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作文250字
親愛的同學們:
據統計,20____年至20____年之間,有至少2400噸至2600噸被浪費,如果把這些糧食投入非洲,可以讓全非洲人吃1-2年。看呀!同學們,多么驚人的數據啊!如果一直浪費下去,總有一天,食物會浪費得干干凈凈,為此,我向迪茵全校同學發出珍惜糧食的倡議,讓我們一起做到以下幾點:
1、購買適量的食物,吃多少就買多少。
2、去外面吃飯時,不能亂購一通,吃完了在買,如有剩余要打包。
3、制作“節約糧食”的海報張貼在倒飯區。
4、如發現有倒飯傾向,應及時勸說。
5、爭做“節約糧食”小使者,給他人做榜樣,做示范。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惟艱”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珍惜食物,從我們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節約糧食,讓我們爭做“節約糧食”小使者吧!
倡議人:
日期: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2
節約糧食——一個聽了不知有多少遍的詞語。x國擁有__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也許有許多人不知道。從古人鋤禾日當午,直到現在人們統計的精確數字,無一不表明糧食的來之不易。從播種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雙饑餓的眼睛在渴望......再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糧食的人,將熱蒸蒸的白米飯倒入到垃圾袋。看到學校里的同學們淡漠的不屑的臉,絲毫不猶豫的動作,不禁有些心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節約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美德,是x國人永遠不會彎曲的背脊,是大家堅信的理念。但是現在我們的行為為什么會變質了,節約不再被認為是美德,卻被當成小氣、摳門的意思。
現在似乎說到節約,大家就會不由想到低碳這個詞。而低碳日的成立也是勢在必行了,低碳日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在這一天,我們將動員地球村普通居民,通過個體和群體行動,參與創建國家及全球層面解決氣候變化等緊迫問題的方案,并在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低碳生活活動的具體構想。全球變暖,對于人類既是挑戰,也是創造新時代、新經濟、新文化的良機,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價值創新的動力。
我們需要改正的機會,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我們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這短短的一周——所謂的每年的糧食周,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節約糧食日。節約糧食和低碳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
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于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于對x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x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朗朗的讀書聲透著活力,希望我們可以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如果人人都不珍惜糧食,那我們一天得浪費多少糧食。所以我們要求中學生都書寫節約糧食的心得體會,這樣可以杜絕糧食浪費的現象出現,x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糧食問題是我國的重大問題,所以節約糧食刻不容緩。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3
各位朋友們:
同學們,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國家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周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周”,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它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確定的。
我國有十四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就是世界平均每四個人當中舊有一個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飯就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也許有的同學肯定會說:這怎么可能呢?我們這里一日三餐講究搭配,講究營養價值,雞鴨魚肉已是平常人家的家常菜。但是只要你們去查一查資料,多看一些新聞媒介,你們就會知道,在我國的邊遠地區,由于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你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何談讀書上學呢?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十四億人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
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4億人可節約2186萬斤,這么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20__年,可以給1000多名學生吃60年,所以節約糧食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但是,在我們的同學中,卻普遍存在著浪費糧食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每天早上在咱們校門口的垃圾箱內,有許多同學把吃剩的饅頭、油條、面包丟在里面;在學校吃飯的同學,也經常把大碗大碗的飯、菜倒在泔水桶內,這實在令人心痛。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粉的糧食,足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么驚人的浪費啊!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背古詩《鋤禾》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可以從這首古詩中可以看出糧食的珍貴。據統計,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多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的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國人均占有糧食還不足400公斤,剛才我說了還有少數盆困地區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而且我國耕地面積仍在逐漸減少,人口都在不斷增加,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還是一個缺糧的國家,糧食是不能浪費的。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要繼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在“節糧宣傳周”里,在以后的每一天,要開展愛糧惜糧,節約糧食的宣傳活動,要求人人從自己做起,個個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
倡議人:
日期: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4
本周二中午參加了公司組織的中國傳統文化培訓學習,秦東魁老師非常詳細的講解了居家“六神”所處的方位和我們應該如何避免犯六神。學習了本堂課后對節約糧食有了新的認識。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一向崇尚“節儉”,并且把“節儉”與“勤勞”經常并列作為一種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如今,正在處于改革開放和現代社會化建設時期,需要我們每個公民在努力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樸素節儉,珍惜財富,合理使用各種資源。無論是在工作場所還是在生活領域,都應該倡導節儉,反對浪費。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不僅取決于有沒有,而是取決于有沒有勤儉刻苦的奮斗精神。對國家如此,對家庭和個人也是如此。因此,每個公民都有責任發揚節儉的精神,崇儉樸戒奢,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共同維護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節約一粒糧食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累積一粒福報,反之,每浪費一粒糧食就是在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節約糧食是一種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報;浪費糧食是一種敗德,是惡行。人還要有顆悲憫之心。當我們吃飽穿暖的時候,還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鐘會有一個兒童被餓死,有10億人正在挨餓,全球糧食危機日趨嚴重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5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從未過時,在米粒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人踏入小學階段學的第一首詩便是《憫農》,字里行間都在告訴人們不能浪費糧食。從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唐代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到宋代朱柏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再到明代薛瑄的“節儉樸素,人之美德。”……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節儉”二字一以貫之,代代相傳,從未過時。
居安思危,在米粒里。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餓得啃樹葉樹皮,哪里還有糧食可浪費呢?一粒米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么能浪費呢?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不愁溫飽的情況下很多人漸漸忘卻了糧食的珍貴。據央視報道,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作為人口大國,任何個人小事乘以14億,都是關乎安危的國之大事。“飽時不忘餓時饑”,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疫情的影響下,對于糧食安全我們更應該始終保持危機意識,倉廩足也應居安思危。
達成共識,在米粒里。節約糧食絕不是一句標語,一句口號,而應該實實在在轉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除了需要廣泛宣傳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思想觀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美德外,還應該從法制層面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應不斷完善立法,強化監管,扎緊制止餐飲浪費的制度籠子,讓人們從“不敢浪費”“不能浪費”,逐步形成“不想浪費”的良好風尚,真正讓節約糧食成為一種國民共識。
米粒雖小,卻關乎文明,關乎安危,關乎發展。珍重每一粒米,從這一刻開始。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6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又看到學校食堂的工友們收集了三大桶剩菜剩飯,這真是讓人痛心的現象!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同感,是否也感到痛心,也許你并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你知道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那天,全世界已經有620萬多人因饑餓而死亡。我國是人多地少的發展中國家,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偏緊狀態。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我國14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35000人。因此,六(3)班全體師生向同學們發出倡議:
1、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2、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菜剩飯。
3、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4、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向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伙伴們,只要我們努力,人人爭做節約小公民的話,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我們的國家會更富強。
倡議人:
日期: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7
在我國悠久的家風傳統中,“勤儉”堪稱古今第一家風。“萬噸油裝不滿漏砂鍋”這句話的含義是:糧滿倉、油滿缸、金銀財寶裝滿箱,也經不住窮奢極欲,揮霍無度。正所謂“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蔡學嶺父親將其作為家訓,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糧也不能忘了過去的苦日子,任何時候都不能浪費糧食。”這無疑是給后人最好的饋贈。
優良家風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富,是無形的“傳家寶”。勤儉家風既包含樸素持家的價值觀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司馬光《訓儉示康》中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朱柏廬《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不僅僅體現在糧食上,更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儉”傳家,就是要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品德,讓家人及后人謹遵“傳家寶”的教誨,讓勤儉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
“勤儉”傳家,不只是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學家朱熹歷仕四朝卻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貧。一次,他去看望女兒女婿,留下來吃飯。因家中貧困,女兒只端出幾碗大麥飯,對父親很是愧疚。朱熹卻不以為意,開開心心地吃了,并告訴女兒勤儉度日是良好家風,對于飲食,不必計較好壞。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周恩來總理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每次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把菜葉吃掉,偶爾掉在了桌上一顆飯粒,也要撿起來吃掉。
但凡老一輩,都會思量日后為后人留點什么。“留財”還是“留德”,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見識和胸襟。無論是古代先賢還是老一輩革命家,都崇尚“節用裕民,儉以養德”,不以家財留子孫,而以美德傳后人。
今天,我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丟,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的本色不能變。“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我們從小家到大家,都必須遵循的道理。我們應該以“勤儉”傳家,從“娃娃”抓起,從節約糧食做起,不浪費一粒米、一滴油、一度電,引導我們的家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讓優良家風代代相傳,讓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8
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出現轉機,早稻和小麥增產幅度較大。但即使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產需之間還存在缺口,品種和地區分布還存在比較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因此認為,全面看待中國糧食問題必須有全局意識、統籌觀點、長遠考慮和世界眼光。
陳錫文近日在江西省舉辦的糧食發展高層論壇上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糧食獲得恢復性增長,但中國的糧食問題不是一年的增產就能夠解決的,必須堅持四個觀點全面看待中國的糧食問題。
陳錫文認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如果受到威脅,波及的后果每個人都逃不掉。如果各地自顧自,中國的糧食問題很難解決。所以,一定要在糧食問題上樹立全局意識。糧食主產區應盡可能多產糧,產好糧,以保證國家的糧食市場整體平衡。糧食主銷區內的糧食主產市、縣,也要有全局觀念,盡可能多生產糧食。由于過去幾年糧食供過于求,一些地方對糧食安全的危機感不如對水資源、能源安全的危機感強。從中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國農村普遍進行了戰略性的結構調整。但從去年底開始,中國開始突出強調糧食生產,一些地方錯誤地認為增加糧食生產將影響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陳錫文對此表示,農業結構調整并不是簡單的播種面積、作物品種的調整,而是要在結構調整中使整個農業的競爭能力、經濟效益上一個臺階。目前,中國農業結構調整中發展最快的是畜禽、水產等產業,但沒有足夠的糧食作為基礎,結構就無法調整。各地必須對糧食在統籌城鄉、工農協調發展中的戰略作用有清醒的認識,絕不能把強調糧食生產與結構調整對立起來。
改革開放26年,中國糧食生產出現過3次供大于求。第一次是1984年,稻谷價格跌到統購價以下,農民的積極度性受到極大挫傷。第二次是1990年,國家及時出臺了保護價、專項儲備等政策。第三次是1996年。每次供大于求之后都帶來了更長時間的糧食產量徘徊。在經歷7年的糧價低迷之后,去年國慶節后糧食價格上漲。
陳錫文綜合分析認為,市場價格反彈結合國家糧食生產優惠政策的出臺,促使中國今年糧食獲得恢復性增長,但糧食播種面積還只回升了幾千萬畝。因此從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生產問題仍然不容忽視。中國的糧食問題不是今年糧食的恢復性增產就能解決的,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有很長的路,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要有地、水、科技等方面的長遠考慮。
陳錫文介紹說,目前全球每年糧食的正常貿易量為2.2億至2.3億噸,我們即使全部購買下來也只能滿足中國糧食需求的45%。所以中國糧食問題必須以國內解決為主。如果中國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采購量接近10%,對國際糧市的影響可以說是驚天動地。因此,中國進口糧食必須考慮到能利用的國際市場有多大、增加進口會對國際市場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我們要在全球背景下考慮中國的糧食問題,從世界的角度審視中國的糧食問題。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9
糧食安全與糧食浪費是屢見不鮮的問題,大家經常聽到,但對此卻沒有深入的思考。糧食問題已經成為了困擾全球的一個普遍問題。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世界糧食日的設立,就是呼吁大家重視糧食的生產,關注糧食的安全,反對糧食的浪費。它呼吁大家從我做起,盡自己所能地為緩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貢獻。
食品安全問題與大家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也有絕不將就的態度,我想企業肯定會有很大的改進,當然國家的政策監管也不能忽略。在平時,大家要對食品安全的知識有所了解,對不衛生或顏色異常的食物,應該避而遠之。
安全尚未解決,浪費又成困擾。中國是一個食物浪費非常嚴重的國家。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同時,中國西部農村、偏遠地區及城市低收入階層還有人吃不飽飯。遠的不說,就說說我們學校的午飯。雖然說不上太美味,但絕對是衛生營養的。有許多同學,對中午飯十分感冒,沒能扒上兩口飯就已經結束了。整盒飯菜沒動兩口就倒掉了。如果整個大橋人人都這樣,浪費的糧食將無法想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賣部前絡繹不絕的人群,彎彎曲曲的隊伍。我想小賣部的零食一定比不上我們午飯那么有營養。零食滿足了口味,卻滿足不了身體的健康。午飯吃不好,下午就累倒。上課的效率可想而知。盡管已經說過千遍萬遍,但還是想勸大家珍惜農民的汗水,盡量不浪費我們的盤中餐,為減少大橋,乃至中國的糧食浪費做出自己的貢獻。如果一個人如果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談去做大事呢?
希望各位同學在之后有所觸動,更有所行動。希望大家繼續密切關注食品安全的問題,也更希望大家樹立節約意識,珍惜自己的盤中餐。大家一定還會做的更好!請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糧食安全作文250字精選篇10
同學們:
我國是世界上浪費糧食較多的國家。我國一年所浪費的糧食,可以供三個國家吃一年。全世界一年總共浪費的糧食,可供兩億人口吃一年。這是多么大的數字呀!
本來如果我們仍然珍惜糧食,不浪費糧食,那么就不會有這么大的數據。但是人們顯然沒有注意,他們依舊吃不了,浪費,吃不了,浪費。“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先輩們傳下來的話,難道都忘了嗎?你們甘心讓農民伯伯辛苦種出的飯菜就這樣被浪費,被丟進垃圾桶里嗎?或許很多人會說:“我不會浪費了。”但是這些人真的做到了嗎?光說不做的人更可恥。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新一代的年輕人,包括我們,沒有經歷過新中國剛成立之際的艱難,沒嘗過那段艱苦歲月的心酸,沒有想過要學習那一代人的簡樸,而如今隨著時代變化科技發達,吃的穿的哪樣會少?現在的美好歲月使我們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變得奢華了。
因為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才會如前面所說,如此嚴重!很多人也沒有想過可能萬里之遙,可能幾里之差的'地方,還有許多人吃不飽穿不暖,他們有多么渴望吃上一頓有飯有菜的佳肴呀!
所以,我向全校同學發出號召,讓我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飯菜要打到自己剛好能吃飽的量,這樣不會浪費。
2、制作珍惜糧食的標簽并張貼。
3、看到有人浪費,必須加以阻止。
“君不知,白花稻米勤勞種,滴滴汗水禾下土。”糧中有良,食中有良,皆有良,人必用良食糧。讓我們珍惜糧食,共同努力——行動起來吧!
倡議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