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項羽作文800字高二
有關(guān)項羽作文800字高二精選篇1
西楚霸王項羽,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歷來人們對他一直都有極大的爭議,多少次文人筆下的英雄悲劇,雖然他一直是我眼中的英雄,但不得不承認,即使他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但是那又如何,他仍然不可能奪取天下,成為天下霸主,還百姓一個和平安穩(wěn)的盛世;即使有機緣巧合讓他稱了西楚霸王,也不可能千秋萬代,如大漢般繁華,對后史影響至深。首先,他太過自信,于是,只變成了自負。再者,從歷史的角度,他該是飽讀詩書或者禮賢下士,懂得納諫。但是他是武將,會打仗,而且打的還不錯,陳勝,吳廣動搖了秦朝的根基,而項羽就是那最后的一根稻草,最后會死是因為他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取他人意見,甚至是自己的叔父,而旦太重感情,這一切便早己注定了他悲劇的下場。
其次,他太重感情。這是我喜歡他的一點,但卻也是讓他失敗的一點。烏江戰(zhàn)敗后,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保命,而是托付好自己的紅顏知己虞姬和寶馬。有句話,叫“最是無情帝王家”。項羽他不像劉邦,為了自己可以拋妻棄子,無情無義,天理不容,有人說這是“大男子主義”,無藥可救。但我欣賞他的義氣,和真誠,這是劉邦所不及的,是他們永遠的差距。
再次,他很單純。劉邦只在鴻門宴上稍一套話,就知道了曹無傷對項羽的進言,而項羽卻渾然不知,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事,沒看到劉邦背后的奸詐的笑。與狡辯多計的劉邦相比,西楚霸王項羽確實顯得幼稚得多,甚至是傻。
最后,項羽根本就不可能殺劉邦。因為劉邦事先知道了消息,老謀深算的他敢去赴鴻門宴,就說明已經(jīng)勝券在握。又有樊噲與項伯相保,張良,蕭何和韓信的相護,怎會身死?何況項羽本就重情誼,曾與劉邦結(jié)為兄弟,怎么會殺他呢?他劉邦就憑這敢入宴,真真的會算計,讓人生厭。
退一萬步說,項羽就算殺了劉邦,都不可能奪取天下。敗在劉邦手下,是必然的事實,因為他自身的思想,和當時環(huán)境的影響。也可以說是項羽成就了劉邦一統(tǒng)天下的霸主夢,劉邦成就了項羽的悲劇一種足以令整個中華民族為之肅然起敬的悲劇。
有關(guān)項羽作文800字高二精選篇2
也許你會提起鴻門宴中項羽的優(yōu)柔寡斷,但我卻認為這恰恰才是他大度的體現(xiàn);或許你會因為‘霸王別姬’說他兒女情長,但我卻認為這才是他男子漢的體現(xiàn),或許你會說他有勇無謀,但試想在他的一生中又有哪一次戰(zhàn)役是僥幸成功的呢?
在我眼中,項羽是一個俠骨柔腸的大俠。,因為他有大俠的海量和大度。鴻門宴上,項羽放走了一生的勁敵劉邦。乃至其后來烏江自刎的下場。以史冊中項羽的`殘暴,他為什么要放走劉邦?那不過是多殺一人而已。他不是圣人,也無須假仁假義。劉邦曾跟他結(jié)義,這固然是其中原因,就因為項羽敗了,鴻門宴放劉邦才成了項羽敗北的關(guān)鍵。如果項羽勝了呢?那么這鴻門宴就可能被世人所稱頌的了。可能會說項羽放走劉邦是一個絕妙的計謀,是其成功的主因。如果說這還不足以說明他大度,那么他對樊噲的寬恕就應(yīng)該足以表現(xiàn)出來了,鴻門宴中樊噲帶著武器闖入軍營,并沒有讓項羽所殺,反而賜座,賜酒還賜給他肉,并不止一次的稱之為壯士。或許這就叫做英雄惺惺相惜吧!
項羽也是一個英雄,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史記》中曾寫道: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這足以說明項羽的胸心壯志,和他的膽量!
這也許就是為他之后的一番事業(yè)打下的基礎(chǔ)。
項羽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軍事家!
仔細去觀察會發(fā)現(xiàn),每一場戰(zhàn)役他都經(jīng)過了嚴密的謀劃。有人拿他和同一時期的韓信作比鉸,說項羽之兵法大不如韓信。那只是很少有人注意項羽的兵法罷了。其實他們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只是韓信更加隱忍罷了。但他們不都是因政治想法的幼稚而失敗的嗎?項羽是該殺的人不殺,不該殺的卻殺了;而韓信則是該反的時候不反不該反的時候卻反了。這些注定了兩個人的失敗。
然而項羽的一生又是悲慘的一生,他最終還是沒有作成天下的君王,但是他的所做所為卻永垂青史!
項羽,一個有情有義的大丈夫,一個單純、可愛、善良的政治家,雖然是斗爭中的敗將,但卻顯得真誠,直率;項羽,一個偉大的英雄,一個有理想,勇敢的有為之士,哪怕是面對自己的敵人,也能發(fā)出真誠的贊嘆;項羽,本來一個俠骨柔腸的大俠,他的真誠、勇敢讓李易安也為之動容,寫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名句。在這里我也要大大的贊嘆一聲:”項羽,真大丈夫也,真大俠也,真英雄也!“
有關(guān)項羽作文800字高二精選篇3
說到項羽,有生而發(fā)的一種敬畏和同情之感。不知為什么,劉邦和項羽之間,我更傾慕于項羽,他的神武可謂氣吞山河;他的愛情,可為繾綣動人,大師,結(jié)局究竟是悲涼的,項英雄最終自刎烏江,美麗的虞姬亦是隨風(fēng)而逝。帶給人是無限的惆悵和悲涼。
項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其志向博大高遠,一日始皇帝游會稽,項羽脫口而出這個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項梁因此奇之。氣候,舉拳而起,從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諸侯莫敢仰視,及自封西楚霸王,眾王反叛,更見其驍勇;討伐手東西,往來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講信用,只因允諾項伯善待劉邦的進言,他不顧亞夫示之者三于鴻門宴上放走了羅網(wǎng)中的劉邦;當吳江自刎時,他拒絕登上烏江亭長的救生船,而對身后的叢林干戈。他面對死亡,氣概何其豪邁,真正的勇士是無法被震攝的,英雄項羽最終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xiàn)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愛景山,他有南征北戰(zhàn),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yīng)該因為美色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以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后有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如此歡心。這處于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
兩軍交戰(zhàn),拼死一搏,所當所迫,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在項羽本紀里,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fā)揚,那么會多好。地震當中的',官員也秉持著這種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guān)系,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xiàn)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欲,剝削員工的事例比比皆是。為什么不能學(xué)習(xí)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慨,讓我傷感。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shù)次的所評價著。
有關(guān)項羽作文800字高二精選篇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秦朝末年,風(fēng)云突變,四路豪杰,揭竿而起。亂世改變歷史,亦鑄就兩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上演一場波瀾壯闊的楚漢之爭,更使劉邦項羽四字長留史冊,名垂千古。
然而“勝敗兵家事不期”。西楚霸王項羽從最初的叱咤風(fēng)云戰(zhàn)功顯赫到最后的四面楚歌窮途末路,因“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而不得不烏江自刎。怎一曲英雄悲歌!而劉邦出生農(nóng)家舉兵起義,反而愈挫愈勇,戰(zhàn)敗項羽,一步步登上皇帝寶座,從此三百年間,天下都被冠以劉姓!
同為一代梟雄,為何一人成就君王霸業(yè),一人淪為烏江自刎?后世眾說紛紜,眾人將眼光投到歷史的轉(zhuǎn)折點鴻門宴。認為項羽失天下,皆因未殺劉邦也。而此觀點我未盡贊同。此為次要因素,而非根本原因。
首先,始皇南巡,籍曰:“彼可取而代之。”劉邦則感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短短幾字將兩人性格特點展露無遺,項羽雖是豪言壯語慷慨淋漓,卻未免目中無人過于自負。而劉邦洞察時政忍辱負重,同樣的野心卻深藏不露,以最低的姿態(tài)最穩(wěn)的步伐運籌帷幄。孰勝孰敗,已有定局。
再者,項羽驍勇善戰(zhàn),所向披靡。而劉邦一介弱士,手無縛雞之力卻能夠奪取天下。不少人為項羽所扼腕痛惜,原因也在他自己。過分的自我英雄主義,氣走范增,錯失韓信。劉邦則廣納賢才,任人唯舉,多次降低身份察納雅言甚至拉攏人心。于是,得民心,得天下。項羽雖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卻終一人不敵萬人之勇。落到八千弟子無人還的地步!
其三,項羽在戰(zhàn)場上殺敵沖鋒,勇往無畏;鴻門宴上卻于心不忍未殺劉邦而錯失良機。至此之后一步步陷入絕境,十面埋伏,垓下之圍。怪只怪項羽“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如此有勇無謀怎能登上萬人之上?國家需要太平盛世安邦治國的君主,而非烽煙四起征戰(zhàn)殺敵的勇士!
歸結(jié)而來,是項羽自身導(dǎo)演了這場歷史悲劇,譜寫了這首英雄悲歌。我們不得不承認,項羽的失敗已成歷史必然發(fā)展趨勢。時勢造英雄,時勢更需要政治人才。歷史的洪荒只會奔騰而不會倒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一切留與后人評說。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有關(guān)項羽作文800字高二精選篇5
英雄應(yīng)當不以成敗論之,秦末,劉邦、項羽爭霸天下,結(jié)果以項羽失敗而告終,《史記》作者司馬遷評價其乃“失敗的英雄”,我很贊同。
項羽,楚國人,青年時,學(xué)書、學(xué)劍皆不成,換學(xué)兵法,卻也“略懂其義”,不愿深入了解,當其遇秦王游會稽時,發(fā)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怒吼,項梁驚而捂其口,可見項羽的遠大理想。劉邦那時算什么人呢?只是一個泗水亭長,見到秦王也只能發(fā)出“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的羨慕之意,恐怕他至死也沒想到可“取而代之”吧,可見項羽的遠大理想,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這足以體現(xiàn)了項羽的過人之處。
項羽作戰(zhàn)英勇無比,巨鹿之戰(zhàn),殺死畏縮不前的宋義,破釜沉舟,同仇敵愾,將士們以一當十,經(jīng)歷九次戰(zhàn)斗,徹底擊垮秦軍主力,這一仗,確定了項羽的統(tǒng)帥地位。劉邦呢?卻趁此時機,攻入咸陽,小人得志,還狂妄地想在關(guān)中稱王,項羽聽說后,立刻大怒,特別是聽說曹無傷的話后,揚言“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多么豪邁,多么勇猛,有男子漢氣概,鴻門宴后,項羽進入咸陽,大封諸侯,自稱西楚霸王。
誠然,英雄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項羽失敗的原因,歸根結(jié)底還是歷史的教訓(xùn)——失去民心,項羽有著軍事天賦,但他曾將秦軍投降士卒坑殺二十萬,典型的一個殺人狂魔,人人懼之。當其進入咸陽城后,燒殺搶掠,秦民大失所望,可以看出,項羽政治水平不高,不懂得安撫人心。
可劉邦呢?被項羽打敗后,嫌車跑得慢,居然將親生骨肉踢下車去,這種行為簡直連牲畜都不如,我想這時,他更不會有項羽那種烏江自刎的氣魄吧?這是典型的小人形象,遇事毫無主張。他還慣用卑鄙手法,當劉邦項羽簽訂“鴻溝之約”后,原本是停戰(zhàn)期間,卻發(fā)兵攻打項羽后背,可見他是一個地道的偽君子,他還曾對項羽說“財物無所取”可是他獻給項王和范增的玉璧“和玉斗”是他從咸陽宮里搶來的奇世珍寶,。項羽做事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更不會干出劉邦這種口是心非的事來,從這里可以看出項羽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劉邦雖然有缺點,他就只憑借了一點戰(zhàn)勝了項羽,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無論如何,項羽的功績是掩蓋不住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