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年習俗作文
春節過年習俗作文(精選篇1)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和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不同。我的故鄉靈寶,漢節習俗大致是這樣的:
在農歷十二月,新年的氣氛越來越強,成人和兒童正在為新年做準備。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通常稱為臘八節),??每個家庭都在清晨制作臘八粥。臘八粥包含大豆,綠豆,河豆,花生,小米,大米,紅棗和餃子。將它們放在鍋中煮熟后,倒入同時準備的澆頭(豆腐,胡蘿卜,白蘿卜,調味料)。將粥放在院子中部準備好的桌子上,以崇拜神靈。之后,我和家人一起吃飯。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通常稱為新年。在這一天,每個家庭都會做餃子和買甜瓜。到了晚上,古老的廚房神將被送往天堂。整個家庭都應該將準備好的對聯粘貼在舊的廚房神雕像的兩側。對聯是:上帝講好話,回到宮殿帶來好運。在古老的廚房神面前的桌子上,放置了諸如甜瓜之類的犧牲品。整個家庭還不得不在舊的廚房神雕像前燒香和敬禮,最后將舊的廚房神雕像燒掉。
在第十二個農歷月的二十三個月之后,人們變得更加忙碌:殺豬,宰羊,買菜,磨面條,蒸面包……
在新年前夜,人們忙于清潔和粘貼春節對聯,每所房屋都必須在門口放上財務指揮棒。人們還必須煮餃子。除夕晚餐準備好后,他們必須張貼新邀請的廚房神。貼紙完成后,他們必須崇拜神靈并放鞭炮。最后,全家人將一起吃除夕晚餐。長者吃完飯后會給孩子新年錢。這個晚上,人們不得不熬夜,叫壽穗。
新年的第一天,在拜神并放鞭炮后,全家人開始吃早餐。飯后,人們開始互相稱呼新年,并祝愿彼此新年快樂。
從新年的第二天開始,人們會互相拜親以慶祝新年。
農歷正月十五,這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每個家庭都吃元宵節,把燈籠掛在門上,孩子們則提著燈籠。聚在一起比其他人的燈籠玩得更好。
轉眼之間,農歷正月十六日到了,這一年結束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生活。
春節過年習俗作文(精選篇2)
生活會在無意間散發出氣味,就像過年時那令我難以忘懷的面粉的麥香,蒜泥的清爽,臘八蒜的甘甜……或許這就是“年味兒。”
當“三十兒”年夜的鐘聲敲響,就預示著新一年的到來。初一的傳統習俗就是包餃子,一大早,全家上下為了包餃子忙得不可開交,我的任務是負責協助姥姥搟餃子皮。
將軟糯的面團順時針揉搓按壓,奶白色的面團散發出了濃郁的酵母味,瞬間彌漫在我的周圍,再用手慢慢將其搓成條狀,分成3厘米大的小團,像一個個白色的小丸子,無比Q彈。接下來,迎接它的將是面粉,面粉散發出來的淡淡麥香,使我仿佛置身于麥田之中,我大口的呼吸著大自然的氣息,純粹而濃郁,經過搟面杖的“碾壓”餃子皮便做好了。裹上肉餡,煮開之后,沾上臘八醋,滿滿的年味飄香四溢,過年的喜悅感油然而生,同時也預示著團圓和美滿。
都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炸醬面同樣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它,年味變得更加豐富,無論是什么面,我們都會習慣的加入蒜泥,聽著那木槌搗蒜觸碰蒜碗時“哐啷哐啷”的聲音,離近了聞一聞那大蒜的清香,將它倒出伴在面里,原本發咸的炸醬也變得清新脫俗,成就了另一種風味,剛入口時,過了水的面條加上黃瓜絲仿佛像那爽口的薄荷,細細品味又有些甘甜,我想應該是融合了些許炸醬的熱情吧,伴著撲面而來的香氣,加上一筷子放進嘴里細細咀嚼,一絲絲甘甜清辣回蕩徘徊在口中,像是有些不舍,就如同吃完一碗后的滿足和回味,身心都沐浴在那幸福滿足的氣味中。
這就是過年的風俗,以它獨一無二的氣味呈現給生活。
春節過年習俗作文(精選篇3)
今天是大年初一,媽媽早早起來包餃子,爸爸也忙著貼春聯,我真開心。
媽媽包好了許多餃子,爸爸也貼完了對聯,我們就去爺爺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家里全是彩燈,媽媽說:“一會兒,你姑姑和姐姐來,我們去掛燈籠吧。“爸爸掛完,也快要天黑了。
姑姑姐姐都來了,我說:“一會兒吃完飯,我們去放鞭炮。”說著,我們就去吃飯了。媽媽做的餃子可真好吃,我們就吃起來,不一會,我們吃完了,我們一起看春節晚會。外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五顏六色,美麗極了。隆隆的聲音,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煙花,像一朵五光十色的大花。外面的人家,有的放開門紅,有的放的煙幕彈,還有的放手搖花,各種各樣,美麗極了!
我和爸爸也放一些閃光雷和手搖花,震得天空噼里啪啦。
家人在一起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節晚會,在一起團團圓圓的時光是多么美呀!
春節過年習俗作文(精選篇4)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們早早的吃過豐盛的年夜飯,開始觀看20__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因為放炮約在午夜12點開始,所以我不時的看著表,希望時間能過得快一點。實在無聊了,我就在木地板上滾來滾去消磨時光。
時間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叫上爸爸、媽媽,拿上早已準備好的炮下樓去了。我們首先放的第一個炮叫“開門紅”,預示著新的一年里火火紅紅。我點著了火,馬上跑開幾十米遠,生怕被炮不小心打中。只見“開門紅”的禮花像銀蛇一樣串上空中,縮小為一個亮點“叭——”的一聲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非常好看。
緊接著燃放的是“愛國者”禮炮,我握緊手柄,點燃后“啪——”的一聲,一串串禮炮飛到空中一個個爆炸了,有紅色的,有綠色的……,一個更比一個高,最高的能飛到五層樓那樣高,美麗極了。
最后放的是鞭炮,這個我可不敢自己放了,只好請爸爸來幫忙,爸爸上去用打火機一點,鞭炮就“噼靂啪啦”的響了起來,我躲在媽媽的身后,可還是被炮頭給打中了。那鞭炮的聲音就是聾子也能聽的見。
樓上的鄰居們都陸續下來了,只見地面上到處都是濃煙,但天空卻變得色彩斑斕明亮起來。
過年啦,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春節過年習俗作文(精選篇5)
潮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市,留傳著不少風俗習慣。比如說:除夕夜我們無論有多忙都會在這一天回家吃團圓飯,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大年初一會進行祭神祭祖活動,十分熱鬧。其中我最喜歡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給親朋好友送“大吉”。
在春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到商場,挑選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上面還必須帶有翠綠的枝葉。我問媽媽:“為什么要買四個桔子呢?”媽媽面帶微笑地說:“大桔與‘大吉’同音,寓意著大吉大利,所以我們去拜年時都愿意帶上兩個大桔。另外兩個放在家里,等待親朋好友來我們家拜年時可以與之互換。”
春節到來時,我們拿出一大盤五顏六色的糖果和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來招待親戚朋友。有的時候,我也捧著一對綻放著笑容的大桔子,到了曾祖母家里拜年。我對曾祖母拜年說:“新年快樂,大吉大利”。曾祖也從一大盤桔子里拿出一對最大最鮮艷的桔子,笑咪咪地對我說:“祝你新年學習進步,吉祥如意!”然后,我拿著曾祖母的“大吉”吃著美味的糖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想:曾祖母提醒我要學習進步,今年開始我要認真學習,爭取考上重點中學。
到了下午,我又帶著另一對“大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老三姨家拜年。到了老三姨家里,我也是一樣送了她一對“大吉”,我說了一聲:“大吉大利,祝您幸福安康!”老三姨說:“也祝你學習進步,健健康康!”說著她送給我一對大桔。我禮貌地從老三姨手里接過了那對大桔,說道:“吉祥如意!”老三姨慈祥地笑了,眼里洋溢著幸福,說:“同同!”我聽了,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知道“同同”是什么意思,以為是“銅銅”,是銅塊嗎?于是,我問老三姨:“‘同同’是什么意思?”老三姨說:“‘同同’是同樣的意思,我也祝你吉祥如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大家幾乎都是在手機上拜年。所以現在登門拜年送“大吉”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我會一直堅持送“大吉”的民俗活動的。讓拜年送“大吉”的習俗代代相傳,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大吉大利,一帆風順!使“送大吉”這一民俗繼續發展起來。