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
夜幕降臨后,人們都在屋外放煙花,這是激動人心的時刻“3——2——1”瞬間,煙花四射,仿佛驚雷般的響聲出現,一些小孩們迫不及待的跑出來觀看,這一看可不得了,天空呈現迷人的景色,再加上燦爛的煙花,讓人目不暇接,紅的,紫的,黃的,金的,~~~~~~五彩繽紛,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高,就像在比美似的,只聽見一聲“爆”煙花高高的飛起,這五彩的煙花仿佛就印在天上。地上傳出人們的歡聲笑語,歡呼聲隨著煙花飄蕩在節日的夜空中!
春節預示著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這一年一定充滿朝氣,一定充滿著希望。
《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篇2
過年前,老媽天天都在打掃衛生,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沒有一處地方,沒被老媽的掃帚掃過(除人外),我天天就等著老媽,從我的視線中離開,我好看我的書。有幾次,我被老媽發現了,只能和老媽一起打掃衛生,每一次都把我弄得腰酸背痛,簡直累死我了。
一天,掃著掃著,我餓了,突然,我那靈敏的鼻子聞到了一陣香味,香得要命,口水流的都快可以填滿一個水池了,我立馬解決了手上的事情,跑到了樓上,抓起一個就往嘴里塞進去……直到全部的米馃都進了我的五臟廟,我才停下。
米馃,清明時稱“清明果”,過年時稱“圓團”(常綠人過年家家必備的美食)需要米粉(、“色素”)和餡料。餡料有咸菜、蘿卜、肉、冬筍、豆腐、豆沙、芝麻……咸菜、肉、冬筍一起炒制,就是咸菜餡;蘿卜、肉、冬筍、豆腐一起是蘿卜絲餡;豆沙要和豬油白糖一起熬制;芝麻要先炒熟,再碾碎,然后和白糖拌在一起。天然的“色素”是用艾青、紅心火龍果或南瓜之類的食物做的。
取一部分米粉加水做成熟漿(如果你不想要白的,就在這一步加上“色素”)。接著熟漿和米粉揉成光滑柔韌的米粉團,把粉團搓成長條,砍成長度差不多均勻的小段,再把這一個個的小段捏成“小碗”,“碗”里放上餡,捏成包子或者餃子的形狀,就做好了。蒸個十來分鐘,就可以吃了!
大年三十快到了,這也就意味著大掃除告一段落,我輕松了,可是老媽卻干起了第二件事情——準備年夜飯。
“牛肉,魚,雞……”
跑上跑下,跑上跑下,老媽那樣子看起來一點也不疲憊(已經跑了一個上午了),反而像一個拖拉的人一樣,在最后期限,干一件大事……
“喂!你干嘛呢!不寫作業就給我過來幫忙!”
“我在寫作業呢!”
老媽瞪了我一眼,上樓干活去了……
短暫的停頓之后,開始了我的作業……
終于到爺爺家了,準備吃年夜飯嘍!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是過年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寓意,席上一般有魚(寓意年年有余)、蓮藕(寓意聰明)、年糕(寓意年高)、圓團或者肉圓(寓意團圓)……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
除夕還要放鞭炮,看春晚……正月要去走親訪友,有空還會出去旅游。今年新型冠狀病毒來襲,直接改變了我們“過年習慣”,從以往的滿地走變成了家里蹲。
蹲著蹲著,我們的年過去了,假期過去了,開始上學了,但是————還是蹲在家里!
《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篇3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我們家鄉安慶每年的農歷臘月十九就開始除塵。除塵就是清潔污垢,迎接新年的到來。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掃墻壁上的灰塵、擦窗戶……
過春節當然要買年貨。超市里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好不熱鬧。到處張燈結彩,洋溢著過年的氣氛。巧克力堆成小山,一袋袋餅干擺放的整整齊齊。我們挑選著自己喜愛的東西一包包往購物車里放。不一會兒,購物車就裝滿了,媽媽拉著我回家,可我還意猶未盡。
到了年三十兒,我和爸爸開始貼對聯了。爸爸站在凳子上,把舊對聯撕下來。我在底下忙得不可開交,一會兒遞膠,一會兒遞剪刀,一會兒又要遞對聯……不一會兒,我和爸爸都累得滿頭大汗了。終于,上聯、下聯、橫批都貼好了。頓時,大門煥然一新。
我大聲讀道:“萬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風順年年好,吉星高照”話音剛落,爸爸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疑惑的看著爸爸,爸爸一本正經地講道:“對聯又叫門對,它對仗工整,抒發了人們美好的愿望,是漢族特有的形式。讀對聯時應先讀上聯,就是右側的,再讀下聯,就是左側的,最后讀橫批。貼對聯時也按這樣的順序!應該是這樣讀: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
今天真是收獲滿滿,我不僅學會了貼對聯,還學會了對聯的讀法。
“吃年飯了!”隨著奶奶喜悅的語調,我們一家人圍坐到了桌邊。
“哇塞!今晚的菜好多啊!”有清炒芹菜、紅燒鰱魚、紅燒雞塊、圓子湯…… 媽媽給我夾了一塊紅燒魚,嫩嫩的、滑滑的,可好吃了!我又嘗了一塊紅燒雞塊,雞肉酥滑可口。熱騰騰的圓子湯香味撲鼻而來,我盛了一碗,湯味非常鮮美,圓子也香滑無比,一碗熱乎乎的圓子湯喝了下去,心里立即涌出一股暖流。聽奶奶說這些菜還都有寓意呢:芹菜寓意做事勤勤快快,紅燒鰱魚寓意年年有余,紅燒雞塊寓意大吉大利,圓子湯寓意團團圓圓……
聽奶奶說完,我連忙拿起杯子向爺爺奶奶敬酒:“爺爺奶奶,我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大吉大利!”爺爺樂呵呵地說:“好好,也祝你學習進步。”我又開始敬爸爸媽媽:“我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說:“長大一歲了,現在懂事了!”年夜飯,我既吃到了美味的菜肴,更吃出了團圓和快樂!
大年初一是安靜的,大人孩子基本都呆在家里。但初二又熱鬧起來了,家家忙著去拜年。我早早地起了床,爸爸媽媽也拿好禮物,準備去外婆家拜年。我們來到外婆家。門開了,我趕緊說道:“外公,外婆,新年快樂!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外公樂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感覺好像年輕了許多。外婆更是容光煥發,馬上把紅包塞進我的口袋,轉身就去抓糖果,抓瓜子,忙得團團轉。
這一整天,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房間。外公外婆也忙碌了一整天,他們雖然有些疲憊了,但心里一定是快樂的!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篇4
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歡樂相融,我想應該是寧另一種幸福感和激動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泰州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愈演愈烈,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就拉開了序幕。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棗、糕、包子、干絲等蘇揚早點,酌一杯上好的茶,好不豐盛,這是我們維揚的傳統。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老爸的工廠在初十開工,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晚上還有的煙花的表演呢,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有許多晚會及盛宴,好不熱鬧。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們也都心花怒放!
家鄉的春節習俗包含了老祖宗們對美后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無比的祝愿!祝大家新年快樂,學業有成!
《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篇5
北京的春節熱鬧非凡,我們福建莆田的春節也毫不示弱。我們從臘月初十起,就開始了過年的準備。
臘月初十至臘月二十之間,莆田人會選一個晴朗的“雙日”進行掃巡。掃巡就是大掃除,家家戶戶把屋里的重物品清洗后拿到院子里暴曬,后面再進行屋內的掃巡。
臘月二十四,祭灶公。也就是送灶公上天,灶公升天后,就會向玉皇大帝稟報這戶人家在這一年里行善還是行惡,再進行懲罰或祝福。所以,大家在祭拜的時候總要放上各式各樣的糖果,讓灶公的嘴甜一點。
臘月二十六日起,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做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做好了,就可以喝豆漿、炸東西了。接下來,到了我最愛的環節——炸吃的。我們在這一天總是要炸很多東西的,如:炸豆腐、海蠣餅、炸紅薯等。海蠣餅里面包的東西最豐盛了,里面包了肉、白蘿卜絲、海蠣等食物只要把海蠣餅做好,再往滾燙的油里炸,海蠣餅就做好了。在看著大人做的同時,我也忍不住流口水了。
臘月二十九日,俗稱“小除”。家家都放鞭炮,貼春聯,在這辭舊迎新的一天真令人高興。在晚上是,你還可以更隨大隊伍去點燈,走進廟里,四處都有鞭炮的響聲。還聽到了許多不一樣的音樂,那是什么呢?看,那就是我們點燈的燈,安裝了電池,自然就會唱歌了。
大年三十。這個除夕夜,一年才只有一次。白天,家家掛起了紅燈籠,架起了紅彩旗,每家每戶都顯得納悶喜氣紅火。晚上,讓人直流口水的是那一桌的美食。莆田人吃年夜飯也是有講究的,除夕夜必須要有這些菜才算圓滿:蝦(莆田話念:和,寓意一家人和和睦睦);蟹(必須選十只腳齊全的,寓意十全十美);有一些有條件的人家會在家里廚房的魚缸里養幾條魚,寓意年年有余。還沒吃完年夜飯,就看見了窗外的天空繡出了一朵朵美麗的花,小孩們都跑到馬路邊去玩煙花,家長們也掏出了錢包給老人和小孩壓歲錢,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正月初一,小孩跟隨著父母回母親的娘家,與外婆外公一起吃團圓飯。
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期間是我們莆田人鬧元宵的時間,我們都會到廟里上香,晚上在家里吃湯圓,一家人其樂融融,開開心心的聚在一起。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羨慕嗎?
《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篇6
我愛農歷八月的中秋,我愛農歷九月九的重陽,我愛農歷五月初五的的端午,但我更愛從臘月二十四緩緩而來的春節。
我的家鄉梅州豐順,那里的春節真熱鬧。人們俗話說:‘百節年為首。’春節怎能不熱鬧呢?來到家鄉過年時,我們都會吃上我們親戚送來的家鄉特產:鹽焗雞鴨腳。可別小看它們,它們美味可口,不信你不流口水。如果在樓上偷吃的話,樓下的人也會隨著香味到達真正的“目的地。”
過年我還會吃到一些年貨,什么花生,什么開心果和些五花八門的糖。我們這群最會在春節里“好吃懶做”的兄弟姐姝們,不是像大人們見錢眼開,而是“見糖眼開”。我們又怎么會饞得住呢?一下子把包裝折磨個遍體粼傷才放過。有時候我們還會比誰吃得最多最快。嘿嘿,不用說,每每都會是我們這些大小孩贏!
我們豐順的春節不但吃得好,連活動也是引人入勝的。第一就少不了舞獅了。每次聽見雷鳴搬的擂鼓與吶喊聲,我們男女老少都像被一鼓神奇的力量不約而同地吸引了過去。隱隱約約看見一道金光,是什么?哦,別怕,是那只嬌健的雄獅!它身披金鱗,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像會說話似的。它與響亮的擂鼓聲配合地天衣無縫,使你的眼球緊緊地盯著,讓你的手掌疼個不停!
第二缺不了放鞭炮了。“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如今放鞭炮表示歡樂,我們一到十二點,千家萬戶都默契地發時鞭炮聲,我們興奮極了,也不約而同地捂住耳朵。除夕之夜,燈火通宵,家人圍在桌中暢談,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便可平安度一歲了。
在歡樂中的時間又一晃而去,可每每在家鄉過的春節不知為什么又是那樣隆重,那樣愉快……
《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每逢過年,千家萬戶便放起了煙花爆竹。此時歡聲笑語響徹天際,將新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熱鬧和喜慶。
我們蕭山人過年,就早早地做起了年糕,這寓意著“年年高’”,有些人還早早的灌好了香腸,曬起了魚干和臘肉。快接近十二月廿十的時候,奶奶和鄰居的一些婆婆們便一起包起了粽子,到了中午的時候,整條小路上飄滿了棕香味。想想都要流口水呢。到了農歷十二月廿三,便是送灶神的日子,我們在灶神面前放上好酒、好菜。聽奶奶說,“灶神”上天要向玉皇大帝匯報我們一家在這一年當中的好壞,讓灶神多多保佑我們全家,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一些好話。
到了大年三十,我家便開始了祭祖宗。爸爸燒好了三桌好菜,我和奶奶準備好酒和飯,點上蠟燭和香,向祖宗磕頭祈福報平安。就在這天,奶奶說灶神也回來了。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就開始“分歲”了。此時,爺爺奶奶便會給我包一個大大的紅包,讓我壓在枕頭底下,寓意著一歲比一歲健康聰明。吃完飯后,爺爺便抱起一箱大煙花,“爺爺去放煙花嘍!”我開心極了!看著煙花在空中盛開,仿佛是幾只巨大的孔雀開屏一樣。過了一會兒,天空變得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放起了煙花,整個天空如同白晝。到了晚上20點整,春節聯歡晚會便開始了,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磕著瓜子有說有笑的看著……
正月初一一大早,媽媽拿出了早準備好的新衣服、新褲子和新鞋子。我高興壞了,穿著全新的一套衣服,一整天我都不敢弄臟呢!接下來就是每天走親戚拜年。奶奶老是說過年的時候老年人和小孩最喜歡。說得還真不錯,我就是天天盼望著過年呢!
朋友們!我們就是這樣過春節的,你們呢?或許你們那邊應該更熱鬧、更喜慶、更有年味吧!
《家鄉的春節》優秀作文篇8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臨了。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