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端午節
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開始包,一個粽子在我手里誕生了。我和奶奶一直包呀包呀,包了許多粽子,粽子要下鍋了,我看著綠寶寶一樣的粽子在跳舞,我心中不禁生起一股成就感。
粽子出鍋了,我把粽子端到桌上,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繩子,剝開葉子吃了起來。哇,粽子真好吃呀,我吃了一個粽子還不夠,又吃了好多個,直到我的肚子圓鼓鼓的,我才肯罷休。
我喜歡過端午節,因為我喜歡吃粽子,真希望天天過端午呀。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2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要用吃粽子來的方式紀念他。
姥姥住在她自己家,每當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去看望她。她坐在沙發上為我們包肉粽子。由于我的好奇心強,所以有時就看姥姥是怎樣包粽子的。姥姥笑瞇瞇的說:“為什么總看我包粽子,是不是想學呢?”我點頭稱是。“那我就教你吧!”姥姥爽快的答應了。首先,準備豬肉、粽子葉、醬油、雞粉、鹽和糯米。先把豬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用醬油、雞粉和鹽淹上。再把糯米洗干凈,等豬肉淹好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只見姥姥先把粽子葉折成一個不封口的三角形,放上糯米和豬肉,并一層一層地疊上去。再用粽子葉封上口并拿線扎緊就可以入鍋了。現在輪到我了,由于我是第一次包粽子,餡放得太多了,都被擠了出來,餡放的太少了,粽子癟了,線繃得太緊了,把粽子葉都繃破了。再包第二個時我就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慢慢包,終于包出一個和姥姥差不多的粽子。
通過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為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3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美好的一天。
傍晚,我和爸爸一起去海邊游玩。并且邀請了哲哲,到了沙灘上,一陣清涼的海風吹過來,全身都感覺非常涼爽。我看哲哲還沒來,我便自己先挖起了沙坑。誰知左等右等,還不見哲哲的人影,我們本來想回去了,可是如果我們回去了的話,哲哲她們咋辦?所以我們一直繼續的在等著······
“嘿!曦曦!她們到了!”這是爸爸的叫聲!我一聽,無比高興!高興的不能在高興,因為終于不用再等了,我急忙撲上去,抱住哲哲,一起沖向海邊。哇,好大一股海浪啊!過了好久才平靜下來。而且還我們還喝了一點點的海水,可真咸啊!于是我們把它稱為“海的味道”。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我的爸爸提出:太晚了,該回家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沙灘,不過今天玩得非常開心!一路上還嘻嘻哈哈的,呵呵。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最具特色的要數端午節。濃濃的粽香,歡樂的加油聲從龍舟上飄來。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最令人興奮的是包粽子。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來包粽子,可熱鬧了!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我們家的主力骨——媽媽。只見她手拿三片棕葉,把它轉成一個圓錐形,再拿一個勺子添上生米,嘿!還別說,可真有種端午節的氣氛呢!媽媽熟練地把粽葉多余的部分折起來,再纏上粽線,瞧!一個小小的“特種兵”,多么可愛!我們也迫不及待的模仿著媽媽的樣子,包了幾個粽子。當媽媽看到我們給她包的“驚喜”時,簡直笑到直捂著肚子,可不是嘛!這哪里是粽子啊!有的像個方盒子,有的像個“金字塔”,有的像小雞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個“粽子”,足足用了六片棕葉呢!里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面包滿了棕葉,并用線密密麻麻的纏滿了,雖然看起來不大不小,剛剛好,可里面卻只有一小口粽子,真是名副其實的“外強中干”呀!
當媽媽在蒸粽子時,我和弟弟等著吃粽子,而爸爸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粽子的來歷。原來在戰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當時楚國和秦國的關系并不和諧,不久,秦國攻占了楚國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議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陰謀,告訴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后來楚王因為不聽,卻死在了秦國。屈原知道楚國將要滅亡時,萬念俱灰,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知道后,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還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尸體免遭動物的傷害。從此,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便稱之為“端午節”。其實,端午節就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我們剛聽完這個故事,忽聽外面不停的“加油”聲,原來是龍門村,魏高村在舉行端午節劃龍舟比賽。只見龍舟上坐滿了人,大家頭戴官帽,身穿運動裝,手持木漿,興奮無比。只聽一陣鼓鳴,幾條龍舟齊頭并進,加油聲此起彼伏,個個眼睛瞪得溜圓,鼓起腮幫,使勁地劃。村民端著早已準備好的粽子,迎接勝利的一方。其實,賽龍舟也是一種紀念屈原的方式。
家鄉的端午節多么有趣啊!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武穴嘗嘗這美味的粽子,觀賞賽龍舟吧!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5
以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著大人們包粽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后,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知道,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著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后,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后來,屈原覺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鐘愛國家可沒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為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尸體被江里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魚吃粽子別吃屈原的尸體,后來稱這一天為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一定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涂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該就這么結束自己,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該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該因為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道端午,不得不把故事放到一邊了,還是講講我家鄉的習俗吧!
我家鄉的習俗你可能還不知道,每當端午過節,我們家鄉就要蕩秋千,我也不例外。今天,我也蕩了秋千,其實他的寓意是蕩掉所有的怨恨和煩惱。
最后還是要給大家說一聲:“祝大家節日快樂!”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6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每家每戶的端午節似乎都一樣,現在就由我來介紹我家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高手——媽媽。今天的早上,我跟媽媽學習包粽子。媽媽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后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三片子想把它卷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里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各宗字。隨之,第2個,第3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媽媽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三十分鐘后,再泡在湯水里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
我和爸爸著兩只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著鍋子,問媽媽:“媽媽,媽媽,什么時候能吃呀?”媽媽總會笑著說;“你們這兩只‘小’饞貓!”
瞧,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節!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7
又是一年五月初五端午節,一個美麗的中國傳統節日。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還有好吃的粽子。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8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前幾天每家會買粽葉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粽子里的餡可以放紅棗、火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選擇。人們把包好的粽子,五個一扎扎起來,掛在高出這樣可以防餿。南京人在吃粽子的時候大多都喜歡放糖。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節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場上都能買到現成包好的粽子,有餡的、無餡的、生熟都有,真方便。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每逢過節,我都能吃上好幾個,它甜甜的、粘粘的,還有一股清香味,粽子真好吃啊!《端午節端午節》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9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杭州,這里不僅有婀娜多姿的西湖,還有清秀迷人的西溪。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西溪深潭口兩岸插滿了鮮艷的彩旗,一大早,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匯聚在這里,參加一年一度的龍舟盛會。
西溪河上臥著七八條龍舟,每一條龍舟的顏色和形狀都不一樣,有的是金色的龍身,白色的龍頭昂然向上,張著大嘴,像個勝利者在歡呼;有的是紅色的龍身,龍頭上長著兩個大大的角,睜著雙眼,猶如真龍在戲水一樣;還有的龍舟渾身插滿了五彩的旗子,一陣微風吹過,像無數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中午時分,“轟隆隆”的禮炮一響,龍舟競賽開始了,兩岸的人們掂著腳,尖著腦袋站在岸邊觀看。只見幾十條龍舟“鱗光閃閃”,氣勢如虹,船碰船地向前駛去,穿著紅背心的船手們隨著有節奏的鼓聲和口令聲使出全身的招數,劃出各種各樣的花樣。兩岸頓時沸騰起來,人們不停地喝彩、鼓勁、加油。鑼鼓聲、歡呼聲、劃槳的水聲,譜成了一曲動人的交響樂。
忽然岸邊一聲大叫,有艘金色的龍舟和紅色的龍舟碰撞,金色龍舟上的船手們紛紛掉落水中。瞧!他們落水的動作都這么生龍活虎。原來,這也是西溪花樣劃舟的一種呢!看著這么鬧騰的歡呼場面,不禁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上所寫的詩句“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朋友有時間請來我的家鄉杭州玩,到時一定要來看看西溪的美景噢,當然如果是端午節來是最好不過了,這樣既能欣賞西溪迷人的美景,又能親身感受到我們家鄉的龍舟盛會,我想一定能讓你不虛此行。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在西溪不見不散!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10
咔吧,咔吧,咔吧——正在寫作業的我“微聞有鼠作作索索”,急忙跑出去瞧瞧。原來在吃茶葉蛋呀!“這都不叫我!”,我氣呼呼地向他們吼道。他們一邊吃一邊咯咯笑道:“就你狗鼻子最靈!”,還隨手扔過來一個蛋,一陣陣茶香裹著蛋香襲來,最終我放棄爭辯,享用美味要緊的!
外婆去采買制作茶葉蛋的原材料,她總覺得過節要吃自己家做的東西,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卻想不起是為什么事了。
外婆宣布:這次由我來嘗試做一回茶葉蛋!
我接到命令立即采取行動。
我取了一個蛋將它放進鍋里,在加一些水,小心翼翼地比劃著,怕水加多了,或水又少了。就這樣一下加水一下又減水,耽誤了許多時間。
終于點著了火,我蓋上鍋蓋,心神不寧,在廚房里走來走去,生怕蛋要飛走。
“嘭”,我聞聲飛奔,原來是鍋里的蛋爆了,我關上火。
外婆緊跟來:“火不要開太大,怎么才煮一個蛋?多煮幾個,水多一點沒關系怎么看你做數學似的?快,從來!”
我不緊不慢地拿了五個蛋,輕輕放在鍋里,重新放水、開火,過了好一會兒,水面冒起氣泡,我將火關小,這次沒有爆掉的,萬幸。用冷水沖涼以后用勺稍微敲破點殼,再放進涼水中,加茶葉、鹽、醬油,小火慢煮使入味。一股濃濃的氣味向我襲來,加多了調料!
我飛快地將它們撈上來,完工。
咔吧,咔吧,咔吧,“姐姐做的蛋真好吃,就是太少了!”饞嘴的弟弟向我做了個鬼臉。
我一時不知說什么好,在心里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細心點,注意多觀察!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11
家鄉的端午節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歷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后幾天準備劃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肴。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么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么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隨筆作文端午節篇12
又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個個粽子可謂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三角體,長方體。聽奶奶說,這些粽子的餡有許多種:白糖餡、黑芝麻餡、蜜棗餡、菜餡。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忙讓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過了幾個小時,粽子終于煮好了,開鍋。
粽子剛盛上來,我就拿起了一個粽子,剪開了線,又解開了粽葉,把粽葉里的糯米團放到碗里,拿來了一雙筷吃了起來。我手里的那雙筷子不停地在碗與嘴中間揮舞。不一會兒,一塊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這粽子里有糯米的飯香;粽葉的清香;花生的香甜以及蜜棗的蜜甜。這些味道交織混合在一起,讓人回味無窮。
吃著吃著,我實在忍不住了,一下子在碗里放了五個粽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咕噥道:“好吃,真好吃。”不一會兒,五個粽子便進入了我的肚子。我的臉上也粘了不少飯。可我卻樂不亦乎。
沒想到這小小的粽子竟那么好吃!我也知道:“這每個粽子都代表著長輩們對子女的愛呀!”將來長大了,我也要為長輩們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