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觀后感號
我們的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然而五星紅旗是中國的烈士用鮮血染紅的。最近,著名導演馮小剛在小說《官司》的基礎上,創作出一部令人震撼的影片《集結號》。
《集結號》說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一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帶領全連47位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阻擊任務,以便讓大部隊安全轉移。他們約好,一連聽到集結號,就可以突圍撤走。但全連戰士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的吹響,除了谷子地,其他的戰士全部戰死并在戰后成了失蹤人員。從此以后,尋找團長問清楚為什么集結號沒吹響,恢復戰友們的烈士榮譽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幾十年后,他得知團長早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團長的警衛員道出了秘密,當年大部隊轉移的時候,團長根本沒讓號手吹號,當時已經決定用一連的犧牲去換取大部隊的安全轉移。
看了這段介紹是不是很震撼?當我看完這部巨作直至影院燈亮,我都還傻呆呆地坐在那兒,眼淚不自禁地“嘩嘩”往下落。48個人的一個連,在正常時期連半個連都不到,就是這樣一支人員稀疏的隊伍一直堅守在陣地,打敗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集結號》體現了中國軍人的英勇頑強,體現了中華民族舍己為國、視死如歸的精神。48位戰士像狼牙山五壯士那樣,為了大部隊不受損失,在明知結果是以卵擊石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全力以赴地擊退敵人,保全了大部隊,順利完成轉移的任務。47位戰士死后仍是默默無聞地躺在煤堆底下的小窯洞里,直到1956年,谷子地才通過政府追認他們為真正的烈士。這些烈士為了我們祖國的和平和美好,不怕犧牲、甘愿奉獻,用自己的鮮血換回了我們現在幸福的一切,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每一份幸福背后總有一份艱辛的付出。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國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那些英雄叔叔一樣,不退縮、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對,擔起我的一份責任和義務。
集結觀后感號篇2
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當對每個犧牲表達應有的敬意。集結號吹響了,這是馮小剛表達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正逐漸失落的情懷。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屬于男人在質感,伴隨著這悲壯的號聲,被重新潤色,提煉。夢想,勇氣,意志,信念,情誼這些散發著光芒和硝煙的詞匯,象一枚炮彈轟入我們的生活。那些英雄,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失落的情懷,我們沒有忘記的權利。
《集結號》吹響。從進電影院至今,那悲壯的集結號,一向響徹在我的大腦,浸入我整個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著,充斥著。好久沒有一部片子能讓我流淚了。對于感情戲,早已經麻木,而應對這樣鐵骨錚錚的的場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淚。原本此類題材一向覺得都不太適合我,所以當亮劍被朋友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并不熱衷,只是偶爾換臺的時候瞄上幾眼,人物刻畫也形象,也生動,但都激不起我的觀看欲望,習慣以感情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義。
我是一個普通的觀眾,按照我的個人習慣,我仍坐在電影院的角落,專心投入的去看導演和演員創造出來的作品。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直入心扉的緊張和恐懼,那些平凡普通如鄉下孩子的戰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戰士犧牲都那么的揪心和感動,觸及心底,觸動靈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算一小人物,帶領一個連47個戰士奉上級命令守在窯場打狙擊戰,他們死守在窯場,等待集結號的響起,直至彈盡人亡。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把所有的戰士的尸體都掩藏在窯里,讓他們不至于被炸飛而沒有完整的軀體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谷子地語。他穿著敵人的軍裝逃出來而被誤認為是戰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個死去的戰士被定為失蹤,從解放戰爭的戰場,到朝鮮戰場,再到進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為了給九連正個名,為了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于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鐵骨錚錚!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電影完結,我永遠無法用我淺顯的文字來刻畫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與我用,也永遠略顯蒼白。我們在今日的和平下,感受著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集結觀后感號篇3
一聽《集結號》這名字,本來感到很好笑,感覺仿佛是一艘船的名字。但當我再一次觀看完這部影片后,我卻笑不起來了。我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時刻能夠逆轉,把我們這些整天自以為是的人都弄到汶河戰場上,那又會怎樣呢?
也許在座的我們沒有人會回答這個問題,但它確實存在。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在那樣的槍林彈雨中“頭頂飛____,腳底下滾地雷”,若你是連長谷子地,若你是戰士姜茂財,若你是九連中的一員,你還以為會有生存的期望嗎?你會戰斗到集結號吹響的那一刻嗎?
不用想,不用說,我們默認了,我們都不能。但他們卻能,我們九連的戰士們卻能!他們是____,他們對有著無限的忠誠,他們對戰友有著無限的關愛。在戰場上,他們絕不會丟棄每一個生死相依的兄弟,他們寧可戰死,也要和戰友們共命運,就像劇中姜茂財(王寶強飾)的淚水一樣。那一時刻,我堅信,所有在場觀看的人都會為之感到辛酸吧!
我們確實有必要去談談九連,去談談那四十七個為國捐軀的英勇的烈士們。不錯,他們是____,____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就像那位團長說的那樣:“只要集結的號聲沒有吹響,就是打剩下最后一個人,也要打下去!”他們知道自己會____,但是他們絕不會撤退。英雄?什么是英雄?他們就是英雄!英魂無私,無淚,無悔,只有一片鮮血灑遍疆場,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他們都死了,他們寧可轟轟烈烈地____,也不會窩窩囊囊地活著。他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的烈士們也能夠瞑目了。
就像前面所談到的,九連的戰士們同命運,共生死,他們的這種對待友情的態度對我們有著極大的啟迪。再想想我們,我們所謂的友情時常只是純粹的利益朋友!我們不是只堅信“只有永遠的利益而沒有永遠的朋友”嗎?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我們難道不覺得我們都錯了嗎?是的,我們是大錯特錯了!九連的兄弟們之間的親如手足般的情誼,真是感天動地啊!
還有,也不是任何人都會那樣的頑強,如此英勇的恐怕也只有九連了。就連一個文化教員,一個一上戰場就“尿了”的懦夫,都能那樣地英雄,“誓死不做俘虜”。那樣的連隊,該是什么樣的啊!那必是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英武之師!
伴隨著主題歌《兄弟》的旋律,影片結束了。九連走了,為了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而走了。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時代的人們,難道不就應醒醒了嗎?人民不需要我們去像當年的九連那樣去廝殺,只需要我們這群后人心中多一些感激,多一份感恩的心。同學們,讓我們拿起我們手中的筆作為刀槍,勤于讀書,發奮學習,為祖國的強大奉獻出我們自己的力量!
中學生的“沖鋒號”早已吹響。堅信在我們勝利完成我們的學習任務之后,那嘹亮的集結號定會在我們耳邊及時響起!
集結觀后感號篇4
西方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多表達戰爭對于人類的摧殘這一普世價值觀。但是他們的主題,往往是基于兩種固定模式:例如二戰,是生命的一種莊嚴的光榮;例如反侵略戰爭,那是戰爭對于被侵略國家的生命和人性的戕害。而馮小剛的《集結號》仿佛推開了一扇追求回歸人性的希望之窗。
首先,他選擇了一個大膽的題材——內戰。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往往以喚起民眾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熱情為目的,因而以反侵略為主題的影片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人把眼光拉長放大到抗戰之后的國共兩黨的內戰上來。馮小剛看到了,而且他看到的不僅停留于戰爭對于人性的戕害,而且上升到了戰爭中人類對于真實人性的回歸。他將這種人性的回歸以相對于抗戰來說規模更小的內戰來體現。則更加凸顯出了戰爭中人性的真實光輝,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
其次,作為一個戰爭片,他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宏大的戰爭場面上,不像《珍珠港》,在戰爭的規模中凸顯人類反抗精神的偉大。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細節上,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實在的行為,近乎于固執的性格刻畫出了谷子地這樣一個形象。在讓人不經意間為谷子地而感動,“讓弟兄們些口氣兒!”一句樸實的話,卻讓另一個人火了,當對方吼道:“你能負責嗎?”時,谷子地就以堅定的近乎于固執的口氣說道:“我負責!”短短的三個字“我負責!”,卻是擲地有聲,撼動人心。
第三,馮小剛在電影中大膽地還原了人性的真實,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貫穿全片的就是兩個字“真實”。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是戰士不在英勇無敵,刀槍不入,很多的戰士都只是剛一露面就犧牲了。我們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場面,因為在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愿意打仗。馮小剛自己就曾說過:“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這種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當真實的戰爭已然從我們的心頭煙消云散,除了傷痛和榮耀,我們記住了什么?我們又忽略了什么?我們應該忽略什么?我們又應該記住什么?我想,馮小剛的《集結號》就提醒了我們這一點,它應該在每一位觀眾的心中吹響回歸最真實的人性的集結號。
集結觀后感號篇5
2008年4月3日,學校團體觀看了電影《集結號》。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影片,十分過癮。故事讓我十分感動,因為影片尊重人的生命。
沒有人不熱愛生命。所以第一次上戰場的王金存才尿了褲子,因為他害怕失去自我的生命。可是在戰爭中,戰場上,真正應對敵人時,他卻毫無懼色。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看看王金存的故事:他在上戰場尿了后,被關了禁閉,遇見了因殺俘虜而被禁閉的谷子地。谷子地沒有嘲笑他,卻拍拍他的肩膀說:“沒關系,上戰場嘛,誰都可能尿的。”并向上級申請要求派有文化的王金存擔任自我的指導員。當整個七連只剩下他們倆活著時,兩人有一段經典的生離死別的對白讓我記憶猶新。一條腿被炸傷的王金存地說:“連長,那里還有一發炮彈,拿去吧。”谷子地也遞給他一些炸藥包的引線說:“我們不能讓兄弟們的尸骨落在敵人的手里!”說完轉身離去。王金村卻又深情地喊了聲:“連長!”谷子地轉過身來,倆人對視了片刻。“連長,我沒給你丟人吧”“沒有!”谷子地說,“來生我們還做兄弟!”王金存笑了,拉響了炸藥包……
沒有人不熱愛生命。在戰斗的最終時刻,焦大鵬為什么謊稱聽見了集結號因為他想給七連留下個種,因為他不想再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面前消失、死亡。可是一向害怕戰爭、害怕死亡的王金存此時卻說了實話。因為他意識到如果沒有戰爭,沒有自我的犧牲,就沒有和平,到時候被屠殺的就不止這些人了。戰爭意味著什么戰爭不允許恐懼的存在,因為戰爭意味著流血與犧牲。因為沒有戰爭,和平永遠不會到來。戰爭為了什么就是為了和平的種子撒滿人間。集結號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軍人服從與背叛的較量,意味著進攻與撤退的選擇,意味著生與死的抉擇。可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作為軍人他們義無返顧,選擇了前進!
“生命誠可貴,和平價最高!”當有一個清明節到來的時候,想起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讓我們唱起國歌:居安思危、振奮精神,為保衛偉大的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
集結觀后感號篇6
星期天,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集結號》。故事主要講了九連的解放軍叔叔們在一次戰斗中,與敵人浴血奮戰。第一次,為了爭奪一個陣地,一百多個人的九連變成了四十七個人,地上的鮮血像小河一樣流淌......此時,我的心在強烈地震撼。
第二次,九連的四十七名戰士在連長的帶領下,要堅守陣地,只有集結號吹響才能撤退。這時,有一位叫王金存的叔叔,膽子非常小,不敢上戰場。但是,這次不同,當他看到他的兄弟一個個犧牲的時候,他終于咬緊牙關沖出了戰場,拿起了槍奮力地向敵人打去。看到這里,我心里非常激動,我覺得在危難關頭,自己也應該具有他這樣勇敢無畏的精神。由于,敵人的數量太多了,王金存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打中,壯烈地倒下去了......此時,我的心在傷心地流淚。
過了幾年,在立石碑的時候,怎么九連的戰士都變成了失蹤人口,甚至連整個九連的故事都沒有人知道,只剩下連長苦苦找尋著往日的回憶......給國家和社會留下了無窮的遺憾......此時,我的心在隱隱地作痛。
看了電影以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內心的肺腑之言。我知道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快樂,這一切都是無數的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出生在和平的年代里,長在幸福的紅旗下,在天堂一樣的學校里生活,在操場上奔跑、做早操、玩游戲,讓歡歌笑語充滿整個校園;我們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學習......先烈是我們最好的典范,我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愿,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好真本領,將來為祖國創造美好的未來而添磚加瓦。
集結觀后感號篇7
剛看完《集結號》回來,渾身有些發軟。因為電影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心靈震撼都太大了!一開場的一系列戰斗場面,就給你強烈的視覺沖擊,因為拍攝的真實無比;疾步行進時腳步聲,戰斗時槍的抖動,人的身體被子彈擊穿的場景,都讓人的神經繃的緊緊的。這時,你已感受不到誰是正義誰不正義,戰爭本身就是一種殘酷!戰爭本來就是不應該發生的。
死守窯場的戰斗,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想起,連長以下四十七人全部陣亡!后來真相大白,為了掩護大部隊的轉移,團長根本沒讓吹號;看到這里時雖然也有點氣憤,也為九連兄弟們的犧牲可惜。但是戰爭就是戰爭,典型的舍卒保車戰術,似乎也無可厚非。這樣的事例在當年估計很多很多吧。
想起了以前看過的另一部戰爭片《太極旗飄揚》,聽說《集結號》就是參照前者拍的戰爭場面。《集結號》講述的是一個群體,經過殘酷的戰爭,和平后去尋求本屬于他們的榮譽的故事。而《太極旗飄揚》首先描繪的是平民家庭的安靜生活,一對親兄弟如何因為戰爭而被卷入戰場,兄弟情深的故事。相對來說《太極旗飄揚》給人的震撼更大,因為是完全站在平民的角度去看待戰爭,讓你看到戰爭的殘酷,讓你看到肚子被打穿腸子流出來,讓你看到傷口沒有及時清理而生蛆;我想看了這部片,沒有人會再大言不慚的去鼓吹戰爭的刺激、好玩。
珍愛生命,和平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