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1
終于得空看完了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
不同于《秒速五厘米》片段式的講述,《你的名字》將夢與現實交織融合在一起,以“交換身體”這一新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干凈澄澈的天空,鄉村田園式的清景,絢爛的彗星尾焰,都讓這部電影深深印在觀眾們的腦海中。
而令我極為佩服的,是新海誠對時間的虛化處理。“時間”是人為創造的,是人們為了證明事物變化過程而選擇的一種描繪方式。而電影中,新海誠將時間虛化了。兩位主人公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時間軸:男孩認識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著三年后的京都。即使是地鐵相遇,也只是一個人的欣喜,在同一個世界的兩個不同時間點,他們真實地存在卻又真實地錯過。其中一段,兩人在夕陽下第一次跨越時間短暫相遇,想要寫下彼此的名字,卻終究沒有寫完,男孩留給女孩的,不過是手心的一句:我喜歡你(反過來便是男孩的名字)。
新海誠使人們面對這樣的場景時,除了揪心還在思考:男孩與女孩的名字是什么?時間洗禮后,他們互換的身體記憶漸漸模糊。茫茫人世如何尋覓?八年光陰過后,他們于地鐵站相遇,凝望進彼此眼中時,名字對于他們來說,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佛語曰:“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在虛化過后的時間與空間中,男孩女孩不曾記住彼此的姓名,但他們記住了深刻在心底的思念,只是淡淡的一個念想:“我是不是忘記了什么?我在尋找什么?他(她)在哪里?”當他們擦肩時,不需要解釋便明白“你是我要找的那個人”。
原來所有的遺忘都是我們自我欺騙的產物,認清這一事實后,生命原不會剩下些什么。但新海誠以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兩個字:珍惜。
春山如黛,垂柳畫橋;白云出岫,倦鳥歸巢。當男孩鼓起勇氣轉身拉住女孩:“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你——”兩人眼眶微潤,異口同聲地問:“你的名字是——”
影片結尾的處理十分感人,兩人在相遇中結束全片。電影結束,屬于我們的生活卻沒有結束,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但我們仍可以珍惜每次相遇的緣分。
時間敵不過的,是感情。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2
先烈的事跡如一顆鮮紅的流星,留下的鮮紅星尾是先烈們的熱血,隨時光漸漸消失的是他們的軀體,不可磨滅的是他們劃過星空,留下的偉大足跡。
長征在歷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如一顆璀璨的明星,高掛在五星紅旗的最上方,記錄著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精神。380余次戰斗,攻占700多座縣城,犧牲了二十七萬多名將士。11個省,18座大山,24條大河,荒無人煙的草地,連綿起伏的雪山。“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如此艱難困苦,在紅軍看來不過是微不足道的細浪,泥丸。中國工農紅軍這個名字,是紅色的足跡,印在中華人民的心中,他們的精神,刻在我們的骨髓里。
長征的精神,華夏子孫的精神。它是我們華夏民族的精神,是一盞璀璨的燈,在我們的心中散發著耀眼的光芒,是我們人生的路燈,我們的人生跟著它的指引行走,它帶領我們走向光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耀眼的名字,兩顆璀璨的星。中國的國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如今的冉冉國旗,繡著烈士的足跡。他們的足跡映著鮮血,鮮血映著他們堅忍不拔的精神。
邱少云戰爭中執行潛伏任務時,被敵人的燃燒彈擊中全身被火焰燃燒,為了不暴露目標,影響整體戰斗部署,趴在火中紋絲不動,直至光榮犧牲,用生命換取了整場戰斗的勝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舍身堵槍眼。劉胡蘭自認黨員被殺。江姐在獄中不放棄斗爭。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跳崖。楊子榮智取威虎山。
烈士的足跡印在這一個個故事中。像是巧奪天工的工藝品,幾個字,一句話,就雕刻出了最美麗的工藝品。這些工藝品的作者是堅強不屈的烈士,是偉大的革命精神。一個個的故事,凝聚著烈士們的鮮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交雜著革命先烈至死不渝的精神!
紅色足跡,鮮艷的五星紅旗是見證者。紅色足跡,凝聚在一個個值得深思的故事里。紅色足跡,刻在華夏子孫的靈魂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精神!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3
在這驕奢的時代,人們似乎越來越沉溺于對著窗外的樹影和自己的投影發呆,漸漸的遺忘所謂的激情與夢想。留下的,要么是不切實際的偏執狂,要么隨波逐流,附庸風雅。
但總有那些人,那些事讓你重新去審視心底最柔軟的溫涼,或是夜色下不消弭的星光。你終于有勇氣去擁抱,去回望,無論是寒蟬凄切還是曉風殘月。
但是在一番對酒當歌酩酊大醉之后你又倒在床上回憶青春,回憶消磨過的時光,第二天醒來依舊匆匆忙忙擠上地鐵亦或即將駛去的公交。
解說里也寫到,對于人來說,比死亡更殘酷的事情是遺忘。然而比遺忘能可怕的是,遺忘了為何遺忘。人會忘記重要的東西,但生命就是與遺忘的對抗。誠然,這本小說是講述與遺忘的抗爭。我們會去思索,某人在某時某地的轉角的背影和風景,然后泫然欲泣,暗自神傷。
其實我們不必這樣的。提倡尋找和追逐并不意味著一意孤行或向世界繳械投降,大可滿懷希望踏上人潮涌動的大街,走進濃郁氣息的咖啡店。如果你的生活有些朦朧悵惘,也不必惆悵。
如果你有不愿忘記的人或記憶,隨性尋找再好不過。但所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現實可能沒那么美好,那么求其次,像嘗試過的瀧一樣。
“沙堡崩塌后,僅有某種東西尚存,我知道,那是寂寞。在那一瞬間,我明白了,今后只有這種情感與我常伴。如同某人強行給予的沉重行李一般,我將永遠帶著這份寂寞活下去。
——罷了
我突然想到。如果世界真的如此殘酷,我就帶著這份寂寞努力走完接下來的人生吧。我會讓這份感情永遠持續,就算與她分離,就算再也無法見面,我也絕不放棄。“
至少我們嘗試過,努力過,并終不悔過。
另一方面,《且聽風吟》可能更現實些,雖然大家更喜歡這部作品,但生活還得繼續,不是么?不再困惑于鏡花水月的幻想,而是踏好腳下的石子,地上的路。星空是用來仰望的,也只是用來仰望的。
跟著我深呼吸,面視前方——
不卑不亢,剩下的,交給時光。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4
放假期之前,我就給自己制定了一份要看十部電影的計劃。第一部選的是口碑評分都很高卻是自己最不喜歡的動漫科幻類電影《你的名字》。
“黃昏之時可以看見不可見之人。”為了契合這種暗示,我專門找了個接近黃昏的下午,觀看了這部電影。
女主是生活在農村的高中生宮水三葉,她日復一日地重復著簡單卻略顯枯燥的生活。她的父親是她所生活的鎮子的鎮長,由于種種原因她和妹妹跟隨外婆生活,并一起打理著神社的事情。另一邊,男主立花瀧是一個生活在大都市東京的高中生,他也同樣重復著枯燥無聊的生活,每日也不過是上學,打工,回家,如此循環罷了。
在無聊日子的某一天,他們兩個完全不搭邊的人因為某種神秘力量的作用而在早晨醒來時發現互換了身體。因為都對彼此原來的生活感到乏味,他們便對交換身體這件事沒那么排斥。他們每周會交換兩到三次身體,漸漸地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對方的生活中贏得了或多或少的喜愛。
但突然有一天,立花瀧發現再也不能和三葉交換身體了,雖然他不以為然,但腦中卻始終好像被什么事情羈絆著一樣。他開始憑借記憶去找三葉生活的那個村子,拼盡全力去找,最終找到了。但那個村子在三年前被彗星擊中,導致村里大部分人都死了,瀧也從官方的統計中得知三葉一家的死訊……
他很著急,想起三葉的口嚼酒,找到放置口嚼酒的地方,義無反顧的喝了下去。終于他又和三年前的三葉交換了身體,并且去拯救村里的人,讓他們撤離,提前告知他們將要發生的災難。最終全村人得救了,但三葉和瀧都失去了對彼此的記憶。
看完這部電影,心中感慨萬千……
奇妙的夢中互換身體,交換著彼此的生活,把生活活成最喜歡的樣子。彼此心靈感應著,漸漸互相喜歡。美麗的慧星隕落,深邃的眼里滿留著遺憾,或許那時三葉在想……啊,多遺憾啊,瀧在這時還不認識我呢……會不會永遠都不知道我呢?瀧竭盡全力尋找著,這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痛,但幸運的是他最終成功了。黃昏時隕石坑旁的奔跑,以及后來美好的相遇,都成了日落時最好的畫面。
想要見的人就去見吧,該記住的人也都記住吧,不然你以后會為此付出數倍的代價想去實現或者留下遺憾。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5
拖了好久,最后在昨日去看了《你的名字》,特意挑選了僻靜的后排,坐定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場,明亮的色彩,精致的畫面,每一幀細節都處理的能夠用來做背景桌面。
這部電影,光是片名,就飽含了一整顆撲通撲通的少女心。
大概所有一切青澀完美的故事,都是從你的名字開始的吧,因為你,你的名字有了格外特殊的好處,無數次的在紙上寫寫畫畫,明明是我的日記,可日記里卻全是你的名字。值日表上、名次單上,無論中間隔了多少個人,可只要你和我的名字出此刻同一張紙上,我都把它當作命中注定。
臺版的《惡作劇之吻》中,湘琴為了直樹立志必須要考進百名榜,放榜的那天,直樹的名字在第一,湘琴的在第一百,可湘琴一臉花癡幸福的說:我們的名字出此刻了同一張紙上誒!
《你的名字》也許在邏輯上有很多bug,但是感情呀,要什么邏輯呢。如果一切都按常理、按套路出牌,那世間該少了多少完美的相遇。
電影里,最讓人感動的,大概就是那樣一份超越空間、超越時間,也要找到你的勇氣和堅定。
畢竟,在現實中,我們都是那樣膽怯又軟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為了相遇,不停地撥打著打不通的電話,按著飄渺的記憶去追尋。
而我們,權衡、猶豫。對一個人,一段感情,沒有拾起的勇氣,有多少人在同一個城市,手機存著彼此的號碼卻兜兜轉轉,再也不曾相遇,托辭說不再見都是天意,卻不愿承認,這明明是你與上天達成的默契。
而電影,最打動人的就是成全了我們的期盼,我們的幻想,撫慰著我們以前錯過的傷痛。
畢竟在那樣一個二次元的世界,青春不死就能拯救世界,拯救地球……
大概,變成大人的我們,最缺的就是那樣的勇氣吧!我們很難再因為一個純粹的原因去愛一個人,而懷揣著愛的我又該如何才能遇見同樣的那個你呢。
現實太難改變了,長大了的我們也回不去了,我們干脆去夢里躲一躲吧,畢竟在新海誠的這個夢境中,最后的你,支支吾吾又滿眼期許的說出了:“你的名字是?”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6
終于得空看完了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
不同于《秒速五厘米》片段式的講述,《你的名字》將夢與現實交織融合在一起,以“交換身體”這一新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干凈澄澈的天空,鄉村田園式的清景,絢爛的彗星尾焰,都讓這部電影深深印在觀眾們的腦海中。
而令我極為佩服的,是新海誠對時間的虛化處理。“時間”是人為創造的,是人們為了證明事物變化過程而選擇的一種描繪方式。而電影中,新海誠將時間虛化了。兩位主人公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時間軸:男孩認識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著三年后的京都。即使是地鐵相遇,也只是一個人的欣喜,在同一個世界的兩個不同時間點,他們真實地存在卻又真實地錯過。其中一段,兩人在夕陽下第一次跨越時間短暫相遇,想要寫下彼此的名字,卻終究沒有寫完,男孩留給女孩的,不過是手心的一句:我喜歡你(反過來便是男孩的名字)。
新海誠使人們面對這樣的場景時,除了揪心還在思考:男孩與女孩的名字是什么?時間洗禮后,他們互換的身體記憶漸漸模糊。茫茫人世如何尋覓?八年光陰過后,他們于地鐵站相遇,凝望進彼此眼中時,名字對于他們來說,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佛語曰:“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在虛化過后的時間與空間中,男孩女孩不曾記住彼此的姓名,但他們記住了深刻在心底的思念,只是淡淡的一個念想:“我是不是忘記了什么?我在尋找什么?他(她)在哪里?”當他們擦肩時,不需要解釋便明白“你是我要找的那個人”。
原來所有的遺忘都是我們自我欺騙的產物,認清這一事實后,生命原不會剩下些什么。但新海誠以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兩個字:珍惜。
春山如黛,垂柳畫橋;白云出岫,倦鳥歸巢。當男孩鼓起勇氣轉身拉住女孩:“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你——”兩人眼眶微潤,異口同聲地問:“你的名字是——”
影片結尾的處理十分感人,兩人在相遇中結束全片。電影結束,屬于我們的生活卻沒有結束,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但我們仍可以珍惜每次相遇的緣分。
時間敵不過的,是感情。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7
放假期之前,我就給自己制定了一份要看十部電影的計劃。第一部選的是口碑評分都很高卻是自己最不喜歡的動漫科幻類電影《你的名字》。
“黃昏之時可以看見不可見之人。”為了契合這種暗示,我專門找了個接近黃昏的下午,觀看了這部電影。
女主是生活在農村的高中生宮水三葉,她日復一日地重復著簡單卻略顯枯燥的生活。她的父親是她所生活的鎮子的鎮長,由于種種原因她和妹妹跟隨外婆生活,并一起打理著神社的事情。另一邊,男主立花瀧是一個生活在大都市東京的高中生,他也同樣重復著枯燥無聊的生活,每日也不過是上學,打工,回家,如此循環罷了。
在無聊日子的某一天,他們兩個完全不搭邊的人因為某種神秘力量的作用而在早晨醒來時發現互換了身體。因為都對彼此原來的生活感到乏味,他們便對交換身體這件事沒那么排斥。他們每周會交換兩到三次身體,漸漸地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對方的生活中贏得了或多或少的喜愛。
但突然有一天,立花瀧發現再也不能和三葉交換身體了,雖然他不以為然,但腦中卻始終好像被什么事情羈絆著一樣。他開始憑借記憶去找三葉生活的那個村子,拼盡全力去找,最終找到了。但那個村子在三年前被彗星擊中,導致村里大部分人都死了,瀧也從官方的統計中得知三葉一家的死訊……
他很著急,想起三葉的口嚼酒,找到放置口嚼酒的地方,義無反顧的喝了下去。終于他又和三年前的三葉交換了身體,并且去拯救村里的人,讓他們撤離,提前告知他們將要發生的災難。最終全村人得救了,但三葉和瀧都失去了對彼此的記憶。
看完這部電影,心中感慨萬千……
奇妙的夢中互換身體,交換著彼此的生活,把生活活成最喜歡的樣子。彼此心靈感應著,漸漸互相喜歡。美麗的慧星隕落,深邃的眼里滿留著遺憾,或許那時三葉在想……啊,多遺憾啊,瀧在這時還不認識我呢……會不會永遠都不知道我呢?瀧竭盡全力尋找著,這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痛,但幸運的是他最終成功了。黃昏時隕石坑旁的奔跑,以及后來美好的相遇,都成了日落時最好的畫面。
想要見的人就去見吧,該記住的人也都記住吧,不然你以后會為此付出數倍的代價想去實現或者留下遺憾。
觀后感你的名字800字篇8
紅旗飄揚,天邊的夕陽染紅大地,放眼望去,一切被紅色籠罩著,大雁在空中展翅高飛,鳥兒徘徊在樹旁,重復著歡快的樂曲,這每一處都是顯得如此和諧自然,可欣賞這萬物的同時,誰又曾想過,我們的今天,又是誰用生命換來的?那些革命先烈,為了我們的今天,揮灑著鮮紅的血液,可隨著時間,有些人卻把他們遺忘。做為新時代的小學生,不應該將這些漸漸遺忘,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何為紅色基因?它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是一種偉大的象征,它代表著光明,它讓我們凝聚著力量,引領著我們走向那光明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應將它傳承下去,刻在骨頭上,記在心里面。它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堅持夢想,勇往直前,回憶起來,我曾記得在我兒時,躺在奶奶的懷抱里,?l聽著那一個個令我熱血沸騰的革命事跡,他們如同電影般,浮現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是他們用那偉大的革命精神換來我們的今天,沒有他們那揮灑的鮮血,就沒有我們現在那滿地的鮮花,沒有他們的戰火硝煙,就沒有我們那甜美的空氣。是他們,改寫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的恥辱!是他們,為我們付出了一切!我們不要忘,也不能忘!
我們的身體里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更要把紅色基因世世代代傳下去,在我成長的足跡中,無數個紅色詩歌縈繞耳畔,"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精神不能滅!”紅色基因如同旗幟一般插在我心中,不管經歷多少時間的沖刷,它都永遠不會褪色,它是我們的根,是我們學習的靈魂,它永遠不能被歲月埋沒,而是應隨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爬向最高處!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我們每一個小學生都是這信念的繼承者,在新時代中,更應該把這紅色教育傳承下去,從小事做起,在學習中我們要努力認真,展現自我,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我們要堅持自我,努力奮斗,為祖國爭光,多接受紅色教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壘筑起堅強的精神基石。行程萬里,不忘初心,未來的道路必定為我們鋪滿革命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