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訓練題目及例文
高三作文訓練題目及例文【篇1】
【禾下乘涼嗅稻香,堅定實干興中華】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作文。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長沙湘雅醫院去世,享年91歲。在獲得“共和國勛章”的10天前,袁隆平迎來了自己的90歲生日。他笑稱,自己已經從“80后”升級為“90后”,未來要健康快樂超百歲,就像超級稻攻關一樣,不斷超越新目標。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多年來,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形態改良和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技術路線,成功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不斷刷新畝產產量。目前,超級稻計劃的五期目標已經全部完成,分別是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據統計,從1976年到2018年,雜交水稻在全國累計推廣面積約85億畝,增產稻谷8.5億噸。每年因種植雜交水稻而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約8000萬人口。
閱讀以上材料后,你有怎樣的感悟,請據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內容,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解析】:
以上材料概括了袁隆平為國家奉獻的一生。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50多年來,他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饑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他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袁隆平的杰出成就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考生既可以聚集個人,論述袁老熱愛祖國、一心為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德,與時俱進、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堅強意志,嚴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可闡述自己作為青年學生,從中受到的激勵;還可從宏觀角度,論述袁老對全世界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參考立意:成功不是偶然的,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走向成功;老當益壯,超越自己;個人成長要融入到時代發展中去;夢想是個人成長的驅動力。
范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感動中國頒獎詞為人們勾勒出這樣一幅至美圖卷——一位樸素老者于稻浪陣陣中細品稻香縷縷。這位老者便是畢生致力于雜交水稻事業的袁隆平院士。他以一生實干追逐掃除饑餓的夢想,以不懈奮斗的精神浸潤青年的心靈,為華夏崛起捧出一片丹心。
經年堅持躬耕,以信念點亮一生兩夢。早些時日袁老在演講中吐露他一生追逐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普及全球夢。“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名鄉村教師時,已經具有__世界的膽識。”彼時的袁隆平目睹祖國被貧困饑饉纏住騰飛的腳步,人民在歉年無收中饑腸轆轆,他暗下決心,要獻出自己的一生探索豐收的秘訣,只求祖國能握牢自己的飯碗,人民能夠于稻花香里笑說閑談。在“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舉行之前,袁老已主持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超級稻工程,每公頃水稻產量達10.5噸,且已有品種作為商用。時年74歲的袁隆平院士并未自滿止步于此,接下來的十幾年,他仍為這一生兩夢的實現而躬耕于田壟間,不畏風吹雨淋,亦不懼驕陽霜雪。
雜交水稻在田野中茁壯抽穗吐芽,預報著豐收的喜悅;超級稻、海水稻正在為掃除全球饑荒作出巨大貢獻。袁老的一生兩夢在幾十年的堅持躬耕中逐漸被點亮,那光亮照耀著他這一生的付出與奮斗。
經年堅持進取,以精神潤澤青年靈魂。很多同學在幼時便聽老師說過袁隆平爺爺為雜交水稻事業奉獻的故事,曾經是教科書中的人物,如今依然在田間地頭上查看水稻長勢。一個又一個階段的水稻研究工程被提出,一個又一個項目被完成,畝產攀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超級水稻走出國門,走向一個又一個國家,袁老因此成為青年一代口中的“魔稻祖師”。我們或許讀不懂那么多工程突破的理論知識,但我們清楚地了解到,我們這一輩與七八十年代父輩在對食物需求上的巨大差距,這得益于袁老六十年如一日攻克饑餓難關的奉獻。前段時間袁老出席湖南農業大學開學典禮時,引來在校學生團團包圍,拍照問好,足見袁老的精神已深深地影響了青年一代。在他的指引下,我們學會了不急不躁終至千里之理,我們知道了要拋卻浮名潛心鉆研熱愛事業。如今的我們更當揣凌云壯志埋首書冊待他日綻放光芒,如袁老般為全人類的幸福傾盡一生。
經年堅持探索,以深情助力華夏騰飛。從秈型雜交水稻到超級稻,從淡水稻到海水稻,中國人的餐桌上少了稀粥糠飯多了精米白飯,頓頓飽腹不再是夢談。人民上足發條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牽絆中華民族發展的饑餓孱弱被斬斷,華夏騰飛的步伐越來越快且底氣十足。中華民族不僅牢牢握住了自己的飯碗,還將豐收的稻香傳遞至多個國家,為飽受饑餓摧殘的其他民族帶去了人道主義關懷,為華夏和平崛起贏來了一片贊譽。這份大國擔當少不了袁老對這個世界的深情奉獻,是他風雨數十年的探索為華夏崛起填充了十足的動力燃料。
袁隆平數十年實干躬耕,點亮了他的兩個偉大夢想,也令我輩青年備受鼓舞,使我們立志為人民、為祖國、為全世界而奮斗,我們希望將來自己能與袁老一般成為立國之材、建國之梁!
高三作文訓練題目及例文【篇2】
【“國潮”何以成熱潮】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國潮”是一種現象,它需具備兩個要素:其一,要有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基因;其二,要與當下潮流融合,更具時尚感。——鳳凰網
材料二:“90后”“00后”是生活在國富民強時期的一代,擁有民族的文化自信,他們不再視國潮國風為老氣、傳統的符號,而是將其看作一種國際的文化浪潮、一種新鮮的生活方式。——界面新聞
材料三:近年來,消費市場上涌動起一股“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的國貨新潮流:老字號品牌煥新,傳統品牌升級,新銳品牌崛起……——《人民日報海外版》
對于“國潮”你有怎樣的認識?請聯系現實進行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瀘州老窖香水、青島啤酒外套、老干媽衛衣……最近幾年,一波“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的國貨新潮流,讓人們記憶里那些樸實、低調的國貨品牌通過聯名、跨界等方式在現代潮流和傳統文化的碰撞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國潮熱”的興起,折射出年輕人新的情感訴求、價值歸屬和社群認同。“當你買耐克鞋時,你可能并不僅僅是在挑一雙穿著去逛街的鞋,還可能是在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說明自己是什么人或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今天,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加注重品質與個性。他們對于跨國品牌的態度也從曾經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現實理性。
“國潮熱”的興起,也是國貨的崛起。自2018年李寧攜鮮明的中國元素登上紐約時裝周之后,一大批國潮品牌向陽而生。曾經,進口是品質的象征,國貨只是的“平價替代”;如今,隨著消費升級,“中國制造”正改變著傳統的刻板印象,更時尚、更前沿的中國品牌重新煥發出光彩,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首選。諸多跨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遭遇的水土不服也從側面印證了在今天的中國市場,要實現基業長青,離不開強大的本土思維。
盤點這些年“國潮熱”層出不窮的符號、形象、題材等,一個清晰可見的特征是傳統文化和審美的復蘇。諸如祥云、繁體字等文化元素已經突破了文化圈層,加入這場情懷與時尚跨界融合的商業實踐中,重新定義了“潮”的概念,并引發年輕人對“東方美學”的追捧。
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潮熱”既是一個經濟現象,也是一個文化現象。如果說,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為國貨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那么國貨崛起也在重新塑造著消費者的文化追求,激發出內心的文化自信。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消費者購物車里裝的八成以上是國產品牌。正是有了這樣一份文化自信,購買國貨、使用國貨、分享國貨才能成為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事實上,不僅國貨,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國漫、國劇等也借助傳統文化IP實現了新生,還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自信地穿著漢服走上街頭。去年以來,李子柒在網上的走紅更是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中,她通過鏡頭,讓傳統的筆墨紙硯、蜀繡、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為西方世界打開了一個發現中國之美的窗口。不少國外網友紛紛感嘆,“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紹,那些被我們忘記的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
讓“國潮熱”澎湃不息,就要呵護好這份文化自信。“國潮”二字所承載的意義,遠不止跨界融合的商業創新。因此,對企業來說,切不可僅把“國潮”當噱頭、借勢營銷。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號,不挖掘核心價值,失去了對文化的敬畏、對品質的堅守,既無法恰當傳遞出潮流理念,也與“國潮”的文化內涵相去甚遠。在國貨品牌彎道超車的路上,需要多一點這樣的文化自覺。
高三作文訓練題目及例文【篇3】
【文化之筆,輕起重收】
題目
近年來,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日益增長,從各大博物館推出文創產品,到綜藝節目《國樂大典》的絲竹之音,從游戲《王者榮耀》長安賽年中對大唐樂舞的演繹,到河南臺春晚《唐宮夜宴》的舞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影視劇、綜藝、游戲等娛樂產品的結合不斷深化。有人說,把傳統文化與娛樂相結合是一件雙贏的事;也有人說,娛樂的形式會消解傳統文化。
對此,作為年輕一代的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范文
廣陵一曲,空谷傳響;驚鴻一舞,百花失色;水墨丹青,寫意中原大好河山;詩詞歌賦,抒發騷人胸中塊壘;齊襦廣袖,百草茶經,中華歷史的畫卷上,文化之筆娓娓道來上下五千年之韻事。時代更迭,年輕一代的我們接過這支文化之筆,再開新篇時,勿志輕起重收。臨之娛樂,收之敬畏。
輕起,方能深抹這千百年文化的厚重,不致墨濃透紙。文化的傳統,不可一朝而見,有時采用輕逸靈動的方式,反而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從早年《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飛花會,男女老少皆能吟上一句,到近日的《上新了,故宮》綜藝里,明星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輕淺易懂,這些巧妙的輕快起筆,無疑為文化接力開了個好頭。想要傳統文化融入時代的步伐,必先幫其陳云沉重的繚鎖,從古老的神壇上走下來。而娛樂的方式正好為其提供了一條捷徑,以其偌大的群體受眾,加快文化傳承的步伐。
重收,方能承接文化的底蘊,宏揚百年之光輝。娛樂讓大眾發現文化的魅力,享受文化帶來的福利,但萬不可本末倒置,讓文化成為娛樂的另一種噱頭。早年《王者榮耀》等手游,基于歷史人物,進行“魔改”利造,甚至將荊軻這一勇猛壯碩的刺客塑造成嫵魅纖細的女性角色,這樣的事情數見不鮮,文化的尊嚴蕩然無存。又有許多商家頂著“百年老店”“古法煉制”的旗號,清廉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將文化發展引向歧途。當然不乏用心傳承的文化愛好者,詞作人方文山積極參與開辦“漢服文化展”,為年輕的漢服愛好者普及漢服知識,加強宣傳感召力。只有心懷敬意,秉乘嚴謹之風,方能將文化之筆接穩,接好。否則一味圖謀利益,只會以娛樂的方式將文化福利化為經濟與資本的泡沫。
米蘭昆德拉在其書中寫道: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文化亦如此,文化無法承受長久的輕浮對待,唯有厚重的敬意與時代之含義才能讓它永遠根植在華夏的土地上。
年輕的我們,以輕逸的方式遇見傳統,接過古人千百年上下求索的文化之筆,怎能不臨之以莊嚴?懷之以敬畏?怎能不為之增添新時代的光彩?文化之筆當以娛樂等新契機輕起,更應以時代精神重收。
高三作文訓練題目及例文【篇4】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兩個流浪漢在街邊舉著牌子,上面寫著“破產,無家可歸,很饑餓,求幫助”。
一位先生上前說:我可以給你們一份工作。流浪漢拒絕了。
于是,這位先生也舉了一塊牌子,站在他們身后,牌子上面寫著:“我給他們提供了工作機會,但他們拒絕了。”
流浪漢很尷尬,想要換個地方,這位先生又跟了過去……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優秀范文1】
別用善良縱容懶惰
“破產,無家可歸,很饑餓,求幫助“,街邊舉牌的流浪漢是否讓你的惻隱之心涌動?”我給他們提供了工作機會,但他們拒絕了“,那位先生在一旁舉起的牌子,看了又有何感受?
這位先生的舉動在告訴我們:別用善良縱容不勞而獲的懶惰。
彎腰在行乞者面前的碗里放下零錢,是一種善良;為無家可歸者準備一份熱騰騰的午餐,是一種善良。那這位先生的舉動呢?沒有直接的現金資助緩解他們眼下的生活困難,亦沒有貼心地提供吃食撫慰他們的饑餓,但他提供的工作機會,卻是最大的善良。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流浪漢,解決了他們這一頓的溫飽,那么下一頓、以至長久的安穩生活呢?一把零錢、一份午餐,流浪漢依舊是流浪四方;但一份工作,或許眼前不比金錢與吃食物來得安慰更大,卻是能結束他們的流浪,給予他們謀生的能力,或許就此改變他們崎嶇的一生。這,不就是善良嗎?
然或許有人駁斥:”先生舉牌的行為,豈不是斷了流浪的生路?這怎么可以算是善良?
這怎么不算是善良呢?難道對拒絕工作的流浪漢仍施以物資援助,才算是善良嗎?非也。茨威格曾說過:”同情有點像嗎啡,在最初的時候的確能緩解痛苦,但長久以往卻終致墮落。“別將同情論為善良,別用這種自以為是的善良去毀了別人一生。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人們連行善也趨向功利化了。我們只以”見效快“來作為檢驗行善的唯一標準,卻不再思考受善者長久的未來。巴菲特曾在一次訪問中直言:”我愿意將我的全部財富捐給慈善學校,但我拒絕為四肢健全的乞丐留下一個硬幣。“巴菲特的做法,我們能理直氣壯批判其”不善良“嗎?同樣,這位先生的做法,我們能冠以”惡意“之名嗎?他是自己的行動,來讓流浪漢醒悟,讓他們以自己的雙手換回安穩生活。
當代,”理性行善“是一個重要的話題。被情感支配著的我們容易為一句”很饑餓,求幫助“就激起澎湃的善意,極力滿足弱者所需。卻不知,我們的這種善良飼養了一群社會的寄生蟲。我們應當對處于困難的人施以援手,但如何行善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今我們所議論的”職業乞丐“不就是因為我們自以為是的善良而發展壯大的嗎?理性行善,同那位先生一樣,給他們面包不如給他們未來;同時指出他們不勞而獲的懶惰,為他人的行善作出提醒。
先生立起的牌子,亦是在提醒這個社會:別用善良縱容懶惰。
【優秀范文2】
授漁樵之技,促樂業安居
富商李嘉誠曾說:“我從未聽說過勤儉致富,我所知道的是勤勞致富。”誠哉斯言,節儉的財富不是富裕的源泉,辛勤的勞動才是富裕的'真諦。而面對只求物資自助而拒絕工作機會的乞討者們,我們同樣應以平等之態,持智慧之理,行良善之事,助貧窮之人,使其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的魔障中解脫,授其以漁樵之技,使其安居樂業。
勸人改過當溯其弊病之源,請求幫助而拒絕工作的流浪者或許是當下社會功利心理的集中反映。寧食嗟來之食,而不愿自力更生,這是多么可怕的自立缺失!西方曾有個”幽默“故事,講洪水中一女子堅持祈禱上帝的救助而一次次拒絕前面消防員的援手,放棄上救生艇的機會活活被淹死。上帝感嘆她錯過一次次真正的”上帝之助“而不自知,而在當代又有多少人如流浪漢,如彼女子般”執著“地”等風來“,而一次次錯失起飛的機會且不自知?”天助自助者“并不是寡淡的”雞湯“,而是成功者自我激勵的”苦膽“。于流浪漢,首要的問題在于自強自尊的缺失與麻木。
從而,面對如是流浪者,我們在給予其幫助反被拒絕后,應幫助他們恢復應有自食其力的擔責心與不食嗟來之食的自強心。如先生所舉的牌子一般,這類行為是激發流浪漢自強心的良藥。昭示天下使流浪漢們”尷尬“,使流浪漢不愿再在這地方”丟人現眼“,羞恥與自強就會慢慢解凍他們那顆久受恩惠而喪失獨立意識的心。曾有哲人遇一流浪者,大發善心予以資助后堅持要拿去流浪漢的手表,以示其所得并非不勞而獲,而是通過出售手表而擁有,流浪漢由此振奮精神,經商致富,改寫人生。點醒他人方式有多種,或許一句工作致富即可,或許舉牌表態收效仍不明顯,但無論如何,重在用頭腦與善意助其醒悟,催其奮進。
同時,幫助此類流浪者亦需堅持不懈地感化,羅馬并非一日建成,積陋成習,那壞毛病也并不是一塊牌子救得了的。若要在社會上營造”光榮屬于勞動者“的氛圍,不僅需要善德之人堅持不懈地舉牌敦促,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監督,共同努力,讓流浪漢”喝水不忘挖井技,試衣應知剪裁工“,讓懶惰與無能的借口無處可藏。這同樣亦是政府為全面實現小康而扶貧致富的新首段,”勞動脫貧“當成為所有為善者堅持的原則,縱容與寬宏只會養育更多的”米蟲“。
總而論之,提供工作培育勞動意識實為救助流浪漢一良策。愿所有施助者能掌握這一藝術,愿所有流浪者能堅守這一底線。授漁樵之技,得立身之本,樹自強之心,得安居樂業。
高三作文訓練題目及例文【篇5】
【青春、進步、希望】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
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
④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毛澤東
⑤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易卜生[挪威]
⑥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贖》[美國]
對上面六句話,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發言稿,作為學生代表在今年學校召開的“十八歲成人禮”上發言。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出現學校名稱;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我們首先要讀懂每則材料的大意,然后采取求同存異的原則進行重新組合。第①句: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說明了青年是社會的生力軍,前途不可限量。第②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這句話強調人要不斷地激濁揚清,不斷地自我完善。第③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該句強調中國的進步有賴于民族魂的弘揚。第④句說明:個人的進步,需要批評與自我批評。第⑤句說明:個人要掌握本領,要有責任擔當的意識。第⑥句說明:擁有希望或夢想的意義和作用。根據題干將其中的兩三句話組合成一個話題,進行立意即可。同時,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要求。
參考立意:
1.不斷進步,超越自我。2.革故鼎新,激濁揚清,才能真正進步。
3.弘揚民族魂,中國才能真正進步。4.個人有進步,民族有希望。
題目
青春的歌謠
青春是一生最美好的時光,許許多多的歡樂、淚水都曾在那里上演。匯成了一曲曲動人心弦的樂曲,擁有青春的我們奏響歡樂的歌謠。
在青春的殿堂里,我們伴著節奏唱響了屬于青春的歌謠。在那充滿朝氣活力的歌聲中,我們嘗到了屬于青春的甜果。
“青春,校園”,這倆個詞是那么緊緊相擁,“青春,同伴,歡笑”,這三個是那么的親密友好,“青春,淚水”,這倆個詞又是那樣的不離不棄。
我們的青春是同伴們一起度過的,而度過的地方大是在校園。因為我們在這大好的青春的時光中,我們一直在奮力的拼搏,去漫游那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去仔細找尋那隱蔽的、藏有無數知識寶藏大門的鑰匙。每當清晨,在校園內不是一片寂靜,而是朗朗的讀書聲,是那么的響亮、整齊、富有感情。讀書聲沒停洗息多久,踴躍、歡樂、積極的回答問題聲,又在各個班里響起,彼此交流、討論問題聲,甚至是因得出的答案不同而引發的、激烈的爭辯聲。這些因探索知識而響起的聲音,彼此交匯,唱響了一首知識的青春歌謠。
放學后,甚至是課間,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少男少女的身影。青春我們的臉上洋溢,在我們的行動中表現出來。校園小路上,總是不缺乏歡樂嬉戲的身影,笑容在臉上綻放,笑聲在口中洋溢。就算在吃飯的時間里,也少不了歡樂的存在,我們在青春的陪伴下討論著青春的熱門問題,八卦著歡樂的熱__,飯總是吃的少,歡聲笑語總是不停歇。這些因有青春而存在的歡樂又獨自奏響了青春的歌謠。
在青春中,有歡樂那么也少不了淚水。天下沒有不散宴席,在與伙伴建立了友好、親密融洽的關系后,也總是會被老天無情的拆開,兩地分離。但友誼的長線是永遠不會斷開的。分離時,我們雖然不舍但也無奈,淚水在我們的眼中打轉,在哪最后一刻沖出我們的眼眶,情不自禁的為“失去”一個朋友而潸然淚下。較為堅強的人不落淚,但也哽咽的送別的朋友。就這樣,我們又演奏了一首屬于青春的歌謠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在我們孩童時便知道了。所以有青春的我們就擁有了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起用這筆財富去建設知識的殿堂,快樂的天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