,易卜生,契訶夫,奧尼爾的融合,是東方文學與西方的融合。
雷雨觀后感有哪些篇2
悲嗎?魯侍萍的兒女之間產生了親情之外的愛情,兩個孩子,無知天真地以為愛情跨過階級門第,可最終還是跨不過親情的鴻溝,這戀情,能繼續嗎?不能。那又該怎樣結束?不能逃避,只能選擇面對。死不是終點,我想也不會是逃避,起碼它需要勇氣。兩個孩子就是用這樣的方式,為不知者所犯下的錯付出了代價,它,慘痛嗎?
這算不算悲劇,至于孩子的母親魯侍萍,她有該用怎樣的心情來收拾子女的殘尸?
能不悔嗎?悔不該當初……是無言,還是往事不堪回首?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母親,是她種下了今日的苦果兩個孩子的命運,因自己而過早地折斷,要她如何不后悔?這世界沒有絕對的錯誤,只是太多的不該拼在一起,才會鑄成大錯。在這出悲劇中,也許只要錯開一個情節,它就不會發生。只是悲劇上演過后,再假設也許不免有些荒誕,可若可以誰都愿意錯開這悲劇。它讓所有的人都后悔不已:犯下了錯,付出的就是血的代價。
她不該悔嗎?只是悔嗎?還有太多的恨夾雜其中,對周樸園的,對命運的,對世道的……
能不恨嗎?若沒有他的薄情寡義,若沒有命運的捉弄,若沒有所謂的門當戶對,或許這出劇就會是另外的結局。可恨人的貪欲讓生命不會安于平淡,而是把本該幸福的變成了遺忘,變成了痛徹心扉,變成了肝腸寸斷。只是這遺恨該留給誰?
往事已成過眼煙云,生活還得繼續,悲情還會上演嗎?雷雨夜崩潰了一個家庭,它會留給世人的是什么呢?
雷雨觀后感有哪些篇3
最初接觸《雷雨》是在中學時期,那時候我的眼里人只有兩種,好人和壞人。如果斷定此人是好人,那么就算是他做過一點壞事,我仍會寬容的對待他;相反,如果他是壞人,他做什么,我也會感覺他是有陰謀的,周樸園就是我眼中典型的壞人形象。
《雷雨》中周樸園是一位封建家長,又是一位資產階級代表人。他視工人的生命如兒戲,為了錢不擇手段;拋棄了為他生子的魯侍萍,控制著妻子繁漪;他試圖操縱周圍的人和事,當時讀他,只用一個詞形容“陰狠自私”。對他的態度討厭至極,甚至覺得四鳳,周沖,周萍的死亡都怪他。現在重溫《雷雨》,才發現以前忽略了很多細節,這些細節也讓我重新審視對周樸園的看法。
序幕中老人對樓上的太太和樓下魯奶奶的關心慰問,第四幕中周樸園對周沖流露出的父子之情,他是一個想要多和兒子說說話的孤獨的父親。還有劇中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和眷戀,雖然在看到了侍萍本人后他驚慌,恐懼,完全沒有了曾經的溫情,但是站在一個帶有封建性質資本家的角度上看,在看慣了社會和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明爭暗斗之后,再次意外的見到昔日的情人,周樸園的腦海中最先迸出的自然是“侍萍可能是被對手派來威脅自己的”,這樣看來,任誰,都會臉色大變,問清來人到底有什么目的。
在我看來,現在的周萍和四鳳就像昔日的周樸園和魯侍萍,在最初不摻雜任何功利色彩時,他們兩個人對愛情轟轟烈烈,誰有會知道,年輕時候的周樸園不是真心待侍萍,想要許她一輩子的幸福呢?可是封建家長制和殘酷的現實一點點地吞噬了這美好的愛情,門第的差距逼得他們分離了。如果周萍和四鳳沒有死亡,那么我想他們活著的結局又會是下一對周樸園和魯侍萍呢,誰又能保證膽小怯懦的周萍不會在社會這個大鐵爐里被煉得和他的父親一樣自私殘忍呢,或許死亡反而對他們是一種解脫。
重溫《雷雨》之后,這一代年輕人的悲劇該責怪的不是周樸園,而是當時那個社會,它是一個大染缸,染黑了人性,周樸園也是一個被人同情的“老人”。
雷雨觀后感有哪些篇4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雷鋒》后,十分感動。他雖然只活了二十多歲,但是他活得十分有意義,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了最大的價值。從雷鋒的一句名言中我體會到了他生命的意義,那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在電影《雷鋒》中,我感受最深的兩個地方。第一個是雷鋒在他的休息日里到工地上幫助工人搬磚頭。在炎炎夏日中,雷鋒十分賣力地搬磚頭,他的這種干勁感染了所有工人。一滴一滴汗珠從雷鋒頭上滴了下來,飄灑在飛揚的灰塵中。第二個是雷鋒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暴風雨,正巧,看見一個老奶奶和一個嚎啕大哭的小孩子在泥濘的路上步行著。熱心的雷鋒看到了,跑上去問:“大娘,你去哪里呀?”那位老奶奶的回答讓雷鋒鼓起了為人民服務的心。他跋山涉水,把老奶奶和她的孫子送回了家。從這兩件事中,我感受到了,雷鋒是一個無名英雄,盡自己的力所能及幫助別人。
學習雷鋒的精神,光說不行,還要實際行動。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校門前上了公交車回家,正好是下班高峰期,車里人越來越擁擠。我也被擠得緊緊貼在座椅背上,這時,在我身旁一位阿姨的手機響了,她從口袋里拿出手機去接聽,不小心把手機袋掉到了地上,她試著想蹲下去撿,可是車上人太多了,他根本蹲不下。我看見了這個情況,就利用身體小的優勢蹲下,擠過去幫她撿了起來。當時心里很緊張怕被別人誤解,可是當我聽見了阿姨甜美的夸獎聲時,我的心里可是樂開了花。這真是應了那句“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呀!
雷鋒叔叔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我們已經接過他的愛心棒,一個個小雷鋒會把我們的社會裝扮的更加光彩動人!
雷雨觀后感有哪些篇5
要寫《雷雨》讀后感,所以又再仔細讀了一遍,忽然覺得自己粗鄙淺薄,又何德何能對其指手畫腳,品頭論足的。自愧與崇敬之心油然而起。可還有另外一種情緒,卻也不得不說的,那就是對繁漪的認同感與佩服迷戀之情。
《雷雨》有八個人物,他們在一起癡纏糾葛,從不曾想到放手。他們盲目的爭執著,泥鰍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著昏迷的滾,用盡心力來拯救自己,而不知千萬仞的深淵在眼前張著巨大的口。他們正如一匹跌在了沼澤里的馬,愈掙扎,愈是陷落。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惡”,他抓住了四鳳不放手,想用一個新的靈魂來洗滌自己,但不自知的犯了更可怕的錯誤。繁漪卻是個最令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拗的馬,毫不猶疑的踏著艱難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夢,救贖自己,但結局終究是引向死亡。
愛恨分明,不是恨便是愛。特別極端的一個人,卻也另現實中的我們有深深的認同感。現實中的我們,內心的另一個隱面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是,我們不如繁漪勇敢,沒有她那樣火熾的熱情,強悍的心。她敢沖破一切的桎梏,可我們不能,我們想追求,不顧一切,但那在夢里都很難實現。是現實的仁慈還是殘忍,我弄不懂。我可以做的,卻也只有替軟弱的自己哭泣。那個性格如雷如火的女人,生活已是這樣,卻心比天高。熱情原是一片澆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罰她們生長在枯干的沙土。
我為繁漪著迷,可我卻做不到她那樣,只能在這紅塵之中長長的嘆息一聲,又繼續寫我的讀后感而已,終有一天,終有一天,那時,又是怎樣一番境遇呢?
雷雨觀后感有哪些篇6
說實話,我從未看過話劇,因為它不像電影那樣能夠帶給人直觀的體驗,也不像演唱會令人如此瘋狂。如此如此,我便一直與話劇無緣。直到這次學校主辦的戲劇節,雖說我自己也演了一個劇目,是個歌舞劇,但我還是最期待雷雨的上演,因為這是這次話劇節唯一的一個“正版”話劇節目,沒有經過改編,原汁原味。
終于我坐在了羽毛球館內,目不轉睛地一口氣看了下來,雖然演員們連業余級別都算不上,但我仍舊要加以贊賞。畢竟他們在臺上已經演出了《雷雨》的主題,有模有樣,抑揚頓挫,值得人叫好。既然是在臺上演出來的戲劇,那么就要不同于曹禺的劇本,要演出來的更多是人物的內心,戲劇的靈魂,而這些是在劇本中體現不出來的。
由于一個角色是由多達3、4個演員扮演的,實力有出有入,我就把演出同一個人物的演員混為一談罷。
首先要說說令我眼前一亮的角色,那就是魯大海。活靈活現地演出了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有勇無謀的工人代表。倔強頑強的神情,對臺詞節奏的把握都幾乎恰到好處,雖然戲份不多,但尤為出彩,引起滿堂喝彩。
其次就是周沖。一個充滿孩子氣,心靈純凈但充滿理想的孩子,這也許就是出演者的本色出演,也演出了周沖的性格。對四鳳的支支吾吾,對父親的唯唯諾諾都演了出來,雖然沒有什么出彩的表演,但是總體來說還稱的上一個好角色。
周萍是最難演的角色,不順人意也在意料之中,其他人物都表現平平,反倒是較難演的四鳳在許多爆發力極強的感情戲中掌握好了分寸,演出了話劇的本義。
總體來說,我還是對這部話劇相當滿意,一個學期的成果非常可喜,但令人最遺憾的就是話劇的結尾爆發地還稍顯不足,好像一場戲里的感情恩怨沒有得到最后的歸宿。
雷雨也許永遠不朽,那就讓雷雨更猛烈些吧。
雷雨觀后感有哪些篇7
在《雷雨》中,所以悲劇的來源似乎都是周樸園,這個虛偽狡詐、唯利是圖的舊社會資本家。由于他的貪婪、自私與無情,讓剛生完孩子不久的魯侍萍帶著二兒子悲傷地離去,于是有了后來的魯四鳳、繁漪的出現,更有了周萍與繁漪的私情、周萍與四鳳的兄妹情,錯綜復雜的關系,讓身為母親的魯侍萍很無奈很痛心,卻也別無選擇。后來周樸園說出來的秘密,讓在場的人都無法承受,于是,四鳳、周萍、周沖都死了,無法承受這打擊的繁漪跟侍萍瘋了,而這造成悲劇的最重要人物,卻完好無損地生活了下來。或許,他只是身體上的完整,但是他已經失去了一切。活著的人更痛苦,或許就是對周樸園最好的寫照。
《雷雨》,在這個倫理大悲劇中,我們仍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當時的資本主義對人的毒害,對人身心的摧殘,它們讓當時的資本家為了利益而不顧一切,不擇手段,不顧道德,不顧良心,甚至是不顧親情和愛情。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會出現家庭悲劇,那是必然的。而這家庭悲劇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當時的社會悲劇與社會的黑暗。恰如“雷雨”,沉悶的“天氣”預示著之后的“狂風暴雨”給人帶來的心靈的震撼!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在當時的背景下,仍然有一批敢于反抗的人,在反抗著這不公平的社會與命運,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