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有關作文
早上,我早早地起來,刷過了牙,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饞得直流口水,心里一想:難道是爸爸、媽媽和奶奶給我做了好吃的?我“跟”著香味走了過去 。噢,原來是爸爸、媽媽和奶奶在煮粽子,怪不得那么香呢!我奇怪地問:“爸爸,今天為什么要煮粽子呀?”爸爸說:“兒子,今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聽了,一下子就高興得一蹦三千尺。只見爸爸他們把紅豆先放到泡好的糯米之中,再加入醬油、味精、胡椒等作料,攪好拌勻,又抓了一點五花肉切成幾塊,拌在糯米之中,再用荷葉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包起來,一個精致的粽子就完成了!
粽子終于煮好了,我想也不想就抓了一個,剛一碰到粽子,“啊!”地大叫一聲,就把粽子丟到了鍋里,真是太燙了!我只好小心翼翼的提起粽子,揭開葉子,哇!一顆顆紅豆猶如瑪瑙一般鑲嵌在粽子之中,香味充滿了整個房間,咬一口,糯糯的,香香的,味道好極了!
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剛一進集市,爸爸就好像被什么東西吸引住似的,噢!原來是艾草!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買這個干什么呀?”爸爸說:“這是端午節的風俗,人們把它掛在家門口,驅除毒蟲,避邪氣。”爸爸還給我買了香包,好像個小巧玲瓏的粽子,散發著股股香草味,可愛極了。我戴著香包,扛著艾草回到家里,把艾草放在大門兩邊,它們就好像兩把利劍,守衛著我們的家。
快樂的端午節非常快過去了,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2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里。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并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里,人們知道了,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么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并加上綠豆、蜜棗、葡萄干、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鉆。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后,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沖。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著:“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云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后,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3
一個溫曖的早晨,我興奮極了,端午節快到了!今天下午,我們班有一個小活動。
很快,小活動開始了,我和同學們大叫著、歡呼著,顯得非常高興。這時,我看見李老師臉上露出了美麗的笑容。
于是,家長們先給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有包粽子、賽龍舟、撞雞蛋,還有掛在床上趕蚊蟲的香囊,然后,又教會我們怎樣包粽子,就讓我們去洗手了。
等我們洗好手,發現桌子上擺著一大堆糯米和幾個小紅棗,還放著綠油油的粽葉,于是我們開始包粽子啦!先把粽葉折成一個角尖、一個角平的小小三角形,接著放一點糯米,放好之后放進一個小紅棗,再把剩下的一點粽葉包進去,最后用一根長一點的繩子把它系住,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另一項活動撞雞蛋,我的雞蛋一撞就碎了,真是太好玩了!最后何啟永贏了,他有了一份小禮品。
撞完雞蛋,我們開始吃豐盛的大餐,有豆腐串、海帶串、小腸串,還有最討人喜歡的雞翅串!
這時,我們聽見老師說:“大家要記住,豆腐串一人一串、海帶串一人一串、小腸串一人兩串,雞翅串一人一串!不要多拿!”等老師宣布完畢,我們就迫不急待地狂吃起來。
瞧!這就是我今天度過的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媽媽總會帶我去巴曹過節:吃粽子、看劃龍舟、過溫馨而又難忘的一天。
包粽子可是外婆的絕活。外婆先把浸了一個晚上的粽子葉清洗干凈,準備好材料:糯米、蛋黃、蜜棗等。首先把粽子葉卷成空心的三角體,再往里面放進糯米,放到一半的時候,把蜜棗或蛋黃放進去,再蓋上一些糯米,最后,把頂上的粽葉折下來,用一根細繩捆上,就大功告成了。外婆包完粽子的時候,我趁機也跑過去,拿起粽葉學著外婆的樣子做起來:先卷出一個三角體,再……原來做起來比看起來要難多了!我放米的時候,下面的小洞洞像漏斗一樣讓淘氣的米都逃走了。
這時外婆回頭看見了我狼狽的樣子。我對外婆說:“您教我包粽子吧。”外婆笑著說:“行,我就教你,一定要包的有棱有角。”經過我的努力,一個粽子終于被我包成功了。我包的粽子就像打了勝仗的兵一樣。
吃飯的時候,我吃著自己做的`粽子,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呢!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5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多呀!就連外國人都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叫呱呱。那么,我來介紹一下我國的傳統文化——端午節吧!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屈原生長在楚國,那時的楚王昏庸無道,使得楚國面臨滅亡,因此,屈原很憤怒,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河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河里的魚和傳說中的龍把屈原的尸體吃掉,紛紛回家包粽子、煮咸鴨蛋往河里投,這樣可以讓河里的魚、龍吃粽子和咸鴨蛋而不吃屈原的尸體。
今年的端午節人們還是想往年一樣包粽子紀念屈原。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也包粽子紀念屈原吧!”媽媽說:“好呀!”“ye!”我歡天喜地地跳著。說完媽媽就帶著我搭計程車去了超市。在超市里買了一些糯米、白砂糖。接著又去菜市場,在菜市場買了包粽子用的粽葉。回到家后,媽媽告訴我包粽子的程序,她說,首先把糯米浸泡在盆里,還告訴我說要浸泡一至兩個小時呢;然后把粽葉洗干凈再浸泡一會,泡好后再把粽葉放到熱水鍋里煮一煮。最后把粽葉折成一個漏斗形狀,把浸泡好的糯米放進去,一定要塞實。再用棉線把粽子捆綁不讓其散開,粽子就包好了。這時燒一鍋熱水,將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熟就可以吃了。
哈哈,經過幾個小時以后,一盤香噴噴的粽子新鮮出爐了。看著粽子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于是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就這樣,端午節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粽子也則成了一道傳統美食流傳下來了!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6
盼望著,盼望著,夏天到了,端午的腳步離我越來越近,我期待已久的粽子也在向我招手了。
在端午的不斷敲門聲中,我仿佛看到粽子在向我招手,我打開了門,迎來了端午。
“嘿呦,嘿呦……”劃龍舟的聲音此起彼伏,令人期待的端午,來啦!
說到端午,我最最最想吃的便是粽子:甜棗粽、肉粽、咸菜粽,沒有我不愛吃的。每天早晨,看見桌上擺著三個粽子,便湊上去聞一聞,“嗯,蜜棗味的,真香!”于是我熟練地打開盤在粽子上的線,拿下包在粽子上的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吧唧吧唧,咕嘟咕嘟,唏哩呼嚕”三個粽子吃完,早餐就過去了,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不不不,只有粽子的端午可不是充實的。
在江浙一帶,可是要吃“五黃”的,你猜它們是什么?有請他們出場,它們分別是: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蛋黃和雄黃酒,反正酒是不能喝了,那我們來嘗嘗“四黃”吧!
中午,看見了桌上的黃鱔和咸鴨蛋黃,夾一口黃鱔肉,放入嘴里,鮮美的肉在嘴里散開,香氣在口腔中蕩漾,“真香!”我贊嘆道。再嘗嘗蛋黃,不咸,不淡,紅彤彤的全是油,一個字:香!
時針轉了六圈,轉眼間來到了晚上,盤里的黃瓜與糖正在嬉戲,黃魚在湯里享受,黃瓜放在嘴里,只聽得“咔咔”幾聲,黃瓜在嘴里打雷般叫喚著被粉碎掉了,魚在口中被融化掉,在我的大腦里只有無數個“真香!”因為這些東西實在是太好吃了。
端午,舌尖上的端午,在我眼中是一個充滿美食的節日,讓我們一起品嘗端午吧!
端午的味道,香!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7
端午節,插艾葉,吃粽子,香滿堂。今天我迎來了自己第一次包粽子,有點小激動,恨不得立刻開始。
一大早,我和奶奶就準備好了材料:一盆蘆葦,洗干凈的大米花生和甜甜的蜜棗。只說不做可不行,“那我們開始吧!”“好!”我一口答應。
只見奶奶拿出三張蘆葦葉依依疊起來,再把蘆葦卷成一個小漏斗,便用勺子把米和花生放入漏斗里,哦!對了,還要放一顆蜜棗,然后用手夾住,把剩下的左折右折,再拿一片蘆葦來封口,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綁的嚴嚴實實的,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我看得心癢癢的,也急吼吼地包起來。疊蘆葦我還可以,但到卷的時候就遇難了,他像個調皮的孩子,總是不聽我的話,一不小心還會散架。奶奶見了又一遍遍手把手教我,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的小漏斗變得有模有樣了。
現在粽子只需要封口,我感覺自己馬上就要成功了,可是偏偏這時又遇難了,原來我在封口時怎么折也折不好,就直接用繩子綁了起來,希望能綁緊,可是用力過度粽子就散架了,奶奶跑了過來搶救了場面,但我并不灰心,又一次次練習,終于在手忙腳亂中完成了第一個粽子,“耶!”我大叫一聲。
今天的包粽子實踐,讓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什么事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有收獲。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8
我的家鄉在安鋪鎮,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舉行賽龍舟和吃粽子的活動。
有一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和我到九洲江邊觀看人們賽龍舟。到那里觀看賽龍舟的人很多,一路上到處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呀!
江上大橋上的人也有很多,但一座舊橋上的人卻很少,而且有警察守著。這是因為舊橋比較小,而且有些欄桿也不見了,還有些橋墩也斷了。因為人比較多,我和爸爸媽媽花了很長時間才擠到前面去。
賽龍舟開始了,有黃隊和藍隊還有紅隊,龍舟是長長的,可以坐很多人。隨著一聲哨響,運動員一起劃槳,隆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飛去。這時,兩岸的觀眾大叫起來“加油!加油!”這時鼓聲越來越大,運動員越劃越起勁,各支隊伍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追趕。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比賽終于結束了,結果是紅隊第一,藍隊第二,黃隊第三。
我們隨著人流離開了江邊。這時街燈已亮了,我越想越覺得龍舟比賽很好看。
我愛我家鄉的龍舟比賽,更愛我的家鄉。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9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說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于我們這里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采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床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霉的是,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著幫忙裹粽子了。吃完飯后,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劃龍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10
清晨,出門買飯回來,上樓時看到鄰居家家門口放著束束長短不一的艾草,恍然意識到,又是一年端午。
這是一棟建于上世紀末的單元樓,我家在我出生那年搬了進來。這樓平常普通,樓上人也淳樸可愛。小時候父母都忙,常找有小孩的鄰居家照顧我。鄰居家都樂得有小客人做客。可以說,我是在戶戶鄰居家長大的。
民諺有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小時候端午是大日子,家家戶戶都要買艾草放在門口。有次父親的朋友來家里做客,上樓時看到家家門口都放著兩束長短不一的艾草,大惑不解。父親笑著解釋道,樓上人家買艾都買兩束,自己家放一束,給鄰居家放一束。友人驚嘆不已,在這喧鬧的小城中有如此淳樸的鄰里鄉情,著實不易。
時過境遷,過了一年又一年端午,我長了一歲又一歲,彼時的鄰居也搬走了一戶又一戶。雖然鄰居總會搬來新的,感情卻不似往時那般。甚至有時從一樓走到六樓,遇見三四個人,也不需有一個要叫一聲“叔叔”或者“奶奶”。
但是,讓今天的我看來,好像我一下就長大了,鄰居們忽然就搬走了。那段熟悉的樓梯上,五樓上只有一戶放著一束短小孤獨的艾;四樓上一家艾長,一家艾短,看上去劍拔弩張,好像正要爭個高低;三樓兩戶門前空空如也;只有二樓門前,各有兩束參差的青艾。人走到這,心思早已飛回到童年,并不是懷念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是懷念那時人與人之間放肆的信任。
今年端午,家里照常買了兩束艾。隔壁人家新來不久,房子還在裝修。之前因為隔壁中午裝修影響我休息鬧過矛盾,我見到隔壁長輩也不曾想過要打招呼,但上到六樓還是不出所料的看到了父親放的兩束新艾。清香襲來,父輩樸實善良的高尚人格也撲面而來。這兩叢艾草相對而立,無關屈原,無關子胥,不為蚊蟲,不為濕熱,只是為了守住這個快餐時代人心底的一抹鄉土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今晚家里迎來了幾位不速之客。
吃過晚飯,隔壁一家三口人端著一盆粽米一把粽葉突然到訪。平淡的裝束,久違的笑容,簡單的禮物,動人的感情。見面的那一刻,寒暄過后,之前的不愉快便已經煙消云散了。兩家六口人圍在客廳坐定,看著電視一起包粽子,隨后我和隔壁家名叫一鳴的孩子去茶幾上下棋。雖然還有些不自然,但舊味在舌感覺著實不錯。子落意興,棋罷情起。不久,一家人起身告別,送出門外,父親回坐,面帶春風,道:“這家人不錯。”
出乎意料的,高考幾日在家休息,隔壁未曾傳來一聲叮叮當當。
次日出門時,見兩家門口都又添了一束艾草,好清新!好自然!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11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據說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說的正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我喜歡端午節是因為這一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歡的粽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比賽,這對于小朋友來說是最開心的了。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有著特殊的意義,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艾節”“五日”……端午節小孩子們都會佩帶香囊,端午節大家都會在家里團聚,一起吃粽子,在這一天,我們都很開心。
前年,奶奶還在家里自己做粽子,我在旁邊看著,聞著極香的糯米味、攪拌著盤里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這美味的粽子,奶奶說:“看你饞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會吧!”我聽了一臉不高興,吃不到了,“好了之后,先給你吃。”小時候,我一聽到有人大聲叫喊:“賣粽子了,一元一個,絕對是純手工,”我就吵著讓奶奶給我買,奶奶沒辦法,只好給我買我拿著粽子十分高興,不知怎么,長大之后一聽到那個叫賣聲,我還是那么幼稚吵著讓媽媽給我買。
我只是認為,粽子是一種吉祥和安樂的象征,認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端午節還要賽龍舟,說起賽龍舟我是很在行的,賽龍舟在我國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直到20_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因為可以吃到我喜歡的粽子,因為我覺得我們還應該向屈原致敬,為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以后我也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端午節的有關作文篇12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我國人民的一個傳統習俗。這一天,奶奶在做粽子,我聞了那些香噴噴的粽子,迫不及待地要親自動手。我拿出了兩片粽葉,折了一個角筒,在折好的角筒里放下一捧糯米,塞上一大塊鮮肉、蛋黃。我想,做一個粽子不怎么難。
結果當我準備用粽葉把糯米蓋好時,糯米卻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已經蹦了出來,不聽我的指使。嚇得我手忙腳亂。奶奶看見了,急忙幫我去掉一些糯米,粽子才能包起來。接著,要給粽子扎粽繩。我認為要把粽子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便把粽子五花大綁起來。粽子終于做好了。那種喜悅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我們邊吃粽子邊看電視里的龍舟賽。龍舟樣式多種。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種。龍身龍腹按鱗甲模樣涂彩,色澤艷麗鮮明,圖案漂亮眩眼。不同龍舟掛著長長的不同色澤的龍須,標志突出。每只船上鼓鑼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力爭上游。河岸兩側人頭攢動,萬眾歡騰。前來吶喊助威的觀眾,群情激昂,歡聲震天。扣人心弦的龍舟競渡,把端午節的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端午節不僅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還能看到激烈的龍舟賽。真是美好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